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三昼夜之一:大战前夜

生死三昼夜之一:大战前夜

口述者:柯海贵

前言:

柯海贵,湖北黄石人,1978年入伍,炮一师26团警卫排战士,1979年对越作战中,作为胡荣富副政委的贴身警卫,跟随团前进观察所,首战越南复和县谷芳,再战大弄、糖厂,三战哥新,那赛地域,为了保护首长,身负重伤,荣立二等战功一次,六级伤残,团前观荣立集体二等功,自己所在的班立集体三等功。以下文章是柯海贵同志经历枪林弹雨的,九死一生的三昼夜惊险过程。结合小编战地日记,其他同志的回忆录经过整理,编撰而成。


一:大战前夜

记得1979年的春节是1月28日,当时团司令部的驻地是龙州县龙北农场。司令部机关住在农场部的几个仓库,团首长住的地方是离场部约二、三百米的一栋有七、八间房的知青宿舍,是平房,房子前是个有200多平方的空场地,旁边有几棵高大的龙眼树和菠萝蜜树,团警卫排公务班(一班)紧挨着树搭了个班用帐篷,全班11人都住在帐篷里,班长是王培利(广东汕头人,75年兵,历任炮一师25团营长、26团团长、炮一师师长、广东省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授少将军衔),副班长代仁存,河北通县燕郊人,还有一个临战从步兵加强来的老兵李道奇(山东阳谷人,76年兵),据说此人步兵三大技术很厉害。

大概是大年初二或初三,军区炮兵郝盛旺司令员和我们师长带着一大群作战参谋来团司令部,晚上喝了茅台酒才走,估计是下达了作战命令和作战计划。我当时虽然小(19岁没满),但喜欢看打仗的小说和记载,从首长们沉重的脚步和冷峻的面孔感觉有事了,而且不是小事,但不敢说或议论,只能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勤务。

笫二天上午,我们警卫排尚排长来班里开会,主要是公务员一对一分工,王班长是路凤发团长的贴身警卫员,代副班长是刘政委的贴身警卫员,我负责胡荣富副政委的安全,如此全部分工完毕,一会儿冲锋枪子弹、手枪子弹、手榴弹和钢盔都领到配齐,急救包、解毒剂和压缩饼干也送来了,士兵的急救包标配是二个,没有解毒剂,团首长的急救包是六个,并配有解毒剂。下午各贴身警卫员与各自负责的首长见了面,从此时起,公务班实际临时解散了,跟各自负责的首长同吃同住同工作,我们都成了所负责首长的跟屁虫。


此后几天就跟着胡副政委下营、连检查战备情况。小车司机是警卫排小车班副班长曾绍宏(广东汕头人,75年兵,79年2月22日与团参谋长龚显发一同在复和长形高地牺牲),三人一台车到处跑,全副武装,不准戴布军帽,钢盔戴着头晕。其间公务班强化了步兵武器的训练,分别进行了手枪、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手榴弹和40火箭筒的实弹射击。大概初六到初八期间,团前进观察所成立了,大年初八(2月5日),胡副政委带领前观人员,坐着我们警卫排的嘎斯车来到了龙州县水口关中越国境线,占领了国境线我方一侧311高地,与42军125师的步兵一起进行战前实地侦察。

311高地,地处龙州县水口关中越界河巴望河上游约1000米我方一侧,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峰突兀,海拔高度311米,面对越南一面为近90度的青石绝壁,山脚界河旁有一条羊肠小路,我方山后坡度稍缓,有一条半米宽很陡的青石板路直达山顶。当年冯子材抗法修建的炮台完整无损,全部是二百来斤重的条石垒起,古炮台、屯兵间历历在目。


311高地对面是越南高平省复和县地区,抬眼望去,水口关中越大桥、公安屯、独立山头、糖厂大烟囱等目标一清二楚,大片的甘蔗地木薯地上还有越南村民在耕种,村落星布,炊烟袅袅,在这一片和平的景象里,不时一队队越南特工队时隐时现,说明这片土地充满了敌意和戒备。胡副政委指挥前观人员架起了40倍望远镜、炮队镜、方向盘等侦通器材,展开了临战前的实地侦察。

在311高地战前实地侦察一个星期左右,其间又去了596高地(也叫大炮台,开战后团指挥所让就设在此高地,311也叫二炮台),596高地更险峻,似乎伸手就能抓到对面山头的越军,但走过去要一天的时间。大概2月12日前后,团前观撤离311高地,返回农北农场驻地,进行战前最后的备战准备。说来大家不相信,当时我军的装备太差了,平时装备都是车拉,由于前观随步兵作战,一切装备全要人背,连制式的背囊都没有,临时到龙州县城买了几米布,染成军绿色,找当地裁缝做了几个背囊,我和副参谋长的警卫员彭清文打仗时的负重是40多斤,背带都成了小麻绳,勒在双肩上生疼。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