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是三氯氰胺20倍!西凤酒第四次IPO再遇黑天鹅

毒性是三氯氰胺20倍!西凤酒第四次IPO再遇黑天鹅

导读:在山西汾酒、泸州老窖、贵州茅台相继上市后,并称中国四大名酒之一的西凤酒却行动迟缓,多年来一直徘徊在A股大门之外。

今年5月,姗姗来迟的西凤酒终于在证监会网站更新招股书,A股四大名酒“三缺一”的尴尬局面有望迎来终结

但天有不测风云,近日曝光的西凤酒塑化剂含量超标一事,好似晴天一道霹雳,让西凤酒的IPO之旅瞬间变得不明朗起来。

塑化剂风波

11月7日,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发布的一份检测报告,犹如平地一声雷,打乱了西凤酒的IPO节奏,也惊动了整个白酒行业

报告显示,西凤年份酒的邻苯二甲酸异丁酯(DIBP,俗称“增塑剂”)检测结果为1.44mg/kg,对应限值为0.5mg/kg;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俗称“塑化剂”)检测结果为1.02mg/kg,对应限值为0.3mg/kg。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西凤·国典凤香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的“增塑剂”和“塑化剂”含量超标,而且都超过标准计量的3倍



涉事年份酒

这份报告之所以短时间内升级为热点话题,主要原因聚焦于两点:一是目前正值西凤酒IPO的关键时间窗口期;二是塑化剂毒性巨大。

今年5月2日,西凤酒在证监会网站更新招股书,公司拟在上交所发行不超过1亿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5亿股,保荐机构是中信证券。这么看,西凤酒IPO成功概率很大。

按时间推算,目前正是西凤酒IPO的关键时间窗口期,突然曝光的年份酒塑化剂含量超标,一下子把西凤酒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让西凤酒IPO前路蒙上一层阴影。

再说回西凤酒中检测出的超标添加剂“塑化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其添加对象包含了塑胶、混凝土、乾壁材料、水泥与石膏等。从其添加对象就能看出来,这根本就不是给人吃的东西。

专家分析称,某些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故被称为“环境荷尔蒙”,若长期食用可能引起生殖系统异常,甚至造成畸胎、癌症的危险。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曾表示,塑化剂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

实际上,原国家卫计委在2014年就已表态,塑化剂不是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允许直接加入到食品中,并将其列入第六批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

现实中,塑化剂却是白酒行业、饮料行业永远的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因生产设备含有塑料制品导致出现塑化剂外,某些年份酒在年份不够的情况下,还通过添加塑化剂固化伪造酒里的糖分,从而产生“粘杯”“挂杯”的效果。

召回方案引质疑

资本市场对白酒中添加塑化剂的操作,也是深恶痛绝。2012年,酒鬼酒被曝出塑化剂超标2.6倍。该事件不断发酵引发白酒行业蝴蝶效应,A股白酒板块集体跌停,短时间内市值蒸发1,009亿元

2012年的酒鬼酒事件让整个白酒行业不寒而栗,许多白酒企业都将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等制品更换为不锈钢,监管也更为严厉。

但是谁能想到,6年后的今天,在白酒板块逐渐企稳之际,塑化剂这个恶魔居然卷土重来,让西凤酒IPO遇阻的同时,也敲响了白酒行业的警钟,从业者忧心西凤酒塑化剂事件再次引发行业地震

公开资料显示,涉事西凤年份酒的发行数量为120,000瓶,其中公开发行96,000瓶,其余24,000瓶由承销人奉化工业承销。每瓶售价800元,每交易账户最大申购6,300瓶,最小申购63瓶。

塑化剂事件曝光后,西凤酒控股股东西凤集团在官网发布公告,称事件原因已查明,为生产涉事酒的周转容器含有塑料成分所致,不存在人为添加塑化剂的情况。并且,生产那批酒的设备已于2013年彻底淘汰。



西凤酒对流通在外的涉事年份酒启动召回程序,给出的具体召回方案有两个:一是以市价1,299元/瓶的新酒换回问题酒;二是按照“出厂价”308元/瓶的价格回购原售价800元的问题酒

召回方案一经面世,引发外界无数质疑。据悉,西凤年份酒大多被白酒投资者买入收藏,他们看中的就是年份酒的溢价空间。如今,原售价800元的年份酒却以308元的出厂价召回,收藏6年不仅没有升值,反而贬值500元,让酒类投资者难以接受。

此外,在西凤酒的召回公告中,并没有对饮用此酒的消费者提出赔偿,甚至连一句道歉都没有。但联想到涉事年份酒可能对饮用者造成的身体与精神伤害,西凤酒提出赔偿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西凤酒的危机公关态度,必然影响其社会声誉。

8年4次IPO

西凤酒是中国凤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主营业务为白酒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前身陕西省西凤酒厂创立于1956年,1999年改制为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白酒分类,我们听的最多的是酱香型、浓香型,很少听说凤香型,但在多年前,凤香型也曾名噪一时。

