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给宝宝洗澡的6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给宝宝洗澡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了,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很多宝妈开始纠结到底要不要给宝宝洗澡——不洗澡,担心宝宝身体出汗不舒服;洗澡,又担心天气太冷,宝宝着凉生病。
所以很多妈妈就采取每次洗的时间很长,隔很久洗一次澡的方式。这种做法其实是错误的。
那冬天给宝宝洗澡还有哪些误区不要碰呢!
误区一
冬天出汗少,就不用给宝宝洗澡
不少妈妈认为,冬天宝宝不怎么出汗,也不脏,10天半个月的洗一次就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新生儿的皮肤厚度几乎只有成年人的一半,皮脂分泌比较旺盛。很长时间不洗澡的话,油脂过度堆积在皮肤表面,宝宝容易有脂溢性皮炎、马拉色菌毛囊炎、尿布疹等皮肤病。
所以,给宝宝冬天洗澡次数的正解是:
新生儿(小于28天)每天或隔天1次;
婴幼儿(大于28天)隔天1次或者一周2次;
洗澡温度:
水温 37℃~39℃;室温在 24℃~28℃
洗澡时间:3—8分钟
沐浴露一周1-2次就可以了
误区二:
宝宝洗完澡,裹上浴巾就出去了
冬天稍不注意,宝宝就很容易感冒。特别是在浴室和室外温度差别很大的时候更容易感冒。
从宝宝洗完澡,到走出浴室,最好做完这4步:
第一步:宝宝出浴后,先拿个大大的毛巾把宝宝全身裹上(大概5分钟),毛巾会吸收宝宝皮肤上的水分(不要擦拭,擦会伤害宝宝的娇嫩皮肤,可以轻轻沾干水分)。
第二步:在这5分钟里,给宝宝擦干或吹干头发,湿着头发出浴室最容易感冒。
第三步:给宝宝擦润肤乳。刚刚出浴不久,皮肤还是潮湿的,这时候擦润肤乳,把水分所在肌肤内,保湿、滋润效果最好。
最后一步:穿好睡衣,确保头发已经干了,再走出浴室。
误区三
直接把润肤乳挤在宝宝皮肤上涂开
洗完澡给宝宝涂抹润肤乳:
先把润肤乳挤在自己手掌心,而不是把润肤乳直接挤在宝宝身上(润肤乳凉,刚出浴的宝宝皮肤热,宝宝会感到很不舒服,而抗拒涂抹)。让润肤乳现在大人掌心加温,再涂抹到宝宝的皮肤上,吸收更好。
误区4
让宝宝的眼睛对着浴霸
1岁内的宝宝视觉系统还很脆弱,虽然偶尔的闪光灯并不会损害宝宝的眼睛,但浴霸这类长时间接触的强光,就可能会损害到宝宝的视力安全。
新闻上频频爆出,宝宝洗澡喜欢盯着浴室天花板上的浴霸看,亮度太刺眼导致宝宝几乎失明的消息。要知道成年人都承受不了浴霸的灯光直射,更别说小孩子了,宝妈一定要注意。
误区五
用棉签蘸干宝宝耳朵里的水
给宝宝洗头发、洗澡时,不可避免的会有些洗澡水弄到耳朵里。这时,千万别用棉签给宝宝清理耳朵,会把脏的洗澡水捅进更深的耳道,容易造成宝宝中耳炎。
正确的方法是,用棉球放在宝宝外耳道,停留5分钟,棉球会把耳朵里的水吸走。如果明确知道哪只耳朵进水了,就用棉球堵住外耳道,向这一侧偏头,水会更快流出吸走。
注意:如果宝宝洗完澡后频繁抓挠耳朵,伴有体温升高,很可能就是中耳炎了,要尽快带宝宝就医。
误区六
湿疹宝宝不能洗澡
宝宝有湿疹,主要是因为皮肤保湿没做好。如果宝宝的湿疹主要表现为干燥红斑,没有流水结痂,那么可以不用洗得那么频繁,每周 2 次左右就好。同时要增强保湿,根据皮肤状态和保湿产品的效果,每 3~4 个小时涂抹一次保湿霜。
如果宝宝湿疹的部位还流黄水、结痂,建议每天至少用清水洗澡一次,这样可以及时洗掉细菌、真菌,有助于湿疹的恢复。
但湿疹宝宝洗澡时要格外注意:
水温别太热;尽量用清水冲洗,不使用沐浴露;洗澡后要涂足够的润肤乳,最好配合使用医院开的硅霜、或湿疹膏,时刻保持肌肤滋润。
给宝宝洗澡的好处
给宝宝洗澡,清洁身体是一方面,重要的其实是,让宝宝每天都感受到“水的刺激”,对宝宝感知觉、触觉、大脑发育都很有好处。
洗完澡,妈妈给宝宝擦润肤露或做抚触时的肌肤接触,都是加深亲子依恋、增加宝宝安全感,刺激宝宝大脑发育的好机会!
最后提醒妈妈们: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留宝宝一个人在浴室,以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