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见到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后,发电报向希特勒求救,结局如何?

德国人见到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后,发电报向希特勒求救,结局如何?

“希特勒先生,救命!日本人疯了,他们竟然在中国大肆屠杀平民!”这是一位旅居中国的德国人,在亲身经历南京大屠杀后,为希特勒发的一通电报。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略中国。1937年11月,淞沪会战中中国战败,上海沦陷。日军趁势分三路大举进犯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

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拉开了序幕。奇迹的是,在日本人撤离南京后,以小桃园10号为中心,涌出了大批存活的中国人,他们簇拥在一名德国人身旁感恩戴德,称呼他为救世主。

这个德国人是谁?他又在南京大屠杀中做了什么事情?

这个给希特勒发去电报的德国人,名叫约翰·拉贝,1882年,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基督教家庭,受家庭影响,他本人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虔诚的基督教徒。童年时期的拉贝经常与祖父祖母一起到河边的教堂做礼拜,看着来来往往的船只,拉贝萌生了前往世界各地传播幸福的想法。

长大后的拉贝选择成为一名环游世界的商人,1908年,拉贝来到了北京,深深被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吸引,自此在中国扎根三十余年,辗转各地,一边经营生意,一边体验各地风土人情,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

1910年,拉贝与妻子在中国成婚,生儿育女,他的外孙女都在中国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拉贝一家与中国结下了深厚友谊,在经商时常常帮助无辜的中国百姓躲避战争的炮火攻击。1931年,拉贝因工作原因定居南京,开始书写《拉贝日记》。

他买下南京小桃园10号的地皮,在这里建起一栋漂亮的小洋楼,红瓦白墙,充满异国风情。常有小孩在此驻足,拉贝往往笑着递给孩子一块糖或者点心,一同分享下午茶。在庭院背后,还有一个德语学校,拉贝在这里提供德语教学,学校也成了战时百姓的避难所。

随着时间流逝,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的野心逐渐暴露。在沿海地区被日军侵占后,作为当时首都的南京成了日本的眼中钉,下一步日本肯定会攻打南京。

不少政客已经纷纷开始逃离,1937年的8月,南京遭受日军轰炸,一时间人心惶惶。收到了大使馆来信:尽快离开南京!拉贝没有走。他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日军的轰炸从9月21日开始,愈演愈烈。也许是处于信仰基督的善良本心,也许是这么多年中国百姓对他一家善待,拉贝在深思熟虑下,放弃了乘坐“库特沃”号离开的多次机会,在自己的住所闭门不出,3个月内,拉贝修建出一个防空洞穴,在他的日记中,他将这个简陋的地下室称为“英雄地下室”。

11月,上海失守,此时的南京政府乱作一团,名人政客熙熙攘攘,提着大包小包拥堵在火车站,准备逃离南京。

但是,没有人在意百姓的死活。他们不顾医院里等待救治的病患,夺走了大部分药剂,派家丁上街抢夺食物,南京“热闹极了”。

百姓无能为力,眼睁睁的看着政府榨干了他们最后的一点价值,然后坐上火车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被炮火轰炸的土地上,百姓们相拥而泣,他们不知道要去向哪里,也不知道哪里会接纳他们。

11月22日,南京政府正式撤离南京,放弃了他们的百姓。这时,20多个外国友人站了出来,庇护着一方百姓。

拉贝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中国是一个包容的国家,他在这里受到了百姓30多年的帮助,他离不开这片土地。如今百姓面临着被屠杀的风险,没有人就他们。那便让我来吧!他与其他热爱着这片土地的外国人一起,成立了“南京难民区国际委员会”。

贝拉作为德国纳粹党的成员,是德国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日军不敢对他下手。他自告奋勇,担任会长职位。利用副部长的身份,他以“外国人不参与斗争”为由,向中国政府和日军汇报,他需要划出一片土地作为安全区,保证自身安全。

就这样,东至中山路、北至山西路、西至西康路、南至汉中路,拉贝划分出一个占地3.86平方公里的安全区。这片安全区,后来拯救了25万中国百姓的生命。

安全区内一共有25个难民收容所,拉贝所居住的小桃园就是其中之一,他修建的防空洞派上了用场。他在洞内提前准备了充足的食物,水源与药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安全区内又修建了几个大大小小的防空洞。

