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国风|《祭孔十五谭》之第十三谭:圣荫下的孔家“小朝廷”

这才是国风|《祭孔十五谭》之第十三谭:圣荫下的孔家“小朝廷”

作者:黄舒伟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过鲁祭祀孔子时,封孔子第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这是孔子后裔获得的第一个奉祀称号。以后的二千多年间王朝更替,但孔子后裔世代受封沿袭不变。虽封号名称各有不同,但优崇待遇却越来越高。

刘邦雕像(来源:东方IC)

自宋代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后 ,这一封号一直相袭不变,历经元明清,直至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共传三十多代四十多人。

衍圣公府内景

为了统治者祭孔需要,衍圣公的官位品秩越来越高。在宋代为从八品,后改为正五品。每遇元会大礼,排位在太常少卿(五品)之下。元代为正四品,后升为从二品,赐二品银印,每岁入朝,班列丞相之下。后来废除丞相,班列文臣之首。明代衍圣公世袭正二品,到了清代世袭正一品,班列阁臣之上。

除此,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孔子第四十代孙孔续被任命为曲阜县令。从此,曲阜县令大都由衍圣公兼任。如果衍圣公另有他任,则由孔氏其他子孙继任。曲阜县令便成了孔氏家族的世袭职位。

公元1374年(明洪武七年),世袭县令孔希大因事被朝廷罢官,明太祖朱元璋乘机取消了世袭。曲阜县令改由衍圣公保举孔氏族人中的优贤者,报部考核任命。同时为安抚孔氏家族,特地为孔氏后裔设置了一个世袭六品官职,专门掌管分献崇圣祠。这个名义上由朝延任命的世职知县,一直由孔氏子孙担任到公元1756年(乾隆二十二年)为止。孔子后裔世袭或世职曲阜县令历时900多年。

朱元璋雕像(来源:东方IC)

历朝历代为了祀孔,还特别设置一些由孔氏子孙担任的祭祀职务。如设置圣庙执事官40名,其中三品2名、四品4名、五品6名、七品8名、八品九品各10名;设置翰林院五经博士2名,正八品;世袭太常寺博士1名,正七品;国子监学录2名,正七品;国子监学正1名,正八品;还有孔庙族长、林庙举事、奉祀生等等。

今日曲阜(来源:东方ic)

可见,衍圣公身居高位,手中握有曲阜知县和上述执事官的生杀大权,不仅控制了曲阜孔庙因祭祀所产生的一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护卫事务。而且作为曲阜县的“太上皇”,俨然统摄着一个地方的刑名钱谷赋税催科等事务,成为实际上的一方“诸侯”。

其中弊端明眼人一看便知。公元1537—1572年,明穆宗隆庆年间,御史赵可怀就以“举用非人,民受其殃”为奏,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神宗皇帝朱载垕以“曲阜世职知县乃国家优崇先圣之典,止当(只应)慎择其人,不当(不应)并(摈)弃其法”为由而予以否决。

汉唐之时,孔府奉祀者,各有食邑,或百户或千户。以食邑收入作为祭孔来源,并无专门的名目和立项。

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祭孔费用有了专门的祭田。祭田属于国家赐予的带有专项专用性质的田产,收入用于孔庙祭祀及庙林修理,余下赡济族人,发放属官工俸或充当衍圣公廪(lǐn)禄等。

宋朝,孔府共有祭田数百顷。宋代以后,历任皇帝赐予孔府的祭田数量越来越多。明朝共赐祭田2700大顷。到了清代孔府已拥有祭田215750亩。

这个数据史料记载不一。据《孔档》8115号记载,公元1926年3月13日,孔子后裔孔令俊写给青岛天主堂鲍润生信中称:“历代帝王封赠孔氏奉祀祭田共大顷三千六百顷,每顷一百大亩。”折合36万亩。据文革时期出版的《罪恶累累的孔府》一书记载,孔府最盛时期,所占土地曾达一百多万亩,遍及山东、江苏、河北、河南、安徽五省。

围绕如此宠大的田产以及祭祀活动,产生了大量的佃户及仆役工匠劳役户(总称为户人)。如喇叭户、点炮户、屠宰户、烧水户、运冰户、运盐户、笤帚户、牛户、猪户、羊户、枣户、青菜户、豆芽户、船户等。公元1828 年(清道光八年),孔府有仆役783 人,其中“东房伴役”就达244 人。若加上佃户、庙户,孔府控制下的人口可达数万户。由此派生出了专门的孔府管理机构和属官。

