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上的杀猪饭,回不去的故乡

吃不上的杀猪饭,回不去的故乡

前些天,我随朋友回她老家,吃了一顿杀猪饭。

在这之前,我是没有吃过杀猪饭,更没有见过杀猪的。

村子里的杀猪饭,吃得格外热闹,东家吃完西家始,一吃就是两个多月。

村里人一年到头,忙里忙外的,就等这一天。家人围坐,宰一头猪,热热和和地吃顿年前饭,吃下的是一年的收成,一年的辛劳,还有来年的期许。



猪肉吃过,杀猪却是难见的。

为了瞧稀罕,杀猪那天,我们一干人等起了个大早。

只见杀猪的壮汉端起女主人备好的早点,像那即将上战场的战士,匆匆吃过,又配了一碗酒,说是“杀猪酒”,每人喝一口,杀猪仪式就开始了。



一人把绳索套在猪脖上,一人翻进猪圈,敲几下猪头,那猪渐渐筋疲力尽,壮汉们齐力吆喝一声,便把猪按翻在地,见那屠夫抽了刀,我们惊地转过身,之后便只剩一声凄厉的叫。

一干人嘴里说着,再也不吃猪肉了。

村里人则在一旁笑:“香呢香呢,一哈又来吃!”

我摇摇头,跑着离开,想去村里转转,压压惊。

清早的村落,慢慢从睡梦苏醒。

踏着历经沧桑的石板路,穿过矗立百年的院门,遇见村头顽强的老柏树,走过房前屋后的绿菜地,爬上山包上的包谷地。

一口老水井,曾是村里家家户户唯一的水源,如今失了宠,静静躺着,不争不抢。

落锁的铁门上写满店主的暖心留言。

村墙上的横幅标语。

失去自由被圈养的羔羊。

早已废弃的抗战时期修建的老窑洞。

快要失传的竹编背箩的手艺人。

随处可见的瓦砾墙,寓意遮风挡雨,祈祷风调雨顺。

一路走来,村里老人小孩,慢的慢行,快的快跑,就是不见年轻人的踪影。

果然,主人家的情形便是整个村落的样貌。

年轻人都外出讨生活,奔前程。

家里只剩童叟。

家乡如何回不去,它就在这里,即便有些变化,可哪里又能不变呢。

想来,他们心里的家乡,多少也掺了想象,是不愿回,还是回不去。

人心,终究才是更易变的。

村庄不大,不一会儿便又绕了回去。

墙院外飘满了香气。

听说新鲜的猪血已经犒劳了杀猪的壮汉,一部分五花肉及排骨被主人家做成了腌肉和腊肠,两个后腿则制成火腿,待来年启封。猪头要做一锅地道的卤味,余下的肉才拿来做“杀猪饭”。

小院里,伴着鸡鸣狗吠,女人们在厨房内灶台前不停忙碌,洗的洗、切的切、烧的烧……老人们则聚在院中拉着家常,晒着冬日的暖阳,絮絮叨叨。

丰盛的饭菜做好后,女主人用一块水煮白肉、一碗米饭,放在水缸边,虔诚的向先祖神灵献礼,以表示不忘先人之意。祈祷来年生活富足,年猪膘肥体壮。

爆炒猪血、小炒肉、鲜炸酥肉、白切肉、凉拌猪头肉、粉蒸肉、煮排骨、膏里肉、炸洋芋、水煮青菜、蒸南瓜、爆炒洋花菜……八仙桌上应有尽有,肉质香嫩,入口回甘,原本叫嚣着再不吃肉的我们,抵不住飘来的香气,大口嚼起来。



八仙桌上的菜品皆为双份,寓意好事成双。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院子的人,热热闹闹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往日里,冷清的院落,忽的有了生气。但这生气延续不了几日,家里的年轻人依旧漂泊在外,闻不到饭香,吃不上年猪,这是老人的遗憾,也是村庄的遗憾。

日暮西沉,杀猪饭就要散席,锅碗瓢盆在女人们手中哐哐啷啷,不以会儿便铮亮如初,男人们拖着桌椅板凳,还了这家,又奔那家。

离开的人影,稀稀疏疏。

明天,再去谁家杀猪。

来不及落寞,已是梦乡连连,回到最初的村野,放牛,喂猪,砍包谷......

绿油油的梦里,装满了稻香。

声明:

*本文图片版权归作者及Hey昆明所有,严禁任何形式商用,侵权必究!



撰文 | 摄影:惟一

编辑:年年

排版:排版君


投稿热线:0871-63114002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注:本文由“Hey昆明”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