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90后的佛系人生,是一种低欲望社会

为什么说90后的佛系人生,是一种低欲望社会

从光棍节到全民购物狂欢节,从2009年的5000万元商品成交金额,到今年高达2135亿元,这是阿里巴巴创下的新纪录。如果加上京东、苏宁等几大平台,总销售额预计大约四五千亿元。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量级?今年前10个月,北京市财政收入为5165亿元。这意味着这短短几天的电商交易金额,与中国一线城市大半年的财政收入相当。可与此同时“双十一编外人员”、“我再也买不动了”、“无手可剁”等流行语,在社交网络上熙熙攘攘,为什么会这样?

说到底也就一句话——兜里没钱了,就像很多人自嘲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央行最新报告称,2008年末,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为17.9%,至2017年末已经达到49.0%,10年间上升31.1个百分点。从区域分布来看,上海的杠杆率最高,达到65.5%。2017年末中国的住户贷款余额是40.5万亿,当年GDP是82.7万亿,按照债务占GDP比例来计算的杠杆率则高达61%。

与此同时,从2008年末到2017年末,美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从95.4%显著降至78.7%,日本从59.5%降至57.4%,欧盟从60.4%降至58.0%。这也是从去年以来国家去杠杆,降低金融风险的根本原因。

此前就有人说,比“隐形贫困人口”更扎心的,是“年入百万刚刚脱贫”。微博大V“北京大土豆”发博称,“我觉得网上很多人对在北京年收入100万好像有一些误解,这个收入不客气的说,在北京就是一个刚刚脱贫的水平。”

为此他还算了一笔账:100万元,“扣完税拿到手里76万(含公积金),扣除房贷,养车费用,孩子的教育费用,吃喝拉撒,一年1—2次的平民全家游,所剩无几,要是不啃老,换房都换不起。要是生俩娃,基本就是月月光的节奏。”

连年入百万都刚刚脱贫,收入更低的只能更节衣缩食了,降低自己的欲望了。有人甚至说,中国开始逐渐进入低欲望社会,尤其以90后佛系为代表。根据日本著名学者大前研一的介绍,低欲望社会的特征有四个方面:

1、年轻人不愿意背负风险,不像从前世代一样愿意独立购屋,背负几千万的房贷。

2、少子化,人口持续减少、人力不足;另一方面,又面临人口超高龄化的问题。

3、丧失物欲、成功欲的世代:对于“拥有物质”毫无欲望,随便吃个一、两餐就能活下来的社会。

4、“出人头地的欲望”也比先前世代降低不少。

5、无论是货币宽松政策或公共投资,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撒再多钱也无法改善经济。

对照上面的5个特征,很容易联想到“第一批90后”已经离婚、秃头、出家了等网络热潮,简而言之就是佛系当道,没有最丧只有更丧。佛系生活实际上是“丧文化”的翻版。丧文化是目前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更强调人生的“大失去”,那么中国的90后为什么会这么“丧”呢?

第一,2015年、2016年中国房价翻番,彻底击碎了90后在一二线城市买房安家的梦想,既然再怎么努力没没法改变,那就这样吧。

第二,市场经济的附属物——机会不均,就业门槛,财富垄断,阶层固化等,也使90后产生了相对剥夺感,对社会公平持有消极态度,再怎么努力都不如拼爹。

第三,对情感的过度消费。当前许多影视作品和娱乐综艺节目都在以包装情感来吸引观众,试图动之以情,但这种做作的情感令人作呕,于是90后开始质疑情感的作用,越来越排斥讨厌心灵鸡汤,掀起了一波反鸡汤风。

因此,丧文化不仅是90后心理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问题的缩影。丧文化,作为一种消极避世的价值观,追求高质量的要求变成了凑合就行,积极进取的心态也被“混日子”取代,人们的欲望越来越低,要求越来越容易被满足。

当这个社会最有朝气的年轻人都这么丧了,那这个国家的未来呢?和这个相比,双十一那几千亿的交易额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