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远舰”124年后再现身,告诉你北洋水师比战败还悲剧的命运

“经远舰”124年后再现身,告诉你北洋水师比战败还悲剧的命运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一、124年前的壮烈

2018年9月22日,国家文物局披露的一桩新发现,刹那间触动起多少记忆的痛。

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在辽宁省大连庄河海域水下十二米处,发现了一艘沉睡百年以上的近代战舰,经过对打捞装备以及舰舷外壁名字牌的反复辨认,考察队终于确定:这艘舰体倒扣状态且被淤泥覆盖的战舰,正是124年前,甲午黄海大战里壮烈沉没的北洋水师战舰:经远舰。

在124年前,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血战战场上,经远舰的沉没,是足以与邓世昌壮烈殉国比肩,足以震撼人心的壮烈时刻。

经远舰,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拥有2900吨的排水量和15点5节的航速,装备有14门火炮和4枚鱼雷发射管。在北洋水师的战斗序列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894年9月17日,完成护航任务的北洋水师,突遭日本联合舰队袭击。在日本舰队占有吨位航速绝对优势,且旗舰“定远号”信号旗被毁的危局下,北洋水师各舰陷入各自为战的困境里。“经远号”也被日舰“吉野”、“浪速”、“高千穗”和“秋津舟”死死围住,陷入绝境苦战。

但是,就是在这几乎被“围殴”的困境里,火力航速比四艘日本主力战舰差得远的“经远舰”,却迎着炮火狠狠打出重拳。“一对四”的惨烈对决里,被四舰隔离在主战场外的经远舰,也多次发炮击中日舰,全舰包括管带林永升在内的231名官兵殉国,仅16人获救升还。血战到底的一幕,连凶残的日军都由衷致敬:“(经远舰)死而后已,当可瞑目海底。”

但比起这令敌人都震撼钦佩的一幕。甲午战争结束后,“经远舰”这以弱扛强的热血一刻,却在各类史料里,常见被匆匆一笔带过。哪怕在各个版本的“北洋水师题材”影视剧里,这浴血一幕,也不过是几个草草镜头。一如,这场血战里的英雄:“经远舰”管带林永升。

二、曾被“选择遗忘”的英雄

在北洋水师的各位管带里,名声低调的林永升,却是履历极不平凡的一位。这位14岁考入船政学堂的福建侯官汉子,24岁时被派往英国留学深造。在英国教官同学怀疑的目光里,把英国海军名校穆德学堂所有的考核都拿到优等。还曾在英国马那杜大舰上实习,参加过地中海的多次巡航。28岁那年,他还参加了朝鲜平乱战争,六年后远赴德国,亲自指挥开回了清王朝订购的“经远舰”。堪称那一代中国近代海军拓荒者里,才能十分卓越的一位。

那为什么比起刘步蟾林泰曾等袍泽们,同是曾留学海外,林永升却名声“低调”?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谦和的性格。

在常见各种暴脾气的海军圈子里,曾获赏“御勇巴图鲁勇号”的林永升,却是出名的好脾气。哪怕后来长期担任“经远舰”舰长,他带兵也从来谦和。就算将士犯了错误,他也从来不在大庭广众下羞辱责骂,与同僚间的相处,也是与人为善。属于北洋舰队人尽皆知的好脾气。

但就是这样一位“好脾气”,练兵却从不含糊,“经远舰”向来以“昕夕操练”著称。甲午战争爆发后,低调的“经远舰”,也是打仗不用动员。黄海大战开打前,谦和的林永升郑重下令:“经远舰”的船舱木梯全数去掉,几乎以搏命姿态,踏上这残酷战场。

然后,就有了黄海战场上,“经远舰”以决死精神,浴血抗敌的一幕。性情冷静谦和的林永升,在四舰围困的困局下,一如既往的冷静,战舰在日舰围攻下着了火,他就一边有条不紊的指挥救火,一边坚决指挥还击。在射速航速远弱于敌的情况下,“经远舰”精准的还击,叫这四艘号称“帝国精锐”的日舰吃够苦头。一艘日舰还中弹起火。直到日军以速射炮近距离猛攻,强硬的“经远舰”才在烈火中缓缓下沉,林永升管带头部中弹,壮烈为国捐躯……

虽然在甲午战争结束后,血染黄海的林永升,也得到了清王朝的抚恤追封,但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痛感深深耻辱的清王朝上下,却也有人迁怒于北洋水师的战败。在接下来的漫长岁月里,北洋水师的“落后”“腐朽”常被大书特书,这支血战到最后的近代海军,常被近代“学者”们扣上各种嘲讽的字眼。而包括林永升在内的,那些为国浴血奋战到最后的将士们,或是被遗忘,或是遭到不公平的指责……

1994年,大连市黑岛镇鳌头山前坡上,终于竖立起了林永升的雕像。从此以后,对于林永升等北洋将士的纪念追思,已是越来越多。直到今天,“经远舰”的再度现身,也足可告慰一百二十四年前殉国的将士们。

但需要反思的是:北洋水师,这样一支以坚决的姿态,血战到最后的舰队,为什么会在战争之后,遭到了那么多的指责抹黑?以至于诸多为国血战后的军人,要承担那么多的“污名”?

这个现象,恰恰是甲午战争前后,北洋水师比战败还要耻辱的悲剧。

三、惨遭“污名”的北洋水师

其实,作为曾拥有“亚洲第一”光环,承载着清王朝荣耀的强大舰队,“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就生活在清王朝各种怀疑的目光里,大清朝堂上那些拥有良好名望的“清流”们,他们看不到世界军事发展的大势,没有半点近代军事常识,但这不妨碍他们巧立名目,对北洋水师横加指责,巨额的海军建设投入花费等事实,就成了北洋水师的“罪状”。

而当甲午战争爆发后,这些开战前一直指责北洋水师的清流们,却又一反常态,无视清王朝多年军备废弛,北洋水师战备严重不足的事实,一心鼓噪北洋水师主动出战。其中的用心,恰如《蜷庐随笔》里翁同龢的名言:吾正欲试其良楛,以为整顿地也。战败?那正好是整顿北洋水师的绝好理由。

所以,在甲午战争失败后,那么多关于北洋水师的“污名”,诸如“聚众赌博”“纪律败坏”之类的指控,相当多的,都来自也别有用心的目的。

也同样是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败北于日本的耻辱,也叫很多近代“学者”们,不肯相信其背后全方位差距,只宁愿相信北洋水师自己的“败坏”。于是20世纪初,清末各类舆论,抹黑北洋水师的论调就甚嚣尘上,甚至还把“战舰上养狗”“炮管上晾衣服”等段子,作为北洋水师的“罪证”。血战到底的官兵们呢?除了邓世昌等少数人外,其他人要么如刘步蟾一样,被野史黑化为叛徒,要么如林永升一样,在这类“污名”中被遗忘。

好在那样一个时代,已经过去。那个时代流传下的,有关北洋水师的种种歪曲误传,依然需要理智的看待澄清。

“经远舰”的重见天日,应当会在不远的将来,北洋水师那一代忠勇的军人,那段壮烈的岁月,也值得我们更多更好的纪念。因为对于英雄的尊重,永远是国家强大的动力源泉。

参考资料:《清史稿》、《日清战争》、《沉没的甲午》

甲午战争前,晚清军工业究竟有多强大?

日本间谍在甲午战争起什么作用?关键还有清朝这个“神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