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逸Plus膨胀了吗?定价已公布,不如先来看看新一代朗逸试驾报告

朗逸Plus膨胀了吗?定价已公布,不如先来看看新一代朗逸试驾报告

作为一名汽车媒体从业者,身边不停有人问我选车的问题,而我的第一个提问永远是:“你的需求是什么?”但是,除了那些对特定车型有些兴趣的人,他们基本都会回答“没啥需求,是个轿车,十几万就行。

此时,除了给他一个白眼之外,我一般会甩给他两个选择——卡罗拉,或大众旗下的任何一台A级车。

童济仁汽车评论 编辑丨Harris

当一个人在选购产品时并没有明确需求的时候,能够满足他的那个选择,才是最难做到的。虽然他们不一定有什么选择原则,但却会因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而否认整个产品的一切。

所以,在选择需要陪伴自己许久的家用车型时,这样的选择会变得更加艰难。恰恰今天试驾的主角,就是在这个角色上“称王”多年的车型(的后代)——大众朗逸Plus。

PQ34加长轴距平台、1.6L与2.0L发动机,在2008年刚刚推出的时候,没有人会意识到这台技术没有领先优势的朗逸,会创下如此辉煌的销量成绩。即便长时间霸占家用轿车销量冠军,朗逸也无法避开键盘侠们的攻击,它那非德系的中国特供身份成为了打击重心,人们总是戏称它为“德原朗”(德国原装朗逸)。

而对我个人而言,我对这台车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不感兴趣。我认为除了高尔夫之外,大众没有什么家用车是我认为不无聊的,而对于外界“德原朗”的笑话,我也就是一笑而过,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

然而,借着这次试驾朗逸Plus的机会,我才意识到:“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是一部我不喜欢的“好车”

这样说可能有点破梗,文章还没展开,结论就抛出来了。但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耐人(至少包括我)寻味,矛盾点就在于,为什么一台那么多人不喜欢的车,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到会去买上一辆。

别用什么科比名句“多少人粉你,就会有多少人黑你”来解释,这台朗逸Plus并没有那么容易读透。而作为开头,我就先来聊一聊这台车上我不喜欢的点:

车上所有的塑料覆盖件,没有一块是软的,包括最常接触到的窗沿和腿靠,都是硬得清脆。

所有的储物格,内侧都没有橡胶或绒毛包裹,东西丢进去都叮当作响。曾经汽车之家以绒毛层掉不掉毛来断定工艺质量,这台车却一点机会都不给。

空调出风口没有大小调节,想要关闭需通过推到一侧到底来操作。

后备箱只有雾灯尾灯位置有覆盖件,其余都是钢板裸露,备胎盖板没有拉手,只有一个窟窿。

副驾遮阳板上的化妆镜没有盖板没有灯,主驾倒是没有这个问题,因为连化妆镜都没有......

没有装逼(太阳眼镜)储物格。

低配车型上的中控屏是块黑板,上面杵着一个手机支架。

其实这个名单还可以继续下去,但在列到最后一条的时候,我却有些想把它划掉。没错,这样的做法确实很“过分”。在中控位置放块“黑板”,这样的设计只会出现在国产自主品牌的底配车型上,一般都是为了后期可以加装中控大屏,有着安卓系统、可以播放DVD尺寸、大小或许有100英寸的那种。

但是,这个手机支架的设计,其实还是很有深意的,听我慢慢道来。

▎手机支架背后的用户逻辑

我曾经有这样一个理念:各大品牌的低端车型,其实并没有任何必要去设计一个极其复杂的车机系统,因为无论它做的怎么好,它的实用程度都不会超过一台手机。

我曾经看到过无数次,一块内凹设计的显示屏(几天前开过的讴歌TLX-L就是个不错的案例)前架着一只手机,被司机当导航使。我的一个叔叔还在屏幕前垫了一张餐巾纸,防止手机把屏幕刮花。

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呢?

