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一块银元买多少东西?看了才知道,原来鲁迅先生收入这么高

文/毕之

民国时一块银元买多少东西?看了才知道,原来鲁迅先生收入这么高

随着科技进步以及我们对于便捷的追求,现在人们出门逛街啊什么的都很少带现金。基本上都是拿着手机扫微信或者支付宝,小编自己也是出门都很少用人民币啦。

确实现在的交易都是一步一步趋向便捷,现金拿在身上怕丢,带多了也不方便。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自然是越方便越好。所以我们经历了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的阶段,最后有了现在市场上正流通的纸币。

可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讲述的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银两而后演变成的银元,也就是我们以前所俗称的大洋。这银元是在清末明国初期的时候所流通的货币,咱们家里面可能有一些老人见过。

但是我们具体知道银元的价值吗?知道一两银子可以买多少东西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银元的价值到底是怎样的,一起来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

说起银元咱们就得从白银说起,白银的流通是在唐末时期开始的,但是当时的中国并不产白银。其中大部分皆是来自海外,后来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国外的银元才渐渐的流入中国市场。

当时流入中国的第一批是西班牙的银元,或许是因为西班牙是航海国家,所以和中国有了贸易往来。而这批银元最开始是在沿海城市流通的,后来大概到了清末时期我们才开始去仿造这种银元,自此银元才大面积在国内流通。

民国政府成立之后,他们颁布了条例。规定了一元银币为国币,并且严格要求了成分,当时的要求是银九铜一,后来改为了89%。当时币面印的是袁世凯的头像以及银元的铸造年份,因为这种货币的携带比较方便,还有就是样式比较美观,所以推出不久之后就受到人们的大力推崇。

下面我们简单看一下当时银元的购买能力。据记载,在1931年的广州,一块银元可以买到大约25斤的大米或者是20斤茄子。1933年的北京,可以买到六斤好猪肉,七斤煤油,甚至还可以入住特别高档的旅馆。在1936年的重庆,一块银元可以买四十斤大米。

当然这些物价不能和我们现在相比,但是可以看出那段时间的物价起伏都不大。可是后来抗日战争结束到民国政府倒闭的时候,这期间的物价一直猛增不减,物价升高银元的购买能力自然也就随之下降了。

虽然其购买能力不断降低,但是和我们现在的人民币比起来,自然还是要值钱一些。当时的工人的工资大概在20元左右,但是当时的20元可以维持一大家人的生活。按照购买能力换算的话,当时的一元相当于我们现在150元甚至更多。

所以当时一个月有四五十元的收入都算高收入人群了,我们的大文豪鲁迅先生一个月可以有七八百元左右的收入。算到现在一个月工资也不低了。

但是社会和人终究是要往前走的,我们现在的生活便捷了,虽然钱币的购买能力下降,但是我们可以涨工资啊。所以一切都还是以保证我们的日常生活为前提。

对于银元的购买能力我们可以做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在我们还在使用的硬币就是银元的后身。其实这一切都没有那么神秘,我们只是想用一个更具体地方式将它的价值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希望我们对于过去的生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正是有了之前的东西,才会有现在让我们生活更为便捷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