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乱动荡的中东,沙特为何一直稳如泰山?

在战乱动荡的中东,沙特为何一直稳如泰山?

作者:巴希尔

从2010年底开始,政治风暴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突尼斯、利比亚、埃及、也门、叙利亚,西亚北非多国相继发生政权更迭或陷入战乱。

然而,有一个保守封闭的君主制国家,却逃过了这场劫难,这就是沙特阿拉伯王国。实际上二战以后,中东历经大大小小无数次战乱,沙特却能基本保持政权和社会稳定,原因何在?

20世纪初,阿拉伯半岛上的部落领袖通过与奥斯曼帝国和英国斗争,获取独立地位,于1932年建立沙特阿拉伯王国。

沙特阿拉伯王国

然而,独立之初的沙特贫穷落后,全国近60%是游牧民。他们风餐露宿、追逐水草。那时没人能料到,几十年后沙特会成为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黑色黄金,普惠国民

众所周知,石油从根本上拯救了沙特。但是,石油美元并非直接从油井里喷出来的。欧美的石油垄断企业一度把持油价。1973年,石油标价每桶仅约3美元,在今天看来简直等于白送。

经过长期斗争,沙特等产油国部分夺回了石油定价权,1980年沙特终于实现了石油工业国有化。同年油价上涨到每桶34美元,次年,沙特石油收入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再到下一年,沙特的人均收入达到1.6万美元,超过了美国。

沙特首都利雅得

在石油资源恩惠下,当代沙特近似于「福利国家」。从小学到大学,所有教育全部免费,教科书和上学交通费也全免。沙特公民享受免费医疗,看病、吃药、住院分文不收,政府还资助病人出国就医。

住房方面,沙特国民还要花钱。但可以和政府申请无息贷款,数额是建房费用的75%。只要在25年内偿还完毕,还可以再获得20%减免。这和免费分房不差多少了。

抛却住房、教育、医疗这三座大山,沙特国民生活得相当惬意

伊斯兰教三大圣地之一,沙特的麦地那

据统计,每年出国旅游的居民占总数的40%,花在旅游上的钱,折合四百多亿人民币。财大气粗的沙特游客,成了瑞士旅游业的支柱之一,平均每人每天在瑞士的消费,折合人民币3千多元。

沙特人的奢侈,不仅仅体现在挥金如雨。中东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密布,水资源有时比金钱还宝贵。但是,沙特人均每年消费水资源950立方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500立方米)近一倍。

为了满足用水需求,沙特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工业。30座国有海水淡化厂不停运转,每天要消耗150万桶石油。

沙特菜肴

用水尚且如此,饮食方面,沙特人更不会亏待自己的舌尖。绿洲农业不能保证3千多万沙特居民的食品需求,许多农产品来自进口。

沙特从澳大利亚、新西兰买回冷冻牛羊肉,从欧洲进口奶酪等奶制品。曾经的游牧部落,如今相当于把全世界作为牧场。

林林总总的生活保障,大大提升了国民满意度,沙特在阿拉伯诸国中一直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

201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的关键时刻,沙特又及时发送一系列大礼包,安抚了民间情绪。

沙特政府宣布:公务员、军人额外多领2个月薪水;失业青年每月可获得530美元补助;给50万户家庭提供合计660亿美元的住房补贴等。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超1300亿美元。

当然在沙特政府看来,这笔维稳费还能承担得起。2011年,沙特居然实现财政盈余约816亿美元,似乎再发一波福利也绰绰有余。

金碧辉煌,阴影暗藏

有光明的一面,自然就有黑暗。尽管表面繁荣,和周边诸国形成鲜明对比,但阴霾同样出现在沙特的天空上。

沙特国民收入水平较高,可是差距也相当悬殊。根据2011年《财富》杂志,1225名沙特人持有2270亿美元的巨额财富。王室成员尤其奢靡。

现任沙特国王萨勒曼

沙特一王子订购的空客A380豪华客机,造价2.4亿英镑,内部分为三层,不仅有豪华客房五套,还包含一个小型音乐厅,令人叹为观止。

原沙特驻美大使坦言,和沙特做生意时,4000亿美元的合同,其中500亿会成为王室成员的回扣。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人却挣扎在沙特社会的底层,那就是外籍劳工。为了发展经济,沙特引入大量外籍工作者,实行按国籍定价的制度。

沙特王室

在沙特的外国人被分成「四等人」:欧美、日本为第一等,埃及、约旦等阿拉伯国家为第二等;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国家为第三等;孟加拉、斯里兰卡等为第四等。同样的工作,工资能相差四五倍。

外籍劳工处境恶劣,引发诸多社会问题。2011年一名印尼女佣因遭沙特雇主虐待,将女主人杀死。沙特根据本国法律,判处女佣当众斩首。印尼政府愤而暂时中止向沙特输出劳工。而当时在沙特务工的印尼人,多达120万。

当然,沙特本国人高居四等之上。2012年沙特劳工部统计,本土雇员平均月收入,折算人民币近6000元,而外籍雇员不到1800元。

沙特女性

但这种政策,也不一定真对沙特人有利。2005年,沙特出租车司机就曾在首都集会抗议。来自巴基斯坦的廉价劳动力,对该行业造成强烈冲击。

暗流涌动,矛盾重生

正因为存在实际的社会矛盾,在「阿拉伯之春」背景下,沙特也发生过小幅震荡。2011年初,部分沙特人在Facebook上创建页面,号召民众举行「愤怒日」游行。但小规模抗议很快被驱散。

更严重的是,由于社会宗教氛围浓厚,沙特民众中间很容易产生极端主义的土壤。

本•拉登

根据民意调查,25-41岁的沙特人中,95%对本•拉登表示同情。仅2010年3月-11月不到一年,沙特就破获了19个恐怖团伙,逮捕「基地」分子嫌疑人149名。

此外,沙特高层争夺伊斯兰世界霸主的雄心未曾止息。沙特与伊朗长期对抗,装备了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导弹库。

2010年底阿拉伯地区动荡开始后,沙特先出兵巴林,遏制其内部什叶派穆斯林的抗议;后又干涉也门内战,同胡赛武装较量。

阿拉伯之春

然而,每年数百亿美元的军费开支,并未将沙特军队打造成中东劲旅。面对装备远远落后的胡赛武装,沙特率领的阿拉伯联军竟吃了不少苦头,至今也未能平定也门问题。

总之,沙特凭借石油福利,平稳地度过「阿拉伯之春」;但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潜藏着诸多国际国内矛盾。

沙特空军

究竟在21世纪延续政教合一体制,抑或实行温和的政治、社会改革,还是发生剧烈变动,对沙特而言是道沉重的历史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