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利润留给中国企业和员工,拿回被欧美品牌拿走的中国制造血汗钱

把利润留给中国企业和员工,拿回被欧美品牌拿走的中国制造血汗钱

1.

过去20年,欧美国家居民福利越来越好,有美国媒体表示,欧美国家拿走了中国制造的血汗利润,才使得欧美国家消费者能够享受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也才能够使得欧美国家拥有足够的资金提供给居民更好社会福利。

如今,中国经济进入到实体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使得中国企业家意识到,把自己辛苦创造的利润留住的重要性,中国制造不应再为欧美消费者低成本消费买单,更不能再为赚取欧美品牌企业低利润打工,夺回被欧美企业拿走的中国制造的血汗钱。

2.

据旧金山储备银行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平均来说,美国消费者所购买的带有“中国制造”(当然美国消费者可能并不一定习惯看标签)的商品所支付的钱款当中,大约56%流向了美国企业和员工。

当然,令欧美企业和消费者心安理得的一点是,他们认为所谓的“中国制造”只不过是商品在中国工厂里组装罢了,它的原材料、技术、产品设计、品牌等可能来自世界任何地方。言外之意,中国制造并没有什么科技含量,这种利润倒挂现象实属正常。

那么,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早在十年前,很多中国制造企业便改变了其发展模式,尤其是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曾经去过青岛的一家儿童家具企业参观,并没有给人一种技术薄弱的感觉,反而是一切技术标准都需要按照欧盟标准来完成,而且其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都掌握在中国公司手里。然而,由于品牌的缺失,企业也无力在欧洲打造自主品牌。于是,不得不为那些欧洲的甩手掌柜一样的企业进行加工生产。他们的婴儿床等产品主要出口德国和法国,品牌方只提供产品生产标准,任何技术和创新都需要企业自行完成。

3.

其实,像这样的中国制造企业并不在少数,困惑中国制造的,有时候并不是技术和产品创新,更多的是品牌和营销。

广州的很多企业家表示,很多被国内推崇的洋品牌,其产品制造就是在中国。同样的产品推向市场,国内企业的产品往往因为没有品牌而无人问津,洋品牌却因为品牌影响力而令消费者趋之若鹜。

辽宁省的一家著名化妆品企业,为韩国某化妆品品牌代工生产,这些产品出口到欧美市场,价格是该公司同样的品质产品的十几倍。他们也曾经想要把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到欧美市场,尽管其定价不足韩国品牌的十分之一,仍然被美国方面的代理商拒绝。

4.

现在有一种认识是,中国制造就注定要物美价廉。显然,这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中国制造也有世界奢侈品牌和知名品牌,只不过这些品牌都不是中国品牌。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很多中国企业开始从国内市场开始着手打造自主品牌,但碍于品牌打造能力有限,就连中国本土消费者都不认可自主品牌,更不要说进入到国际市场参与竞争。

不过,这种现象正在逐步扭转,华为、小米、海尔、联想、格力等品牌已经在全球市场成功扭转中国制造品牌形象,中国制造同样也可拥有高端品牌。

与此同时,在国内市场上,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计划”,计划扶持1000家拼工厂品牌升级。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全面推动‘新品牌计划’,我们希望让过去存在于流通和营销环节的价值,回归制造业本身;让更多曾属于国际品牌的附加值,回流中国制造。”

深圳宝安,距离机场18公里的一处产业园区内,家卫士的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这个不起眼的园区,是全球扫地机器人业内的知名产地之一。每年,有超过100万台扫地机器人在这里诞生,它们被烙上霍尼韦尔、惠而浦、飞利浦等品牌标识,送往全球各地。

2015年,在近20年代工经历后,这家名为松腾的公司推出了自主品牌“家卫士”,“内销、外销的同款产品,都是同样的标准、工艺、用料,同样的生产线。”厂长吴鹏云介绍称。然而,同样的品质,贴牌产品不愁销路,自主品牌却无人问津。消费者宁愿花4倍的价格购买贴牌产品,因为他们对于“家卫士”一无所知。

5.

如今,越来越多的像家卫士品牌一样的中国制造企业开始着力打造自主品牌,中国制造不能再养着那些欧美品牌“吸血鬼”,挣着打工的钱,操着老板的心!把利润留在中国,夺回那些被欧美拿走的中国制造的血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