在孔府衍圣公之下,设有“三堂、六厅”。三堂又叫退堂,是衍圣公的官衙。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处理公务、内部家族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地方。

孔府三堂院

六厅实际上是仿照朝廷六部的模式设立。分为百户、管勾、典籍、司乐、知印、掌书六厅。百户厅正五品,掌管林庙守卫,下设百户衙门,直接管理庙户等,还曾组织有武装奉卫队;管勾厅正七品,掌管收取租粮、租银,下设管勾衙门及屯官、总甲、小甲等机构;典籍厅正七品,负责书籍、礼器、礼生及礼仪管理;司乐厅正七品,负责礼乐、乐器、乐舞生管理。知印、掌书二厅,掌管印信和文书。

其中百户、管勾、典籍、司乐四大提调官都由孔氏族人担任。这四厅被孔氏后裔标榜为孔府的兵、农、礼、乐四司,是孔府统治管理的核心。

孔府的屯户、佃户也按保甲编伍,实行保甲制度。孔府的保甲自成体系,不归州县编制。保甲的编审稽查皆由管勾厅专管。仅孔府给予执照的庄头、总甲、小甲就达100 多人,下设长催、抗褡之类收租人员,更不计其数。到清乾隆年间,孔府各屯的甲首已多达500 人。

凡孔府佃户,庙户、仆役及孔氏族人犯“法”,概由孔府“自行断结”。孔府可以开堂审讯,可以持“信票”随便抓人,也可以动用刑具。

说到这里,孔庙管理架构跃然纸上。顶层世袭衍圣公为最高统治者,领导着孔氏子孙担任的执事官,下设所谓的兵、农、礼、乐四司,在很长时间里还可能与曲阜县府力量勾串在一起,管理统治着成千上万个最底层的佃户、庙户、劳役户,甚至曲阜一方生民。这一切,仅为完成一场又一场的祭孔仪式。

好一个孔子荫佑下的孔家“小朝廷”!

然而,这个“小朝廷”也曾有过内忧外患。

内忧主要是孔氏子孙的不争气。俗话说:“富不过三代”。长期的皇家恩宠,更增加了孔氏子孙一反圣祖初心,滋生骄奢淫逸,犬马声色之风险。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衍圣公因不守法度而被罢事件。但每每事情一过,皇帝又予以再封。

封建王朝总希望孔子后裔承先圣衣钵,盛名能副。朱元章对衍圣公的读书求学问题耳提面命,他曾对孔克坚说:“你租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着,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个好人好不好?”并要求他“少吃酒,多读书。”

但事与愿违。公元1469年(明宪宗成化五年),孔弘绪因罪失爵,革职为民,衍圣公素养问题还是被摆到了桌面。为了避免再出现袭封者行为不端复蹈前辙的情况,朝廷对后继者实行为期一年的任前培训。

清朝虽没有延用这一做法,但仍诏令衍圣公在族内选择品学皆优之人教习孔氏子弟,并特设“孔颜曾孟四氏学教授”正七品一名,正八品学录一名,专门负责孔氏后裔的教育问题。

内忧还来自于佃户们日益觉醒的反抗意识。《孔档》4108号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很有代表性。

公元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巨野佃户屯抗了孔府二百多两银子的租。第二年年初,孔府派人到巨野协助屯官李思望坐柜收租。一连几天,没有几个人来交租。李思望便想“惩一儆百”,将佃户宣保信抓了起来。刚刚押进店门,佃户杨万举等就带领60多人赶了过来。他们救回宣保信,把差役统统绑了起来。几十个佃户拿着棍棒,将屯官李思望团团围住。佃户们坐上收租柜台,竟审起屯官来。李思望吓得面无人色,哆哆嗦嗦地交上《租银花名册》,再三表示以后绝不再逼租。佃户们当场烧毁租册,并且警告说:再来就要你的狗命!

