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嫦娥”登月,纵观人类登月发展史——不可或缺的月球车

从“嫦娥”登月,纵观人类登月发展史——不可或缺的月球车

“……3、2、1,点火!” 12月8日2时23分,伴随着巨大的火箭轰鸣,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探月飞天梦想,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后续嫦娥四号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展开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开启中国探月工程全新旅程。

而嫦娥四号之所以可以成功发射,也离不开背后的功臣——月球车的神助攻,嫦娥四号月球车是我国继“玉兔号”之后的第二辆月球车。这辆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总重量约140公斤,是全球目前重量最小的月球车。

为了适应月球地面状况和极大的温差,嫦娥四号月球车在运动安全、能源供给、科学探测、测控通信等方面均作了特殊设计。例如,为了保证仪器设备在月夜零下180℃的环境中不被冻坏,月球车配置了同位素热源,为仪器设备供热。

同时,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也吸收了嫦娥三号任务“玉兔”号的经验,由于月昼月夜的巨大温差,“玉兔”号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遇到了电缆短路的问题,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也针对电缆进行了设计改进和试验。

作为人类登月史上重要的一份子,月球车充满着各种黑科技,而小固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盘点下这些黑科技大功臣月球车们。

1969年的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安全着陆月球,几个小时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在荒漠的月球上首次留下人类的足迹。这一次成功登月是人类首次对外太空进行探索并迈出的第一步,为探索月球资源及移民火星提供了参考的价值,而为了纪念人类的第一次登月成功,人们将每年的7月20日定为“人类月球日”。

1970年11月,前苏联发射的“月球车1号”成功降落月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辆成功在月球运行的遥控月球车。

而到了1971年,阿波罗14号宇宙飞船再次进行登月,这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八次载人任务,也是人类第三次成功登月的载人登月任务,成为了人类登月史上的一次重大里程碑。

2008年,美国宇航局NASA更是推出了概念款月球车“战车”(Chariot),有两个电动马达驱动12个轮子,两级变速,在“推土机”模式下可以提供4000磅的推力,在“巡洋舰”模式下“战车”可以以24km/h的速度在月球巡游。

2017年,月球车SORATO在日本科学未来馆举行命名仪式。SORATO由日本团队HAKUTO开发,SORATO将传送回高清的全景月球表面图像。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致力于月球的探索,从只能用肉眼观测天体到望远镜让人类能够看到月球表面的高山、环形山和平原,再到月球车登月,这其中经历的重重阻碍和艰险,也只有科学家们才能深刻体会。当然登月行动中最难以被攻克的问题,还得数登月车的轮胎了。

众所周知,月球在一个自转周期内,温度相差可以达到310℃,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能在月球表面行驶的轮胎在当时可谓是少之又少。

而固特异轮胎公司经过十年的研究终于“过关斩将”,1971年阿波罗14号宇宙飞船月球车就是使用了固特异XLT轮胎,就凭着这一次登月,固特异成为了第一个伴随人类登上月球的轮胎品牌,并且在1971-1972年间,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三次任务都是使用了装配固特异无空气轮胎的月球车,也正是因为这两年的探索,大大推进了人类的登月行动。

到了21世纪,固特异轮胎公司还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再次合作研发了新一代的登月轮胎——一款无需充气的轮胎,适配于长距离行驶于月球表面的大型月球车,这款新胎除了登月外,最终目标将用于未来的火星探测计划。

而且固特异的技术一直在革新,不光是在登月领域,在未来科技领域也表现突出,就比如固特异的Eagle-360球形概念胎采用革命性的磁悬浮技术,轮胎与车身之间只有空气,名副其实的空气悬架。可以在不改变车身方向的情况下,朝360度任意方向滚动行驶,四个轮轻松完成360° 无死角转向。而且Eagle-360球形概念胎还能在干燥路面上自动变硬,减少摩擦;在有积水的路面上轮胎会变软一些,增加摩擦,减少打滑!

从宇宙飞船到月球车,再到月球车轮胎,我们看到了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的一次次进步、变革。相信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还将不断壮大,而在这些专业的技术和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的影响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也将随之发生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