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控股董事长张玉良:混改时国资比重最好不要超过50%

绿地控股董事长张玉良:混改时国资比重最好不要超过50%

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混到什么程度?“依我的体会,国有资本在混改比重当中最好不要超过50%,也就是说不再是国有资本控股,这样的效率在市场上更好一些。”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说。

12月8日,复旦大学EMBA项目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企业家高峰论坛暨同学会年会。张玉良表示,如果仍然是国有控股,那么混改作用的发挥会遇到障碍。

今年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风险与挑战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在当前的形势下,张玉良说,国资国企改革实际上已经处于中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中心地带与核心环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已经到了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阶段,变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事实上,目前的混改也在加速推进。国务院国资委近日举行的专题媒体通气会上,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通气会上介绍说,从产权层面看,截至去年底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及各级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户数占比达到69%,省级国企混合所有制户数占比达到56%。

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7年,民营资本以各种方式参与央企混改,投资金额超过1.1万亿元,省级国企引入非公有资本超过5000亿元;同期,国有企业积极投资入股非国有企业,其中省级国企投资参股非公有企业金额超过6000亿元。

12月7日,浙江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推介会在杭州举行,现场共推出40个混改项目,涉及交通、能源、环保、化工、机械、建筑、金融等多个领域。这40个混改项目落地后,预计将引入社会资本超400亿元。

张玉良认为,总体来看从政府到社会,各方对于混改的期望比较高,期待比较大,但现实跟希望差距比较大。

首先是在与谁混的问题上。

张玉良表示,从实践来看,这本来不应该是一个问题,混改应该是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的交叉持股。但是实践上存在不少问题,过去几年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表现在混改上就是用国有资本的整合重组替代混改,用国有资本的交叉持股混改,但这并不能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瓶颈。

“真正的混改应该是国有资本、社会资本搞化学反应,这种结构对提高企业的发展活力才有更大的作用。”

从绿地的角度来看,张玉良表示,就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把各种社会资源配置都得到很好的发挥,进而带来了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今年我们前三个季度收入增长30%,利润超过30%,这个(增长态势)会全年保持。”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2330亿元,同比增29%;实现净利润89亿元,同比增36%。前三季度实现销售金额2670亿元,同比增长31%,销售回款2194亿元,同比增长31%,回款率高达82%。

另外,如何混?在哪个领域推进混改?

张玉良说,国有企业的种类多种多样的,承担的任务都相同,产业的覆盖也多,总体按照功能性、市场化、竞争类的分类,中央已经有明确的要求,当前最优先考虑的应该是竞争类企业要加大混改,要把国有企业的竞争性提高,要加大混改力度,如果简单在三、四线城市推进混改,分量是不够的。

混改中除了要让国有资本的比重当低于50%,让混改发挥更大作用。还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成为公众公司。

张玉良说,中国的企业大量靠银行信贷在发展,一旦信贷收紧发展就遇到问题,但是可以通过大量企业上市,更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来解决问题。

对于员工持股,张玉良认为,员工持股有广度和深度的问题。但绝对不是全员持股。全员持股会带来一些问题,所以应该是核心员工持股,持股额度与其承担的责任挂起钩来。

“我觉得持股应该是核心员工,重要岗位员工持股,而非全部持股。但同样也不能简单是高层持股,核心团队持股,我觉得很不够。我们在二级整改当中,原来有一些公司和企业家全部是自己持股,你应该拿一部分股份出来让核心员工、重要员工都持股,可能这样效率会更高,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混改的最终的目的是合。以实现优势互补,激发动能,形成合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促进全球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张玉良表示,混改中在选择社会资本时,第一要选择好的社会资本,不仅仅是带来钱,提升企业的资本合力,还要有驱动效应,还要考虑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除了资本之后还能带来资源、智慧,这个很重要。

第二,混改选择的资本还要能促进产业系统,在产业链上形成协同,特别是上下游产业协同帮助更大,同时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此外,张玉良认为,要以混改为契机,建立市场化的企业制度,建立企业治理结构,还要激发活力。混改也要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树立优秀的价值观,比如弘扬企业家精神,实现利益捆绑,迸发主人翁意识,自觉与企业同心同德,同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