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出了什么问题?

中国银行业出了什么问题?

(图片来源:全景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不管是大银行,小银行,不管走到哪,大家都觉得很难做,我预计这种状况会持续一段时间。”9月16日,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上表示,自今年四月开始,人民币承受明显的贬值压力,社会融资出现紧张,外贸出口压力显现,股票市场长期持续低迷,金融风险上升,银行经营普遍困难。这是一个宏观大势,现在面对的形势可能比亚洲金融危机时还要复杂严峻。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国经过三年的治理整顿,经济金融处于健康状态,有底气,能够从容应对。而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却缺乏这样的准备。银行业面对持续的压力,需要“转型创新,重新出发”。

中国银行业出了什么问题呢?虽然2018年中报显示,26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22家净利润增速回升,仅有4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2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与年初持平,20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出现下降,但银行业的隐忧早已深埋。

“在去杠杆背景下,P2P、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都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2018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用紧缩,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凸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认为,当前银行业最信任三个领域房地产业、与政府相关的基础设施和个人领域,当这三个领域不是未来经济转型的方向,中国银行业在寻找转型,包括科技、消费金融,但占比仍然不高,旧的动能在萎缩,新的动能开始活跃,但还不能完全替换。

高度被依赖

“中国的银行资产比例和金融抑制指数均居世界高位,说明中国的金融体系不仅高度依赖银行体系,而且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干预也很多。”9月15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主办、浙商银行独家支持的《2018·径山报告》认为,如果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由要素驱动,那么现在就需要转向创新驱动。过去成功地支持了要素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金融体系,今天就迫切地需要转型。

中国目前的这个金融体系框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确立,至今已超过20年。中国经济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5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18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实力得到显著提高。例如,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已超过250万亿元人民币,居全球第一;中国股市总市值达到全球第二,债券市场市值全球第三。

《2018·径山报告》认为,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具有比较明显的银行导向和政府干预的色彩。第一,在金融资产的构成中,资本市场的占比相对较低。第二,近年来债券市场有较大的发展,但债券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银行间市场,仍然具有较强的间接融资的特性。第三,虽然商业银行的数量十分庞大,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但绝大部分银行中的国家持股甚至控股影响了市场竞争的形式。第四,政府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干预几乎无所不在。

金融资产构成:中国与国际比较

2016年(%)资料来源:根据IMF数据测算。

“当前中国的金融体系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无法适应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18·径山报告》指出:

一是金融体系无法满足实体经济的新需求。储蓄率下降而消费率上升,这会增强家庭对资产性收入的追求。产业“服务业化”和制造业升级同时发生,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而金融体系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十分薄弱。

二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不清楚。“财政风险金融化”的现象很普遍,进而迫使政府为金融机构兜底。政府经常干预甚至取代市场,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进行风险定价并合理配置资金。政府不尊重金融规律、好心办坏事的情形也不少。

三是金融监管没能管住风险。过去金融稳定主要靠政府兜底,长期看造成了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因此难以为继。现行的监管框架强调机构监管、分业监管,监管空白与重复监管的问题都很突出,一些监管政策之间也缺乏有效的协调,造成了许多金融风险。

经济结构已变化

“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这个新使命,要求我们建设更加高效的金融,积极顺应国际发展的潮流,实行效力提升,这个新使命要求我们建设更加协调的金融,优化区域布局,完善行业结构,推进增量与忖量,境内与境外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统筹安排。”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在2018年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上称。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巨大变化。第三产业从不足45%上升至55%,而第二产业从超过45%,下降至40%上下。

我国经济结构变化

资料来源:Wind,兴业研究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家都在说中国经济有问题的时候,第一产业的增速其实是非常平稳的,增速下降的只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2012年之后的增速稳中有升,目前甚至已经要恢复到2011年、2012年那时的水平上了,而那时候的中国经济是相当不错的。所以,现在其实真正让中国经济放缓的是第二产业。”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称,真正在拖中国经济的是第二产业,如果银行持续支持第二产业,不良资产势必会提升。

由于此前第三产业缺少抵押物,银行对其贷款并不是很多,但第三产业目前增速最快。

我国三次产业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兴业研究

“所以,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银行业更多适应并服务好这些轻资产行业。”鲁政委称。

中国经济的增长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这个转变,与之对应的是,中国金融也将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新动能可否足以支撑?

中国银行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转型已初见成效。随着居民财富增长、消费升级、消费观念转变,客户对于金融服务和产品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和个性化,银行不断思考如何整合庞大的客户资源、数据资源、渠道资源和技术资源,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生态圈,实现金融消费的生活化和场景化。许多银行都提出了“大零售”战略,“零售业务”、“金融科技”成为多家上市银行2017年年报及2018年中报关键词。 以2018年银行中报分析,从收入看,股份行中招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为616.48亿元,同比增长12.63%,占该行营业收入的51.86%。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为293.16亿元,同比增长34.7%,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为51.2%。

从增幅看,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平安银行零售收入同比增幅分别达到43%、37%、35%,光大银行零售业务增速同比增长20%。 在金融科技方面,多家银行发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以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公司挟数字技术横扫支付、消费金融等领域,银行赖以生存的息差逐渐收窄,经营环境日益严峻,互联网金融机构迅速抢占客户等“内忧外患”之下,银行或与互联网公司开展合作,如工农中建等银行与京东、百度、腾讯、阿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或通过用风投或私募的形式布局金融科技,如国开行通过国开金融投资开鑫金服;或直接开设科技子公司探索“金融+互联网”新业态,如平安集团之于平安科技、光大集团之于光大云付、兴业银行之于兴业数金、民生银行之于民生科技、建行之于建信金融科技,乃至中信银行之于百信银行。 “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银行更是银行业金融科技的先行者,以App为利器,两大App(招商银行、掌上生活)累计用户数已近1.3亿,月活用户数已逾6757万,去重后月活用户数也仍高达5700万。

2018年9月17日,招商银行宣布招行两款重磅产品招商银行App7.0、掌上生活App7.0迭代上线。这也是招行宣布全面进入App时代、推进零售金融3.0转型后两大App的首秀。

招商银行App侧重金融自场景,提供包括账户收支管理、支付结算、投资理财、贷款、城市便民生活等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掌上生活App侧重打通生活、消费、金融,以“金融为内核,生活为外延”,打造“品质生活”,积极布局生活场景,如饭票影票、商城、旅游等场景。

从用户的角度看,两个App可吸引到不同的客户群体,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实际上,招商银行已推出第三个App——招行企业App。招行企业App深度融合产业互联网和个人APP平台,构建一系列基础性金融服务。企业级的二维码信息交互技术贯穿企业APP各类O2O业务场景,商户可以在企业APP上进行收款和管理,企业之间亦可通过二维码化的收款账户信息进行扫码支付。 “中国银行业在寻找转型,包括科技、消费金融。”陈道富表示,但这些新动能占比仍然不高,旧动能在萎缩,新动能虽然开始活跃,但还不能完全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