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承载中华文明的美国唐人街,正逐步走向衰落,甚至从此消亡

心酸:承载中华文明的美国唐人街,正逐步走向衰落,甚至从此消亡


一百年前,旧金山政府为了对当地唐人街进行旅游推广,拍了个宣传短片。

在这个宣传片中,美国人展示了他们眼中的华人生活,将华人在唐人街的一些独特的习俗或生活方式放大变成旅游看点,让游客像是在参观动物园一般。

而在这样一个“人类动物园”短片中,出现的最多的,除了汉字、龙、和中国人,还有——警察。

警察在和小孩子握手。


图片来源:youtube


警察站在一个老人的旁边。


图片来源:youtube

多辆警车排在空无一人的路上。


图片来源:youtube

满街的警察甚至成为了当时的旧金山唐人街一大特点。

一百年前片子的制作方用时不时出现在镜头里的警察来告诉游客:唐人街或许很混乱,但有警察来保护你呀。

现在,一百年过去了,唐人街遍布了全球各地。各地的唐人街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人街不仅承载着华民的民族文化,更融入了各个城市的灵魂。


图片来源:theguardian



内灯光昏暗,空间逼仄,两排货架间只能容一人通过,还不能是美国式大胖子。屋子里杂乱无章地堆放着各类印着艳俗包装的物品,有些已经生了灰,似乎从摆在货架上的那一天起,就再也没有没人拿起过。


他早已习惯了这里的拥挤和嘈杂。外面总是人来人往,一抬头就能看见不同的脚步,或悠闲或紧张,却很少有人驻足。

他想起刚才他住家房东打来的电话。房东已经催了几次:要么涨房租,要么就要把房子租给别人。陈国强知道房东真的算是仁慈了,没有像别的房东一样直接给租客断水断电断暖气。


只是小店现在经营状况堪忧,生意远不如从前,涨价后的租金让他难以承担。况且在制衣厂工作的妻子也刚刚失业,女儿又还在读小学,这一家子的生计就全靠这个小店。

看来是到该离开这里的时候了。

16年前,他从广东离开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想法。只不过那时是壮志满怀,豪情万丈,对未来充满信心,带着他的 “美国梦” 。

初到美国是在洛杉矶,那时他没有合法身份也没什么钱,只能通过同乡的介绍去给唐人街的餐厅和小店装卸货物。

不久后,他遇到一个同样广东来的女孩儿,陈国强想要和她结婚,但女孩儿却丢下他,跟一个能给她合法身份的美国人跑了。


这样的桥段并不少见,和当地人结婚似乎是很多女孩儿们最简便快捷拿到绿卡的方式。只是对于陈国强来说,这样的背叛让他心碎神伤,他只好离开洛杉矶来到芝加哥。

在芝加哥,依旧没有身份的他也只能继续在唐人街打着黑工。他一边打工存钱,一边还要小心躲避移民局的追查。他想,等他拿到了合法身份,他就找个姑娘然后结婚生孩子,实现他的“美国梦”。


只是,如今身份有了,妻子有了,女儿也有了,可他的“美国梦“ 好像越来越远了。

这几年,唐人街早已没有了之前的活力。脏乱差,不安全,卫生堪忧,停车困难… 不光本国人来得少了,很多华裔也从唐人街离开,只是白天来上班,或者周末来买菜。

陈国强记得不久前,芝加哥的华商会提出SSA计划,想要通过增加唐人街商圈内业主和商家的税收来积累资金,用于清理和改善唐人街的环境。只是开过两次听证会后,这件事又不了了之了。


图片来源:tripadvisor


陈国强想,这些个商会的人也是缺心眼。这两年唐人街的生意都不好做,芝加哥税收本就不低了,现在还要大家自己拿钱出来公用,能服众才怪。如果这提议真的通过,只怕更多人要被迫离开唐人街。

只是离开这里,又能去哪儿呢?


自己已经步入中年,再去外面找工作根本没有竞争力。体力活干不过年轻人,脑力活又不会做。

之前还和妻子商量过要不要回国,可是好不容易拿到的美国身份又舍不得放弃。况且国内早已天翻地覆,还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吗?