越来越多的百姓涌至安全区,拉贝遵循着妇孺优先的原则,尽自己最大力量收容百姓。拉贝找来一块巨大的布,在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卐”字,他知道日军欺软怕硬的本性,有了这面旗,加上他的身份,日军便不敢轻易踏足安全区。

拉贝一切准备就绪,亲自驻扎在安全区门口,打算以一己之力抵抗日军对安全区的排查。

12月13日,是拉贝余生最不愿回想的一日。日军抵达南京,震惊中外的大屠杀开始了,日军像屠杀牲口一样肆意击毙中国人,甚至玩起了杀人游戏。他们攀比着谁杀的中国人更多,南京城的土地都被染成了血色。近2万名中国妇女被奸杀,日本人在这片土地上彻底暴露了他们嗜血的一面。

拉贝作为这一切的见证者,不敢相信这一切竟然是真实发生的。他庆幸自己建立了安全区,留下了一部分人的性命,对日本的邪恶行径恨之入骨,他悄悄记录着日本的罪行,这在事后也成了对日本进行审判的罪证。

很快,日本人就发现城里的人数与汇报的不符。他们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安全区。他们多次试图翻越围墙查看安全区内的情况,完全不顾拉贝张贴的告示。外国友人只得轮番蹲守,防止日军入侵。

一日,狡诈的日军甩开了盯梢人的视线,悄悄潜入小桃园。幸亏拉贝及时发现。他大声呵斥着日本人,把他逼出警戒线之外,日军恼羞成怒,不顾国际律法,提起尖刀就刺向拉贝。

拉贝只当他是虚张声势,掏出他的纳粹党党徽。日本人果然被他吓住,一时不敢上前。拉贝步步紧逼,最后日军慌不择路,匆匆逃离。

拉贝凭借纳粹党员的身份,频频出入安全区,还自费高价购买粮食、药物等必需品,维持着安全区内25万中国人的生命。

他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忍着作呕的欲望与日军交涉,本身患有糖尿病的他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每天的睡眠不足4个小时,把所有的精力都留给了人民,就这样,他和一众外国友人一起,保住了25万百姓的性命。

1938年2月,西门子总部迫于压力召回了拉贝。出发前夕,百姓把他围住,递上瓜果糕点,表达对拉贝的感谢。回国后的拉贝马不停蹄的召开了发布会,揭露日军的种种罪行。他在南京大屠杀时拍摄的照片引起大众哗然。

他将资料整理好寄给了希特勒,希望元首能够阻拦这场暴行。这个举动差点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他被“盖世太保”(德国秘密警察)逮捕,当时的希特勒与日本交好,拉贝的举动破坏了日本的国际形象,危害到了盟国德国的利益,在威逼利诱下,拉贝含泪同意了不再报道中国情况的无理请求。

拉贝对纳粹党派感到失望,想退出又遭到拒绝。拉贝的曾拯救千万百姓的纳粹身份在德国战败后成了他犯罪的事实。他被作为战败的激进纳粹分子逮捕并处以极刑。幸好中国得知消息,及时提供证据帮助拉贝一家,拉贝才免于牢狱之灾。

晚年的拉贝并不好过,他的财产全部被政府剥夺,一家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艰难到了仅能给孩子煮菜汤、大人啃干面包、全家一度濒临饿毙的地步。

消息传到南京后,市民自发进行募捐,短短几日金额就达到了1亿元,由南京政府出面,将钱汇给了拉贝,解了燃眉之急。

1950年1月,拉贝不幸中风去世,家人没有钱给他买下正规的墓地,只能买下一块小小的地方,立一个简陋的墓碑。他的墓志铭简短有力: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约翰·拉贝。

拉贝留下的唯一遗愿,就是将他的日记出版发行。终于在1996年,拉贝的外孙女联系出版社,把《拉贝日记》奉献给世人。

对于这些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重要证据,南京大学的老师们连夜进行翻译,于1997年出版《拉贝日记》中文版。

同时,约翰·拉贝墓碑由柏林搬到南京。拉贝又回到了他爱的中国,南京人民也一如当年,纷纷在拉贝墓碑前留下鲜花瓜果,纪念着这位外国友人。

如今的小桃园10号被建设为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这位友人静静的屹立在那里,一如当年邀请孩童作客一般,对来往的每一个行人报以温暖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