那就是一个几乎做到百分百交互的投射屏,连上手机之后,直接将屏幕当做手机的控制界面来操作。我曾经把这个想法和某位设计车机的车企工程师(其实就是我的表哥)交流过,然而,他是这么“劝”我的:

“如今的车联网系统已经越来越发达了,手机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车载互联的需求,整车厂需要研发更有针对性的车机系统来满足车联网发展的需求,而这种与车本身联系更加紧密的车机系统,也会比手机操作系统拥有更加全面更加定制化的功能。所以我觉得你这个想法只能是过渡,但不会是车企的发展方向。”

我表哥大概是这么说的吧,但我觉得还挺有道理的,也就不再拥有这个想法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大众竟然在这台朗逸Plus上帮我实现了这个想法!只不过,是以一个更加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直接把手机支在那里。但当手机被架在那里的时候,它的身份会更高于手机本身。因为大众为这台车配备了一款APP,用于查看以及连接车辆的各项信息以及多媒体系统,以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满足了大多数驾驶者对车机的需求。

总而言之,它看起来很简单,但大众敢这么做的原因可并不简单。

▎回到“没有需求”,朗逸Plus如何满足这个需求

好了我有些被手机支架带跑了......要做到让没有需求的人去爱,“均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

大众的A级车在市场中一直是一个综合性能十分出色的群体,这台朗逸Plus也不例外。新车型的外观相对老款更加时尚,更大尺寸的车长与车宽呈现出了更佳的车身比例,更加宽阔的前脸有一点凌渡的味道,而倾角极大的C柱和小三角窗也将这台车最美的视角,也就是后45°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车内的也是一样面面俱到。座椅舒适度极佳,加长75mm的后排座垫提供了更加出色的腿部支撑,后排出风口和双USB极大程度的照顾到了后排乘客的乘坐体验。包括带跟车功能自适应巡航在内的多项主动安全配置也是极大程度的增加了驾驶便利性。

另外,如果你实在不喜欢“小黑板”和中规中矩的6.5英寸显示屏,顶配车型上带有Carplay功能、以及来自于科大讯飞的、可识别方言的语音识别系统的8英寸屏也能提供极大的便利性和可玩性。

硬件同样值得关注。这台朗逸Plus的行驶品质绝对能处于同级的领先水平,底盘的主调依旧是德味浓重的韧性,可其中更加入了一份偏向舒适的柔软。动力总成的选择也进行了精简,仅剩高功率版本的1.4T发动机搭配7DSG,以及全新的1.5L自吸发动机搭配5MT和6AT。

虽然1.5L自吸的售价、燃油经济性以及动力响应水平都优于TSI,但它孱弱的爆发力还是会令驾驶风格相对激进的我有些心急。如果你不想陷入“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码表四十五”的处境,还是去选择那台1.4T的EA211吧。

说了那么多,忘记提变化最大的MQB平台了……所有人都知道,MQB横置前驱平台是比老朗逸的PQ34、速腾的PQ35更高级的产物,但它到底高级在哪里,许多人应该都不知道。

除了底盘品质更好、过弯极限更高这种虚无缥缈的区别外,MQB相对PQ平台最大的优势,就是在电气化和科技配置上的提升。比如朗逸Plus相对现款朗逸加入了电子驻车、Autohold和自动启停这三个功能。虽然它们的普及度已经很高,但对于平台决定一切的大众来说,这是十分显著的进步。

▎写在最后

其实,朗逸是一台非常简单的车,配置和动力总成的可选范围不大,车内需要花时间把玩的东西也不多。但是,要在一台车上做到简单,可是一件非常不简单的事儿。这意味着车企需要准确抓取消费者的兴趣点,用最精简的内容带给消费者最为满足的体验。

这也引出了这台车的“中心思想”,那就是:大众真的很懂消费者。即使每个空调出风口都有好几挡调节,但大部分人只会将他们全开或全关;或许有些后备厢的“包装”很精致,但人们更关注它们有多能装。

而大众,总能清晰的定位到消费者所想要,同时进一步把精力集中在底盘调校、空间布局等看不见、但能将使用体验进一步提升的地方。

这也引出了我的第一个小标题——“这是一部我不喜欢的‘好车’”。因为作为一个车评人,我需要对一部车的每一个细节去进行研究,当在某些地方发现不满意的时候,我会开始一步步否定它。而在这样一辆没有个性的车上,否定的程度会不断叠加。

可是,世界上有很多我喜欢、可消费者嗤之以鼻的车型,比如菲亚特500,比如阿尔法·罗密欧156;但世界上,也会有很多我嗤之以鼻,而消费者却趋之若鹜的车,比如大众朗逸。

据悉,在朗逸Plus上市之后,老款朗逸不会退市,而是保留几款低端车型与朗逸Plus并肩作战。届时,上汽大众将以桑塔纳、朗逸、朗逸Plus和凌渡的组合对A级车市场进行更为完善的覆盖,让拥有“信仰”的消费者们拥有更丰富的选择。

对于“没有明确需求”的用户而言,这样丰富的选择,反而简单清晰了。只要在合适的价格段选择合适尺寸的车型即可,这也许就是大众品牌更懂中国普世消费者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