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红说|我在日本遇到的最可怕的事

闫红说|我在日本遇到的最可怕的事

一直听说日本人待人客气但是很有疏离感,但我来日本之后,很是遇到了几个热心的日本人,比如我住的国际会馆的管理员河谷女士,有次我上楼时不小心崴了一下脚,被她看见了,我回房间没多久,就听见有人敲门,河谷女士微笑着站在门口,递给我两个冰敷包。

还有一次,我跟她说起我妈月底会来看我,她就建议让我妈在我的房间里打个地铺,附近的超市,一套被褥床垫也就人民币一千多点,比住酒店合算多了。

这话正中我下怀,会馆位于富人区,周围的酒店特别贵,要是住远一点,又很不方便。只是围观过那场“瑞典风波”之后,我很怕自己没有入乡随俗,影响人家对中国人的印象。现在河谷女士主动提出来,我释然地想,人家日本人也是过日子人嘛。

后来她见到我总问我要不要电饭煲或是餐具备品,前几天,河谷女士又来敲我的门,告诉我,她找我有两件事,一是她那里有一张床垫,是已经离开的老师留下的私人物品,可以送给我“自由使用”,第二件事是她要给我一个介绍怎样进行垃圾分类的小册子,“你可以把它放在电视柜里”。

第一件事当然让我不胜感激,第二件事则让我心里微微一沉,虽然河谷女士强调了“你可以把它放进电视柜里”,好像她只是例行公事,但是日本人说话向来含蓄,提醒就是很大的批评了,她送来这个小册子,是不是暗示我没有把垃圾分好类呢?



然而我已经竭尽全力了。

来到日本的第一个晚上,我久久地站在电磁炉前,研究墙上贴的垃圾分类表,越看越困惑。

比如说,图上说,食品包装盒若有循环标志,就属于资源,要放到资源类的垃圾桶里,但是,太脏的话就要放到易燃类垃圾里。可这个“脏”,是脏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我犯懒,是不是可以一股脑儿全扔到易燃类垃圾里呢?反正扔进去就弄脏了嘛。

而且上面列出的东西太有限了,更多的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分类,我多次向在日本的中国朋友请教,人家都说,每个区的情况都不同。我只好大估摸地分一下,每次扔垃圾时,都是趁着风高月黑,跟做贼似的。

那么,我就来看看这个小册子,我到底有没有分错。

小册子比墙上那张图详细很多,而且非常循循善诱,有漫画,还有对答,最重要的是,一翻就是全中文介绍——这让我有点敏感,再朝前翻翻还有英文的才放下心来。但等我深入进去一看,大冬天的,背上却冒出了一身冷汗,我居然错了那么多。

比如说,超市里给的塑料袋不可以做垃圾袋,垃圾袋是专用的全透明的,这我知道。只是攒了一堆超市塑料袋无用武之地,我有时候会先用塑料袋装垃圾,然后一起放到垃圾袋里,这个小册子就告诉我,垃圾必须放到完全可视的透明垃圾袋里,决不能套双层袋子。

还有,所有药妆店都卖的蒸汽眼罩,你觉得它应该是易燃类还是资源类还是金属玻璃类?凭直觉应该是第一类吧?但这个小册子告诉我,暖宝宝属于金属玻璃类,那么蒸汽眼罩应该也是这一类。



塑料饮料瓶属于哪一类呢?一看就是资源类啊。这个回答倒是没错,但是,上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正确的扔饮料瓶的办法,要把盖子取下来,把标签撕下来,全部洗干净,再放到资源类垃圾里。

我的天,那些撕不掉的标签怎么办?比如贴在玻璃瓶子上的就很难撕,难道要用水泡掉再撕吗?反正,我以后看到贴着很难撕的标签的玻璃瓶子要绕着走了。

让我不敢下手的还有鱼罐头。罐头盒属于资源类,但是易拉罐的拉环就属于金属玻璃类,那么罐头盒子上面带有拉环的盖子属于哪一类呢……太头疼了,爱吃鱼罐头的我,从此只有出门旅行住酒店时,才敢买回房间解解馋——酒店房间只有一个垃圾桶,明显不用分类了。

并不是我过于小心,据说有在日本打黑工的中国人,就是做不好垃圾分类,被人举报,然后身份暴露了,被遣送回国。而我遇到的一位在明治大学读博士的女生告诉我,她刚来的时候,租住民宅,一开始扔出去的垃圾,曾经被人退回过,说是分类有误。

这话让我很震惊,难道还有人认真检查你扔出去的垃圾?她说,抽查吧,或者隔着塑料袋捏……

在日本,我经常感觉到此地人的不设防,比如说,住酒店不用交押金,在这个前提下吃饭还可以挂账,甚至生病也不用先付钱……但是,日本人放在门口的垃圾箱是要上锁的。



我于是感到了某种乡愁,而且特别乐于出门旅行,不仅是因为远方有美好的风光等着我,而是,如前所述,住酒店不用做垃圾分类了啊。我也经常暗暗发狠,以后一天三顿都在外面解决,不做饭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产生垃圾……我算是明白日本人为什么能得那么多诺贝尔奖了,从小被训练做这样复杂的分类,那脑回路自然不同寻常。

虽是这样说,但是日本人对待垃圾分类如临大敌,一定不是乐于自虐,有许多事,日本都走在我们前面,他们对垃圾分类这般重视,一定是他们富有前瞻性地看到了某种必要性。

尽管我们地域更为广大,但也经不住过度的折腾,尤其是在物质比从前不知道丰富了多少倍的今天,制造垃圾的速度也不断提升。将垃圾进行分类,也应该成为当务之急,只是,在这之前,咱们能不能发个更加详细的小册子,或者开个什么课?我一定会认真听讲,并且好好记笔记的。(本文缩略图源自东方IC)



作者 闫红 (未经大皖和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微信朋友圈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