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央行突然出手!市场惊喜

今天,央行突然出手!市场惊喜

文/刘晓博

9月17日,星期一,央行出人意料地给市场提前发了一份“中秋节礼物”。


所谓“中秋节礼物”,就是上图中的2650亿元的MLF。

MLF,中文名称叫“中期借贷便利”,这是央行近年来“放水”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般来说,央行每月一般只进行一次MLF,往往是替换到期的MLF。9月7日,中国央行开展1765亿元1年期MLF操作,当日有1765亿元MLF到期。

按理说,这个月不应该有MLF了。所以,今天突如其来的2650亿MLF,让大家感到惊喜。

中国的事情,往往充满不确定性。本来,从7月23日的“国常会”到7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宽松的基调。随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比较积极。

但到了8月中下旬,随着中美副部级谈判恢复,人民币贬值戛然而止,央行开始维护中美之间的利差,“放水”的力度再次减弱,这造成了8月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速,在7月反弹到8.5%之后,回落到了8.2%。

今天的这次“规模不大不小”的放水,大概有以下几个考虑:

1、中美博弈仍然起伏不定,市场(主要是股市)需要利好,防范大跌风险;2、地方债正在高速发行,市场里或许会缺钱,需要“补水”;3、双节(中秋、国庆)将至,现金需求会增加,大家一起提取现金相当于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也需要放水对冲。

下面顺别解释一下,央行“放水(印钞)”的常见方式。民间常常说央行又“印钞”了,其实在现代银行体制下,央行增加货币投放并不一定要真的开动印钞机印钱。主要方式有:

1、逆回购,这种钱一般期限比较短,从1天到28天不等;2、中期借贷便利(MLF),时间略长,期间有3个月、半年、1年等;3、抵押补充贷款(PSL),时间更长,一般超过1年,可以达到3到5年。

以上三种方式里,大银行需要提供“合格债券”为抵押品,才能从央行借钱。不用抵押品的“印钞”方式主要有:

4、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种方式释放的资金使用期限更长,资金成本更低;5、国库定存,是把财政的钱以招标方式,定期存放在商业银行,以获得更好利息,但同时相当于释放了基础货币。6、扩大上述“1-3”印钞方式的里抵押品的范围,也可以达到“放水”的目的。比如今年以来,央行就允许把一些企业低等级债券纳入抵押范围;还调整了地方债风险权重,同国债放在一个等级里,事实上也相当于“放水”。

当然,央行“印钞”的方式不止上述6种,只是这6种比较常见。

那么接下来,央行会怎么办?货币会偏紧还是偏松?

我的看法是:如果中美谈判,则会略偏紧一些,因为需要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如果不谈只打,则会松一些,因为需要刺激经济。

10天之后的9月27日(北京时间)凌晨,美联储或再次加息。为了减轻人民币贬值压力,央行或许通过逆回购、MLF等方式,向市场传递提高利率的信息。但与此同时,或许后再次降准,释放货币。

“加息+降准”的矛盾式政策组合,已经在过去出现过,未来一段时间也会反复出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时期太特殊。一方面要照顾中国国情,一方面要顺应外部环境。

在我看来,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力度都不够有力,需要加强。这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来。8月,全社会固定投资继续下行,创下一年来新低,只有5.3%(见下图)。

而在“国有控股”(地方政府、国企)类别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1.1%。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显然有下行压力。

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三季度针对企业家、银行家和储户的调查,其中27.7%的企业家认为经济偏冷了(见下图):


至于银行家,则有30.2%认为经济偏冷了(见下图):

34.1%的居民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或看不准(见下图):



所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需要继续发力,否则数据会更难看。

但值得注意的是,“看涨”房价的居民仍然是“看跌”的3.4倍左右(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