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界限,即便是父母与子女

生活需要界限,即便是父母与子女

关于家人,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独有的情感记忆。然而,随着我们的长大和成熟,这些感觉会开始裂变。

正如有人说:

“少年真正成人的那一刻,大概就是,对于你的家人,你会时不时惦记、想念,渴望从他们那里得到抚慰,害怕他们哪天离开人世——他们成为你梦境的常客,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你却无比清楚:纵然爱他们,却再无法同他们心无芥蒂地谈论,或长久地生活在一起。”

成年后,对家人的情感变得复杂,明明心里渴望靠近,却无法在父母身边心无芥蒂地生活,摩擦冲突加剧,这是很多人心里最难接受的事情。

然而,我们不容易想到的是,恰恰是这样的摩擦带来的界限感,才能成功帮助孩子和父母活出人生的自由。那如何没有这样的界限感,会是怎样呢?

爱而不能,是怎样的状态?

越是经历过严重创伤的人,越渴望重塑跟父母之间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他们内心被许多未被满足的渴望或者伤害占据,而理智上他们又知道父母正在老去,为了避免留下遗憾,想更快地原谅父母。

小蕾就是这样的女生,童年过得十分艰难。妈妈是个极其自恋的女人,经常把她羞辱得无地自容,再把所有的错都归因到她的身上。父亲是懦弱无能的男人,无论妈妈怎么不讲道理,父亲总会假装没看见,事后逼着她跟妈妈认错,来缓和家里的气氛。

读书时,她除了换过无数个男朋友,再没有什么特别。成年后的她,换上很严重的社交障碍,她心里常常感觉到无比强烈的恨意。即便已经结婚生子,但她的婚姻并不幸福,常常有很强烈的无力感。

每当生活遇到不顺时,她就会旧事重提,要求父母对她的人生负责。而当父母不承认曾经对她的伤害时,并借此指责她不孝顺时,她就用最恶毒的话还击父母。

她以为这样的抗争之路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一年前,她父亲去世了。她哭了整整一晚上,不敢相信那个男人就这么走了,她不愿意放下恨。可是,没有了对象,恨也变得压抑和无力。

还好母亲健在,她把所有的愤怒转向母亲。直到有一次母亲突然晕厥,她的内心开始动摇。她知道有一天母亲也会离开,她强迫自己好好去爱母亲,不为今后留下遗憾。

可是,她做不到,每一次她想要对母亲好,心里涌上来的都是恨意。有一次,她看着母亲在厨房切菜,想去搭把手,然而母亲却说:看你这样子,能做好什么事情!那一刻,他看着妈妈手里的刀无比恐惧,她整个人在发抖,差点做出极端的事情。

对于小蕾来说,她的内心其实是有对父母的爱,只是当她越想努力去爱,就越不能体会爱的感觉,反而更有可能做出伤害爱的事情。

很多人不像小蕾一样经历过严重的创伤,内心对父母有很深的情感,但表面上关系仍然被很多矛盾占据着。

我们常常会以为没有矛盾、只有爱该有多好,然而如果我们真的试图忽略这些矛盾,想去拥有更极致的爱,就会连爱也要一同失去。

太紧密的爱,不是爱而是伤害

想到即便内心有千言万语,却无法再靠近父母多一点,很多人感到遗憾,觉得关系变得不不完整。然而,我们又经常看到很多连接紧密的关系,却不如我们想象般美好。

小薇是一个成年女性,即便结婚了,还会经常带着孩子住到父母家。虽然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但她对父母的擅自做主常常感到不满。她知道父母一直在为她操劳,又不得不体谅地顺从父母心意行事。

然而,面对自己的人生,她却感到十分吃力,她知道这不是自己要的生活,却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以过上怎样的生活。父母将她照顾得无微不至,总是尽可能帮她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又时常对她的未来感到焦虑,指责她没有自理能力。

小薇觉得自己跟父母看起来真的很亲近,内心却常有想挣脱父母的冲动。父母的保护,让她成为一个无法独立活出自己的人,她不得不对辛苦的父母保持忠诚,当这样的忠诚之爱淹没了她的人生,她对父母的爱又只剩下埋怨。

所以,如果说成年之前的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有一个稳固的基础去生长,那么成年之后的爱,就是为了孩子和父母都有更大的空间去活出自我。

当一个人已经成长,会发展出很多跟父母不同的特质,如果执意要追求跟父母更多的一致,就会让彼此都变得不自由。这种牺牲带来的局限,反而会伤害已经存在的关系基础。

最好的爱,就是有界限的相处

有人说,最好的父母之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而最好的孩子之爱,或许就是学会有界限地跟父母相处。

一艘船即便花多长时间停泊在港口,也会深知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世界,唯有出港之后,有了距离才有自己真实的人生。

在父母看来,孩子的长大,可能跟他们想象的选择会不一样,但这才是孩子自己的生活。而在孩子看来,成长后的自己,哪怕会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一个温暖的怀抱,但终究还是要面对自己的风雨兼程。

无法再跟父母亲密无间地相处,这是成长必须面对的现实。有些爱曾经失去了,也无法再弥补;有的爱过去再温暖,也无法再重来一次。

长大,就意味着你会用成人的方式跟父母相处,而成人之间的爱需要的不是盲目的忠诚或者过度的溺爱,而是一份在充分照顾自己基础上的意愿。而面对曾经最亲的人,一定免不了寄予自己的主观期待,所以当自我遇上不被理解,冲突和矛盾自然不可避免。

唯有这一份不和谐构成的界限,才能让父母和孩子不过度卷入对方的生活,不去太多干预对方的生活,避免引起更激烈的、难以调和的家庭冲突。也就是说,孩子跟父母难以再朝夕相处,不能再亲密无间,却相当于有节制地保有了彼此内心那份爱的持久完整。

当孩子和父母,都能在相对独立的空间里,尽可能活出自己的人生,不更多牵绊和阻碍对方的人生时,这或许就是对这场伟大之爱的最好成全。

作者:罗近月,心理咨询师,专栏撰稿人,坚持用简单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两性关系,让每一位女性活出最好的自己。

关注更多精神心理问题,请下载好心情APP,2万名精神科心理科医生为您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