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退位后,发现四百万岁币不够用,怎么办?溥仪想到了一条妙计

溥仪退位后,发现四百万岁币不够用,怎么办?溥仪想到了一条妙计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个王朝的统治中枢,这里曾收藏无数奇珍异宝。且不说,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从紫禁城里搬走了大量珍宝,就是末代皇帝溥仪也从紫禁城了拿走了大量珍宝。

如今流失海外的珍宝,数目惊人,其价值根本无法估量。这里就引申出一个问题,溥仪是怎么把价值连城的珍宝带出宫的?

从1908年3岁即位,到1924年被赶出紫禁城,溥仪从一个孩童成长成一个青年,满脑子都是复辟的思想。复辟需要是需要资金的,清帝逊位后,每年虽然能拿到“岁币”,“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可根本不够用。

所以溥仪就想,“紫禁城里所藏的历代珍宝,都是皇帝的私人财产,我是有权利处理它的。”可清帝逊位后,宫内所收藏的珍宝,都是登记在册的,如果溥仪要动用,就必须在登记册上登基,开具条子后守卫才能放行。

这意味着,正大光明拿出去变卖不太合适,想来想去,溥仪想到了一条妙计,“赏赐”。既然是“赏赐”,是需要有赏赐的对象的,溥仪想到了弟弟溥杰、堂弟溥佳。溥杰、溥佳每次从宫内回家,都会带着溥仪的“赏赐”,久而久之,宫内的大量珍宝就被带出了宫外。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也对自己的“赏赐”供认不讳,“溥杰每天下学回家,必带走一个大包袱。这样的盗运活动,几乎一天不断地干了半年多的时间。运出的字画、古籍,都是出类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因为,那时正值内务府大臣和师傅们清点字画,我就从他们选出的最上品中挑最好的拿。”

据一本名为《故宫国宝宫外流失秘籍》中记载,溥仪除了“赏赐”大量字画、珍宝外,还将大量古书也带出紫禁城,“从宣统十四年(1923年)七月至九月,溥仪先后41次赏溥杰昭仁殿珍本古书210部,几乎全是宋本精品,包括宋本199部,元本10部,明抄本1部。”

这些珍贵的古本被带出宫后,交给了溥仪父亲载沣,后由载沣的弟弟载涛秘密运送到天津静园。除了抵押变卖的部分外,其余的都运到了伪满洲国皇宫内的藏书楼。

1945年日本投降后,溥仪仓皇出逃,除了携带几件特别珍贵的文物外,其余文物都被洗劫一空。这些珍贵的文物,或流落海外,或成为私人收藏家的藏品。

参考资料:《我的前半生》、《故宫国宝宫外流失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