日本人为何总是如此匆忙?

日本人为何总是如此匆忙?

家乡小城,地处东北边陲,是典型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不见长城内外,但也惟余莽莽的闭塞苦寒之地,每次回乡省亲,总有父老相问:中国好哇?还是日本好哇?回答“日本好”容易被从内心痛恨鬼子的家乡父老误判为汉奸,说“中国好”,又有点违心。偶然想起“悠闲”二字来,觉得若以此为准绳,中日倒有得一比。

国人的悠闲,是我们从小看到大的,举个在中国大江南北无处不见的实例,每逢盛夏烈日炎炎之际,城市的街头、巷尾、树下,会常见一只躺椅,一把摇扇,一杯浓茶,配一位袒胸露背的躺在上面的男子,或读书看报或呼呼大睡,悠然而又令人羡慕。

这在日本,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莫说日人没这份时间,即使有,注重形象的日人也不会这么做,充其量他们会停下匆匆的脚步,在自动贩卖机里买上一听冷饮,一仰脖“咕咚咕咚”牛饮而尽,然后再继续他们的“匆匆”。日本人白天时自然也会睡,不过,那是在电车里的困极累乏而小憩,与悠闲也就很难扯上关系了。

中国人多,因此街上人亦多,无论是逛街还是工作,国人都是慢当四稳悠然自得的,若非遇上爹死娘嫁人、老婆跟人跑、丈夫包二奶、被炒鱿鱼等大事,国人是永远不屑于匆忙赶路的。就是赶火车,也都会在候车室里泡上几个小时而丝毫不觉得烦。

而日人则不然,赶电车是以分秒计算的,一脚踏上站台,电车呼啸而至,再一脚踏上电车,电车疾驶而去,才算正常。

中国人在大街上遇到有事情发生,会不约而同围上个里三层外三层看热闹,即使外围的人有时什么也没看到,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继续围下去的耐心。

日本人在路上如遇有事发生,哪怕是地上躺个死人,也绝少有人过问的。原因嘛,一没时间,二怕惹事上身。估计哪怕是日本东京国会议事堂被扔个导弹,日本人也不会去凑热闹的。

饮食上亦然,国人的早、午餐时间已然充裕,至于晚上喝酒,则更是要推杯换盏到一醉方休才肯作罢;日人的早、午餐则正相反,基本上是几分钟就搞定,喝酒虽也讲究一次会、二次会,但由于日人视喝酒为工作的继续,因此,喝到最后则是更加疲惫不堪,又哪有什么悠闲可言。

常见一两个日人站在车站站台上,没有下酒菜,拿几听易拉罐啤酒在那里“干拉”(北方方言,指没有菜只喝酒),这若是让讲究喝酒质量的国人看见了,没准儿会笑掉大牙。

中国人悠闲,过去,在不发达地区,精力旺盛的人们晚上没事干,就早早上床悠闲地一个又一个制造大虎、二狗子、三愣子等。

日本人不悠闲,上班匆匆、吃饭匆匆、睡觉匆匆,就连做爱,据说日人好像也是匆匆,君不见那铺天的性服务广告,有些竟是以十分钟、二十分钟为基准收费的,这么短时间搞定,就要求必须速战速决,也就谈不上悠闲。

日人不善理财,匆匆忙忙干一辈子,都忙着还婚贷、车贷、房贷了,到死时落得个“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国人精于理财,又有亲朋帮衬,因此,哪怕是失业个一年半载,也是小日子滋润得“胜似闲庭信步”,到死时有家产有儿女送终,这又胜过日人多矣。

中国古人曾经留下了诸如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等无数的灿烂文化给后世,大多数也都是拥有悠闲的人写出来的,若生计都顾不过来,又有哪门子的闲情逸致去弄这些,所以,张潮在《幽梦影》中说: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闲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谋事,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日人也有文化传世,譬如说俳句短歌,不知是不是日人不得悠闲所作之故,五七五的句式,短到实在让人提不起看下去的兴趣,自然也就无法喜欢。

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讲了一个经典的闲散第一的希腊人的故事。说一个人在鱼群如梭的海边钓鱼,钓到两条就收竿回家。外国游客问:“为什么不多钓几条?”他反问:“多钓几条干什么?”外国游客说:“多钓几条可以卖钱,然后买房、买船、开店、投资……”“然后呢?”他问。“然后你可以悠闲地晒着太阳在河边钓鱼了。”外国游客如是回答。“这我已经做到了。”闲散的希腊人答道。

钓鱼人的这份悠闲透着点懒散,其实,国人的悠闲也透着懒散,但人生毕竟境遇不同各有选择,辛苦成功的背后也不尽是惬意,与日人的“匆匆”人生相比,看国人守着这份悠闲生活倒也难说谁对谁错。

本文摘自:《你不知道的日本》作者:万景路,出版:九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