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超市大王跌落神坛:曾欲卖1.38万亿成亚洲第一,今将彻底关门

又一超市大王跌落神坛:曾欲卖1.38万亿成亚洲第一,今将彻底关门

近日,有媒体爆料,韩国零售巨头乐天玛特打算在年内关闭在中国仅剩的12家店铺,这也意味着这家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在华经营11年的韩国企业将彻底告别中国市场。

在此之前,乐天玛特已经分批卖掉了在华的绝大多数店铺。2017年,乐天玛特曾以2485亿韩元(约4.8亿人民币)的价格,向物美集团出售了其在北京的21家店铺;2018年5月,乐天宣布出售中国上海、江苏等华东地区50多家店铺,上述卖场以2800亿~2900亿韩元(约17亿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利群集团。 乐天玛特在中国市场早已无心恋战,继续寻找接盘侠无疑是处置剩下这12家店面唯一的门路。

雪崩式的溃败

韩资背景的乐天玛特,背靠韩国第五大财团乐天,此前曾公开宣称计划在2018年将门店增至300家,销售额实现 2000亿美元(约1.38万亿人民币),成为“亚洲零售第一”。然而,由于自身经营的问题,外加从2017年初开始逐渐发酵的“萨德”事件,最终导致乐天玛特在中国的业务陷入雪崩式的溃败。

2008年,乐天集团斥资12.8亿元人民币,从荷兰SHV投资公司和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手中收购万客隆100%股权,进军中国市场。 2009年又收购了拥有68家店面的江苏时代超市,使门店迅速扩大到100家以上。鼎盛时期,乐天玛特在全球拥有零售店面291家,中国区店面占比四成,贡献了乐天玛特近七成的收入,中国市场对于乐天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然而,去年3月以后,乐天玛特的112家店面中有87家陆续歇业,公司运营已经只能依靠总部的输血勉强维持。2017年3月,乐天集团向中国市场注资约合人民币21.6亿元,同年8月,乐天再次向中国区“输血”约19亿元人民币。在首轮为在华卖场“输血”的上千亿资金即将耗尽后,相关人士哀叹称追加资金不可避免,而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年底损失或达1万亿韩元。于是,从去年9月开始,乐天玛特就一直在大范围地寻找接盘者,也相继与北京华联、卜蜂莲花的母公司泰国正大集团等多家零售集团传出绯闻,但最终的两大“接盘侠”直到半年后才浮出水面。

家族内斗导致海外业务尽失

造成乐天崩塌的不仅只是政治原因,家族内斗也是重要因素。乐天集团的创始人是韩裔日本人辛格浩,他在日本时娶了二战甲级战犯重光葵的外甥女,二战结束之后重光葵重新得以重用,辛格浩凭借这个关系,一举跻身日本政界和商界上层,最终和三位韩国总统交往才彻底开启了乐天爆发式增长之路。在乐天集团中,他的家族成员占据了集团中的众多重要岗位,两个儿子成了手握重权的地方诸侯,他们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丝毫不弱于任何一场宫斗大戏。

辛格浩的两个儿子长子辛东主和次子辛东彬的斗争策略几乎一模一样,都是以90多岁的老父亲的名义向对方施压,“挟天子以令诸侯”。2015年初,辛东彬自称奉辛格浩之命解除辛东主在日本乐天的职务。几个月后,辛东主携辛格浩飞往日本,宣布解雇辛东彬的一班心腹部下。辛东彬毫不示弱,操纵董事会否决了辛东主的决定,并且直接让辛格浩当了“太上皇”(名誉董事长),自己当上了集团一把手。 后来,双方反复较量,最终弟弟辛东彬惨胜,但乐天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兄弟大战之中元气大伤。在整个集团都生死未卜的关口上,乐天最紧要的任务显然是保住本土的核心业务,而至于一项本来就是鸡肋的海外业务,自然是尽快处理掉最好。

在华水土不服,洋枪干不过土炮

实际上,对于乐天来说,公司内斗和萨德事件可能只是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两棵稻草。乐天从进入中国开始,就 一直缺少创新和投入,乐天玛特的经营也一直饱受“本地化不够、管理脱节” 等诟病。资料显示,乐天玛特华东的门店平均每个每年仅有约 3000 万元销售额,这跟永辉、沃尔玛、大润发数亿元的单店销售差距明显。2015 年, 乐天玛特就关闭了山东的4家门店,退出山东市场。

“乐天玛特商品特色不是很明显、同质化严重、人流量少得可怜、亏损严重。”这是潍坊本地一家零售高管对乐天玛特潍坊店的评价,“关门是迟早的事。”

乐天在对开店数量的盲目追求中,往往不惜接受更高的店租和建店成本,以其自建的首家门店山东青岛店为例,其单店投资高达3.2亿元,比正常情况超出三分之一以上。此外,乐天玛特在很多城市都是单店运营,更加增加了供应链成本,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一直以来,乐天玛特内部大部分关键部门的负责人仍由韩国人担任,这导致经营策略很难与中国国情接轨。北京昭邑零售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晖认为,乐天玛特的管理团队也是高价从国外引进的人才,对中国市场缺乏了解,做不好是必然的。

乐天在中国的十年间可能曾有过美好的回忆,但是当一切都无法挽回的时候,它只能是自食其果。一个想在中国赚钱的企业却不对当地人民怀有感恩之心,从长远看,乐天的损失恐怕不仅仅是账面上的营业额,更是企业的人脉、名声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