不然,就只能晚上关店之后去送外卖,或者开Uber吧。



在亚马逊工作已经快7年,Young终于升任高级工程师。他和妻子刚在西雅图买了新房,升职后,他的还贷压力能缓解不少,还能再按揭买辆觊觎已久的SUV。

新房上下三层,宽敞明亮,可即便是这近百万刀的房子也并不靠近海边或者湖边。

这几年西雅图房价涨的厉害,生活消费也几乎成了全美最高,纵是他和老婆的收入都不错,也是省吃俭用才凑够了首付。


图片来源:seattlehome


如今,西雅图是高收入人群的聚集地,毕竟是微软,亚麻,波音这些巨头在这儿扎堆;谷歌,FB也在这边设了分部,是要成为第二个硅谷的架势。

想要在这里买下个 “高级程序猿标配” 的海边豪宅,还得再好好卖命。


早几年,他也想过要找父母借些钱买房,可是他和弟弟的学费已经快耗光了家里的积蓄。

美国大学学费不便宜,UC系统学费已经是公立学校里数一数二的贵。父母从在唐人街餐厅打工,到自己开Chinese Buffet,能将他们两兄弟都送进大学已是不易。

好在兄弟俩都极为争气,和好些整天在唐人街晃悠的移民二代不同,他们已经跳出了华人圈。


图片来源:wikimedia


Young之前想,等新房装修好,就把父母从旧金山唐人街的老房子接来西雅图和自己一起住。

毕竟和这里比起来,旧金山的房子已经显得太过老旧。好些挣了钱的老邻居都从唐人街附近搬走了,现在也多是韩国人和墨西哥人搬去,环境早已不如原来单纯。

不过对于Young来说,唐人街,永远都是家乡一样的存在。

自从7岁离开香港之后,他就很少再回去了。初到旧金山时,便和父母一起住进唐人街。唐人街就是他们在美国的第一个落脚点。


和香港的闷热潮湿相比,旧金山的气候温润不少,即使夏天也不会热的到让人窒息。大部分的街道都不似香港那么拥挤,稍微晚些时候出门,路上都不一定能看到人影。

不过在旧金山,想要走去别的地方总是免不了爬坡上坎,走不多久就双腿打颤。这里的英文也和香港人说的有些不同,要跟老美那样卷着舌头讲话真是辛苦。


不过在唐人街,Young就觉得自己好像还是在香港。他记忆中的唐人街是充满市井气息的:街边横七竖八地挂着各种广告牌,“四海酒家“,”国宝银行“,”谢姐卤肉饭“,”福州超市“,”华人律师行“...

黄皮肤的人们说着粤语,国语,闽南语或者别的方言。街上总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偶尔还能闻到刚出炉的烧鸭和菠萝包的香。


在他们一家租住的公寓楼下,就是一家名为 “赤腊角烧腊“ 的港味小店。经常,父母都在工作来不及做饭的时候,Young就自己下楼,点上最爱的蜜汁叉烧和烧鹅双拼饭,再给父母带一个干炒牛河回家当夜宵。

满满的香港味。

三年之后,Young多了个弟弟。全家搬离唐人街,在附近找了个宽敞一点的房子。

弟弟10岁之前是从没回过香港的,但却依然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这就要归功于唐人街了。


对于在美国出生的华裔来说,唐人街是他们了解自己根源文化的第一步:

让他们品尝到遥远家乡的传统风味,让他们感受了新春佳节的热闹欢腾,也让他们领略过中华文化的丰富精彩。

唐人街就是这样一个连接着这些华裔和故土的脐带。



“Niki,逛完soho去中国城吃饭?”

“那不如去东村吃日料,吃完还能去泡个吧,还能看看小帅哥呢。”

Niki是纽约大学的留学生,在纽约生活了快5年了。在不到18岁的年纪就独自赴美留学,周围没有什么熟人,唯一的表舅也在波士顿,虽说不算太远,但也不能事事照拂。


初到美国,人生地不熟的,每每想家的时候,Niki就会去唐人街吃一顿中餐。那时候她还不知道Uber和Yelp,唯一能想到有一点家的味道的地方,就是唐人街。

在唐人街,看到熟悉的面孔,听到熟悉的语言,吃到熟悉的食物,是在异国他乡一种莫大的慰藉。

可毕竟是年轻人,生活在包罗万象的不夜城,总能有各式各样的精彩偶遇。所以渐渐地,Niki不再老往中国城钻了,毕竟 “全世界的美食都能在纽约找到最精彩的版本” 可不是句空穴来风的假话。


Niki有时也会和各个国家的朋友们一起出去聚会。

韩国人会带他们去33街附近的韩国城,地处曼哈顿心脏,吃完饭再找个小酒吧喝两杯,跟韩国欧巴聊两句,简直不能更美。


图片来源:timeout


日本朋友们会带她去居酒屋,在soho逛的心满意足了再去东村吃点日料,吃完立刻原地复活,还能再血拼三小时。


图片来源:worldofwonderlust


当然,第五大道和上东区的高档餐厅Niki也没少去,法餐意餐创意料理,不光美味,还能享受优雅的环境和贴心的服务———只要你愿意为此买单。


也有朋友想要Niki带他们吃点正宗中餐,但她也很少往下城的唐人街去:

“ 现在曼哈顿的所有餐厅和商圈全都已经高档化了。只有唐人街,变得越来越不中不洋,好像就是为了满足外国人对中国猎奇的好奇心,但是又不能给他们留下对中国的好印象。”

“ 直到现在,一些美国人都还认为只有大红大绿,龙,灯笼,青花瓷,才是中国。你看看去年的维密秀,和metgala,那些设计真是中国风?”