在1952年的第一次全国评酒会上,西凤酒与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四川泸州曲酒并选为中国四大名酒,一时间风光无限。



西凤酒的控股股东是陕西西凤酒厂集团有限公司(即“西凤集团”),而西凤集团由宝鸡市国资委100%控股,由此可见,西凤酒的实控人是宝鸡市国资委

2009年和2010年,通过两次增资扩股,西凤酒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彼时,西凤酒便萌生了登陆资本市场的想法。

但是,多重光环加身的西凤酒,IPO之路却走得颇为艰难,8年间4次冲刺A股,至今仍然没有成功。回顾发现:

2010年,西凤酒首次提出上市计划,却被曝财务造假而告吹; 2016年,西凤酒再度向证监会报送招股说明书; 2017年,西凤酒更新报送招股书后,高管行贿丑闻爆发,招股书被撤回; 2018年4月23日,西凤酒再次更新了招股书,但眼下的塑化剂风波,让IPO结果又一次变成未知数。

多起官司缠身

除了眼下棘手的塑化剂事件,西凤酒IPO路上还有不少绊脚石。

在西凤酒最新披露的招股书中,对两宗经销商行贿案只字未提。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西凤酒涉嫌信披违规,公司治理或存在漏洞和风险。

2017年11月29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丁济民行贿案二审刑事判决书,以行贿罪判处丁济民有期徒刑6年。

判决书显示,2010年西凤酒改制重组,经销商丁济民为获得西凤酒股权,多次向当地官员和西凤酒高管行贿。之后,丁济民认购西凤酒92万股,占股份总数的0.23%。

2017年7月,另一宗西凤酒经销商通过行贿获得原始股的案件得到宣判。西凤酒经销商郝海录以类似方式认购西凤酒240万股,持股比例为0.6%。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判决结果显示,郝海录因行贿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但是,西凤酒招股书中绝口不提两宗经销商行贿案。而在西凤酒的股东名单上,郝海录、丁济民赫然在列,并且还是公司第三、第四大自然人股东。



在此之前,也有西凤酒高管因涉嫌受贿而锒铛入狱。2016年2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披露,陕西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公司原董事张锁祥、原副总经理高波立案侦查并刑事拘留。

招股书显示,2014年至2017年,西凤酒及控股子公司共发生6宗重大诉讼案件。这6宗案件属于未结的涉及金额超过50万元或虽不足50万元但可能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的诉讼案件。

此外,西凤酒财务管理方面也有漏洞。2016年6月,公司在轮岗中发现,财务管理中心原银行出纳张某及原资金组组长权某利用职务便利,多次挪用银行承兑汇票共5,800万元,最终确认损失为2,405.95万元。

过度依赖经销商

近年来,西凤酒的业绩不甚理想。并且,在西凤酒的商业模式改变之前,公司业绩很难改观。

2015年至2017年,西凤酒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8.03亿元、28.67亿元和31.70亿元,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9亿元、2.68亿元和3.62亿元。



单独来看,近年来西凤酒业绩一直保持平稳增长。但是,与其他三家已经上市的中国名酒相比,西凤酒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

2017年,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分别实现净利润270.79亿元、25.58亿元、8.4亿元,即便是净利润最少的山西汾酒,一年的净利润也比西凤酒过去3年净利润的总和(8.09亿元)还要多

西凤酒业绩不振,与其商业模式脱不了干系。西凤酒是全国白酒行业中唯一一家买断产品运营商的企业,产品销售过度依赖经销商。2015年至2017年,经销商模式销售金额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8.60%、99.49%和99.43%。

现实中,西凤酒更像一个生产商,而产品运营与销售更多依靠经销商,销量来源大多依靠经销商贴牌,经销商贴牌产品的销量比西凤酒自身销量高得多,这种裸价销售模式,注定西凤酒利润极低。

这导致西凤酒的营业毛利率不及行业平均水平。2015年至2017年,西凤酒的营业毛利率分别为50.84%、53.58%和54.94%,同期白酒行业的平均营业毛利率分别为63.53%、67.08%和68.58%。

西凤酒的商业模式也存在经营风险。过去10年间,西凤酒自营品牌换了四个核心产品,但因为自身品牌与营销系统未能很好建立起来,在白酒市场始终没有大的突破。经销商一旦打破合作关系,西凤酒想维持现状都很困难。

招股书显示,西凤酒共有股东经销商14家,合计持有公司7.55%的股权,全部位于陕西省境内。但从上文的行贿案可以看出,经销商获得西凤酒股权的方式及合法性值得推敲。

经销商集中分布于陕西省境内,导致西凤酒近七成销售额在陕西省市场实现。西凤酒早年定下的奋斗目标“走出陕西,走向全国”至今还未实现,打不开全国市场,只是偏居一隅,也意味着西凤酒的业绩难以获得大幅提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身已经困难重重的西凤酒,又遭遇塑化剂风波,第四次IPO结果也成了未知数。先把公司内控做好,建立起自己的销售体系,才是西凤酒IPO成功的前提条件。

另: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