像这样抗租、逃租和退佃的事情在孔档中屡见不鲜。

孔林,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孔林,亦称“至圣林”,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林墙周长7千米,内有古树2万多株。孔林与孔府、孔庙并列统称为曲阜“三孔”。

外患首先来自于香火不盛引起的非嫡系孔裔争夺。孔府历史上出现过一次被称之为“孔末之乱”的家族灾难。

孔末本为庙庭洒扫户孔景之后,见孔氏子孙单传,门祚衰弱,便想了一个办法加害孔光嗣及曲阜孔氏,冒袭圣裔。孔光嗣之子孔仁玉此时只有九个月大,在其母秘养之下长大成人,至唐明宗时案发,孔仁玉重得封号,并香火旺盛,几绝而复兴,孔仁玉也被孔氏后人称为“中兴祖”。

世袭封号是否嫡传,真伪难辨曾惊动过皇帝。宋仁宗延佑年间,时任衍圣公的孔思诚遭族人揭发不是孔子嫡裔,应该收回其爵位。群臣难以定夺,仁宗皇帝觉得这样的争议极伤圣人体统,决定亲自调取孔氏宗谱审查,最后定夺孔思诚为嫡系无疑,事情方罢。

外患还来自于战乱。公元1511年(明正德六年),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阙里孔庙,“秣马于庭,污书于池。”

这大大震动了朝庭,鉴于孔庙远离县治,孤立无援,任由宰割的教训,明武宗皇帝朱厚照作出了“迁城护庙”的重大决策,“即庙为城,移县附之”,这让孔氏子孙倍感荣耀。

公元1513-1522年,历经明正德、嘉靖两帝,用去10年时间,花了3.58万两银子,筑成新城,这就是现在的曲阜明故城,简称明城。

明城是曲阜历史上第一座砖砌城廊,呈长方形,城周长4.8公里,城墙高7米,厚3.5米,墙与护城河间距7至10米。城有五门,各门都筑有深阔的瓮城。城门上建有歇山重檐式的城楼。

明故城,为护卫孔庙而建的城

孔氏家族因得到孔子遗荫而代代享受着皇帝的荣宠。曲阜孔庙如遇皇帝亲临或遣官祭,衍圣公必在左右陪祀。公元1450年(明代宗景泰元年),朱祁钰皇帝幸学召衍圣公观礼。此后每遇皇帝诣学行礼,都要先期诏令衍圣公及圣贤后裔赴京陪祀。

清乾隆在祭孔一事上登峰造极的表现,更令孔氏子孙欢欣鼓舞。他曾8次入鲁祭孔,均行三跪九叩头之礼。留曲柄黄盖伞于庙中;赐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高祖母黄氏“六代含饴”御匾;见孔庙祭祀器具都为汉代所造,色泽不古,赐皇家所藏周朝青铜器10件,这就是后来孔庙最为珍贵的“商周十供”。

御赐“六代含饴”匾


“商周十供”

清代还为孔氏子孙青史留名涂上重重两笔。其一是修《明史》特立衍圣公传;其二是续修《通志》又别立孔氏后裔传。

难怪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曾洋洋自得地说:“孔子之道一日不息,则孔子之后一日不绝。”

延伸阅读

祭孔十五谭(一):引言

祭孔十五谭(二)|第一谭:孔庙所祀人员及其位次

这才是国风|祭孔十五谭第二谭:“至圣先师”的追谥之路!

这才是国风|祭孔十五谭第三谭:孔子是怎样登上神坛的?

这才是国风|《祭孔十五谭》之第四谭:孔庙的兴举废坠史

这才是国风|《祭孔十五谭》之第五谭:“四圣”配享,王安石被逐

这才是国风|《祭孔十五谭》之第六谭:“十二哲”形成的曲折过程

这才是国风|《祭孔十五谭》之第七谭:一本捋不清的“糊涂账”

这才是国风|《祭孔十五谭》之第八谭:“先儒”遴选中的故事

这才是国风|《祭孔十五谭》之第九谭:启圣祠,伦道冲突的产物

这才是国风|《祭孔十五谭》之第十谭:物必丰洁的孔庙祭品

这才是国风|《祭孔十五谭》之第十一谭:祭孔乐舞和者盖寡

这才是国风|《祭孔十五谭》之第十二谭:清代学庙是怎样祭孔的?

作者:黄舒伟(作者授权发表)运营:束文杰编辑:束文杰制作:町甽融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