图片来源:bitterempire


她的一位美国朋友在去年去上海和北京旅游了一圈,回来之后告诉Niki:

“ 不得不说,上海和北京真的太美了,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非常现代。还好我去了一趟,不如我都还以为现在的中国和跟唐人街一样,到处都是红色和龙纹呢。”


现在,就算想吃中餐了,Niki也宁愿跑去法拉盛,远是远了点,但是顺便做个指甲染个头发,不也挺好?

至于曼哈顿的唐人街,Niki是不想去了:比起韩国城,唐人街稍显偏远;比起Soho和东村,唐人街不够精致;比起上城区,唐人街过于颓败。

反正纽约的乱花已经足够迷人眼,自己又何必单恋唐人街这一支已经开败了的花呢?



拉开厚重的窗帘,张静被清早的阳光晃得赶紧眯上眼。窗帘抖出来的灰尘在阳光下看得无比清晰,且充满整个房间。


顾不得这些,张静赶紧洗漱完,带上昨天跟教会的朋友们拿的宣传板就出门了。

走在路上,张静脑中突然冒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有唐人街呢?

好像大多数华人来到的美国第一站都是这里。人毕竟是群居动物,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势必想要靠近自己熟悉的人群。


图片来源:南华早报


再说了,团结的力量才更大,不然你看看亚洲人这小体格,和老美一比,打架打不过,骂人又骂不赢。这人生地不熟的,一个人在外面被欺负了谁管你呢?

所以长久以来,移民们都习惯了唐人街的 “庇护” :似乎在这里,有亲人,有朋友,不再害怕孤独,不必恐惧未知。

不过此刻,她却嘲讽地笑了笑,拿起自己手里的纸板瞥了一眼: “Justice for Chinatown” 。


图为伦敦唐人街游行

图片来源:twitter


今天唐人街的大部分商户都关门,为了华人的无声游行。其实张静工作的华人会计师事务所并不在唐人街,但老板特批放假一天,让员工们都去参加游行。



图片来源:twitter


起因就是上个月,警察在晚间用餐高峰期闯入唐人街的 “吴记小吃” 。

每隔几天,移民局和警察就会来唐人街 “搞事情”:有时来罚款,一些街边小摊超出了一点摊位就会被罚几百,甚至上千刀。有时候来抓人,荷枪实弹,好像这些非法移民们就是十恶不赦的匪徒一样。有时候也没有什么特别原因,在巡街的时候被路人挡了一下路,就能破口大骂。


不过这些 “小事” 在唐人街已经见惯不怪了。张春华回想起上个月在吴记小吃发生的那一幕,才觉得一阵透心凉。

她下班和同事小敏一起来吴记小吃吃饭,老板是个双耳失聪的上海阿姨,做的小笼汤包和酒酿汤圆对于她这个上海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天的幸福源泉。吴阿姨听不见,许多店内杂事都靠她的侄儿小罗。

她们刚点完单,警察就来了,小罗看到警察后立马跑进后厨。他没料到后院会有警察包抄…


图片来源:theguardian


于是,张静只听见厨房内一阵打斗声,叫骂声,和锅碗瓢盆砸在地板上的声音。

乱七八糟的声音在不大的店面内回响,有点震耳欲聋的意思。

不多会儿,警察把小罗从后厨押出来,他脸上挂了彩,衣服也被扯破了。吴阿姨则走在面,头发被扯散开,大哭地拉着警察。

“求求你们了,别把小罗带走,他走了我可怎么办啊。他是个好孩子,求你了。“


矮小的上海阿姨很轻易就被人高马大的警察拖着走,最后吴阿姨被逼急了,一口咬在警察的小臂。

那个警察像被激怒了一样,反手就把吴阿姨甩在地上,用脚踢了两下。旁边的两个小工看警察对吴阿姨动手,立马上来制止…

张静和小敏逃命似的离开了。后来她在网上看到报道:吴阿姨肋骨被打断了两根,最后被送去医院。两个没身份的小工被带走遣返,其中一个就是小罗。

而打人的警察就没有什么后续了。


张静觉得,在唐人街的警察们似乎有些过于肆无忌惮。不过她知道,他们是警察,他们是美国人,他们有权利在自己的地盘作威作福。自己也只能敢怒不敢言,还有许多唐人街的华人也一样。

上个月的吴记小吃事件并不是华人和当地警察的第一次摩擦,只不过成为了导火索,最终激起了这场唐人街无声游行。


图片来源:CNN


警察长期在唐人街暴力执法,隔不了多久就会带走一些人,即使没有被抓走的人也觉得唐人街现在人心惶惶,像是成了贫民窟一样的 “犯罪之城” 。大家都觉得在唐人街已经没有之前的安全感了。

她老板James也说,现在对在唐人街华人的暴力执法越来越多,好些餐馆想要招人都不好招了,警察整天在这晃,“黑着的” 不敢来,有身份的又不合算。如果哪天工人不够了,唐人街只会彻底消失。

不过,他们不愿意唐人街就只停留在历史,所以张静和其他唐人街的华人们一起,举起宣传板,拉起横幅,为唐人街抗议。

只是她们走在这条路上,却不知道终点是阳光灿烂,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