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编辑:c大调
我的奶奶(散文)
文/徐正飞
秋天的早晨,漫天大雾,到了这个时候,奶奶会从村子里找来一些还没有熟透的柿子,削了皮,用竹签串成一串,挂在阳台上让霜打风吹。我每天都要去看看,还不到能吃的时候就被我偷吃了一些。接着村长家的大喇叭就响了,喇叭一响,另外一个村子的鸟儿就朝我们村飞来,陆陆续续地飞了一个多小时,也不知道为什么,整个秋天。
村子里,也就是早上的这段时间,有来卖豆腐的,扯着嗓子喊道,“来买豆腐了,来买豆腐了”。只要是我在家的时候,奶奶就会叫买豆腐的等一下。然后奶奶就买回几块鲜嫩的豆腐,把锅架在火塘上,做一道很好吃的菜给我吃。
园子里,奶奶种的辣椒红了,红得通透,和往年一样。
花盆里,奶奶栽的花开败了。我摘了很多花种,用纸包好放在书包,我也不知道要把它怎样。
簸箕里有一些黄豆,是奶奶拿出去晒的,然而是我收起来的。奶奶走之前,她交代我在家的这几天都要记得到柜子里拿几碗麦子喂鸡,她走不动了。
奶奶跟村子里之前要走的老人一样,最牵挂的东西除了她的孙男孙女就是那几块田地,那点庄稼,堆在房后的那一堆玉米秸秆,楼房上面的那些柴火,鸡、猪喂了没有。想喝山上的水,吃一些平时不吃的东西……
以前我回家,到了家门口我就在门外喊,“奶奶、奶奶”,奶奶就答应了,高兴地来开门;每次我要离家,不论有多早,奶奶总是在我之前一个多小时起床把饭做好。奶奶知道我喜欢吃饼,我每次回去她都会做给我吃。锅灶边是奶奶边用手摸被烟火熏出来的眼泪,边挥手叫我的身影;堂屋里,奶奶时常催我睡觉,不让我熬夜。
可是今后再也没有了,一切都不会再有了……
奶奶安静地躺在棺材里,不说话了,不再喊我了,不再做好吃的东西给我吃了。我最在乎的人,我最牵挂的人,我最放不下的人离开了我。
下次我回家,我得自己开门,又或许会下意识地喊一声奶奶,但是不会有人答应我。
此刻,唯有泪水是我悲痛最好的良药,可是我已经没有了。
今年我初次回家的时候看到躺在床上的奶奶,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精神,我很难过,抱着奶奶哭。奶奶叫我出去,说要睡一会儿,我守在门口,她用头巾盖着头,我听到了她也在哭。
奶奶很坚强、倔强,之前她生病就一直挺着,走得动的时候自己去看。家人说要带她去住院,她硬是不肯,她说要等着她的孙子回来带她去。于是她硬是等到我回家才让我带着她去住了一个星期的院。
治疗了一段时间,我看着奶奶的身体已经恢复了一些。我想,等我过年回家的时候,奶奶又可以精精神神地做饼给我吃了。
可是,一切并不是我想的这样。我回学校的第二天,奶奶就走了。
奶奶,你走得好急,不跟我商量一下就让我缺失了灵魂。那几天,你是故意让我放心地去读书而故意好起来的吗?
奶奶离世时说,最关心她的人没有在,不让我爸告诉我。
奶奶说我在家的时候,就差把她背在身上。
以前每次我从学校回到家,她都会跟我说很多话。
“小宝,来吃饭。”
“哎,还早嘛,叫你让我来做。”
“奶奶,我冷。”
“冷就多穿一点,我笼火给你。”
“赶忙过来,火着了,过来烤火。”
“唉,故意留你的,咋会吃都不吃,给是嫌脏啊,奶奶洗得干净。”
“我吃,吃了那么多了。”
……
“奶奶走不动了,自己赶紧去找点东西吃。”
“不用守着奶奶,不用守,要做什么赶紧去做。”
这些永远不会再有了。永远就是——奶奶静静地睡在那几寸棺木里被埋在深山,这是永远!
我站在房顶上看着远处的山上,在那人烟荒芜的山林里,过几天奶奶将一个人躺在冰冷的泥土下面,任凭春秋冬夏,再也没有人跟她说话。她生前不知走过多少路,现在也就静静地躺在这小小的棺木里。
雨又下了起来。
十年前,我抱着爷爷的东西,朝着那个方向走去,又过了十年,我在给奶奶收拾衣服。爸爸说衣服上不能带扣子。于是我用手一个一个地扯,有的扣子扯碎了,划破了手,流了血,但是我一点也没有感到痛。姑妈叫我用剪刀,然而我不想用,因为以前奶奶用剪刀的时候就怕夹到手。我不想用那东西。
奶奶去世并不像爷爷去世的时候一样有人吹唢呐。妈妈说吹唢呐的那些人也都差不多七十岁了,小辈已经没有人去学了。但是奶奶喜欢听,我找来了录音机,放录音给奶奶听。
村里的老人来看奶奶,边看边哭道“哎呦,老姊妹,你咋会就走掉啊,以后我来找哪个玩啊老姊妹。”这些老人站在棺木前哭泣,旁边是一群嬉戏打闹的小孩,他们对于死亡并没有什么概念。老人的脑海里是七八十年前的记忆吗?
曾几何时,要回学校的那一天我还跟奶奶说我过几天就回来了,她答应等着我,而我没有想到,那一别竟是永远。
奶奶出殡前几天,我一直睡在奶奶旁边。很多人夜里都有些害怕,但是我一点都不怕,我想奶奶。
我没有跟奶奶说上最后一句话,看着回学校的时候给奶奶拍的照片,我的泪早已流干。
我的思绪穿越了漫长的岁月,我的想念飞过万水千山,我的世界里永远有奶奶。只要我愿意,奶奶就一直活着,活在我心里。
走的人走了。活着的人还得继续活,好好地活,为了明天,也为了走了的人……
稿件管理:野狼
稿件审阅:赵通
作者简介:徐正飞,云南昆明人,现就读于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爱好写作,特别擅长于乡土类题材的小说、散文的文学创作,文章里总是带有泥土的气息,山野的味道。文章《老去的手艺》《爷爷的故事》《老人 老屋 老鼠》《故乡》等多篇文章被发表在学校刊物和微信公众号上,且获得奖项。
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