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坤沙(张奇夫)

一代枭雄:坤沙(张奇夫)

25年前在中国西南邻国内,新成立了一个以华人为主的新国家名为掸邦共和国,国家建立者是一个叫张奇夫的华人,国家领土约为16万平方公里,比五个台湾还大。

国家军队名为掸邦革命军,规模为6个师,4万余人,装备比缅甸、泰国军队还精良。但就是这么一个中等规模大小的华人国家。

不到3年就被彻底灭国,只留下了一段传奇让东南亚华人怀念,总统至今还被美国全球通缉。

张奇夫的泰国名字为坤沙,缅甸名字为关约,是生活中缅甸掸邦的华人后裔,父亲张秉尧是汉族人,当地莱莫部落的土司,母亲是掸族人,年少时坤沙参加过盘踞在缅北的国民党将领李国辉的残军。

在国民党军内部,他参加了国民党陆军中将李弥创建的抗俄大学,接受了类似黄埔军校的全面基础培训。

有了较好的军事素养和极为宽阔的视野,再也不是曾经那个缅北的部落土司。

1961年,蒋介石将驻守缅北的国民党残军召回台湾,缅北局势开始崩溃,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

坤沙返回家乡继承了土司职位,并开始建立大型武装,为了筹措军费,他开始吞并各种贩毒武装,扩充人马。

他一方面在自己的控制区大力发展罂粟种植,建卡征收毒品过境税,建立吗啡和海洛因提炼厂,直接生产和销售毒品至欧美。

他虽然贩毒,虽然武装对抗泰国和缅甸军方,但他对治下百姓还是相对平和。加上他有一半掸族的血脉,地盘越来越大,百姓越来越多,而军队也就是贩毒武装也日渐扩充。

1967年,坤沙贩毒集团吞并了当时最大的贩毒武装,被称为金三角无冕之王的毒王罗兴汉,之后他控制了“金三角”70%的毒品生产和大部分贩运业务,因此,他被称为鸦片大王。

为了与缅甸军政府对抗,坤沙将军队改名为掸邦革命军,成为了缅北众多反政府武装的一员。

趁着缅甸、泰国军队暂时无力攻打,大肆招兵买马,扩大毒品种植和提炼,全盛时期,金三角80%的毒品,全是出自于坤沙。

美国60%的海洛因全都出自坤沙,而因此他也被美国政府全球通缉,悬赏200万美元,美国驻泰国大使威廉·布朗称他为“全世界最可怕的敌人”。

而坤沙虽然贩毒,却极有原则,他自己不吸毒,也不让部下吸毒,他贩毒至世界各地,却唯独不向中国贩卖毒品。

因为他说“西方人当年以鸦片欺侮中国人,今天,我们照样还回去”。他除了贩毒扩充武装外,还积极创办学校培育青年、收育孤儿、为掸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也是为了收买人心。

1993年,筹备多年、感觉时机已到的坤沙公开宣布成立掸邦共和国,利用民族情绪号召掸族独立,设立了掸邦议会,建立了体系完备的掸邦共和国政府,他自任总统,并兼任掸邦革命军总司令。

他用贩毒得来的钱更新武器装备,其武器先进程度一直高于缅甸政府军。由于掸邦历史上从未被缅甸统治过,独立倾向十分高涨,坤沙一建国,整个掸邦的掸族武装和华人武装全部应声支持。

掸邦共和国逐渐强大。拥有4万余比缅甸政府军都装备精良的掸邦革命军,占地16余万平方公里,比五个台湾还大,治下人口八百余万。

但坤沙实际能全部控制的只有泰缅400公里边境左右的地盘,其他掸族武装实权派都只是愿意加入掸邦共和国,但若听从坤沙的命令,显然很难,都只是听调不听宣,各自为政。

掸邦共和国建国后,缅甸军政府断然不会坐视国内面积最大的邦独立,毕竟缅甸总面积才67万平方公里。

尽管掸邦从未听从过缅甸政府的命令,但在大缅族主义盛行的缅甸,显然这是不可接受的。但由于掸族武装及坤沙的掸邦革命军装备精良,政府军断然进攻,胜负难料,一直静等时机。

而坤沙由于在掸国内部大力推行华人主义,国家高层全部为华人,革命军通用语言是中国的西南官话而不是掸族的掸语。

经过缅甸政府的挑拨离间和利益拉拢,掸族长老发动叛变,让坤沙军队中近6000名掸族士兵脱离坤沙。

更联合临近的佤邦联军共同进攻坤沙,此时坤沙的总理已经出走,军队涣散。

1996年7月,自知不敌于缅甸政府的坤沙选择了投降,安度晚年。而他精心筹备多年建立的掸邦共和国也随之土崩瓦解,国家存在时间只有3年。

但他手底下的军队虽然有九千多人被政府军缴械,但更多的士兵都投靠到了其他毒贩武装和果敢、木姐、腊戌、东枝等独立武装根据地。

毒枭坤沙运筹多年的的掸邦共和国,仅维持了3年就被缅甸政府军从内部瓦解,但可以预料的是,掸邦的独立武装有了第一次建国,那么若缅甸时机一到,掸邦第二次建国、第三次建国都很有可能。

英国殖民者在离开南亚之时,不仅给印度、缅甸留下了历史上最大的版图,更留下了影响至今的分离问题,毕竟如果没有英国殖民者,印度或者缅甸历史上从来不会有如此庞大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