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成为下一个中国?

谁会成为下一个中国?

最近三十年,新兴国家一直领跑世界经济增长。新兴经济体的高增长不仅改变了本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重塑了世界经济的整体格局。

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中国的劳动人口增长出现断崖上下跌,劳动力成本攀升。与此同时,印度、越南的发展以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承接了来自中国的大规模产业转移。

从印度、越南两国经济近年来的增长趋势来看,全球下一轮经济增长亮点或将转移至这些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新兴经济体。近年来中国GDP增长速度在不断放缓,而印度、越南两国GDP增长速度则平稳向上,保持在7%上下。

再看近期的经济环境,2017年5、6月间,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经济走势在相当时期内,“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其实是对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的一个定性。

那个时候,中美贸易战国内似乎没有多少人真正意识到。2018年大家都看见了什么叫“我来,我见,我征服。”你当然可以把那个“我”替换为“经济周期”,或者类似的玩意。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开启了当时的世界工厂由东南亚向中国转移。而此次贸易战,一些企业也早早开启了亚洲国际化布局。再对照中国和东南亚1997年的市场环境,人们似乎觉得历史是惊人的相似。世界工厂大挪移,重整产业链条开启,再次轮回

随着目前中国人力成本、环境成本的逐年提高,以及中国向高端制造转型,加上现阶段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很多低成本制造型企业纷纷回到美国或是寻找下一个落脚点。而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由于各种优势因素组合,成为制造型企业新的心头好,其中又以印度和越南最受关注。

谁会是下一个中国?越南,还是印度?这是很多人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

客观的讲,至少在中国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上,中国的增长不太可能再次发生。

首先必须了解一些事情,清楚什么是“下一个中国”对标的内容:

差不多40年,中国的增长率算下来为年化近10%。要记住,中国人口14亿,美国3亿多。四倍的人口规模。增长近10.5%,连续30年如此。

中国经济总量40年增长80倍。

这只能以“奇迹”名之。

也许,以后会有国家以这个速度提升GDP,但这种规模和量级的发展不可能再有。

高增长速度是卓越的,也是惊人的。

但必须清楚,中国的高增长也是历史产物。时过境迁,简单套用,并不行。即便中国重头再来,也不可能重演。

如今,依靠出口带动国内工业化乏力,利用廉价劳动力跳升经济阶梯,越来越行不通。中国和早先东亚四小龙、亚洲四小虎模式,已无法复制。

所谓以出口带动工业化,是指通过向发达经济体大量出口低附加值商品,进而实现工业化,以此积累资本以提升价值产业链。

为什么行不通?

1.)保护主义抬头

看看川普,就知道了。

而且,川普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样干的国家很多。

再回过头看看中国大力开放时期,自由贸易和全球化是那时最热门的流行语。

今天恰恰相反,保护主义已成常态,发达国家根本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出口意兴阑珊,没什么兴趣了。



2.)人工智能主导

在中国高速增长阶段,没有自动化、AI什么事。而现在它是趋势,大规模自动化和AI是发达国家更有能力推进。

要知道,机器人作为产业工人。这对美国有利,对穷国不利。这也是基本认知前提。

相形之下,廉价劳动力只是一个比较优势。

试问,搬个工厂更便宜,还是在家里用机器人更划算?

3.)制造业模式已颠覆

以前,企业批量订购。不然工厂没法开工。

由于便利的互联网应用,现在工厂完全可以接受个性化采购。

廉价劳动力对于制造业业务影响不大,业务模式新趋势对于规模经济和必要的基础设施提出更高需求。

简单说,以前是这样的:

一家商场为夏季促销购买至少1000件衬衫,必须批量购买。不然,一旦热销,工厂无货就麻烦了。不幸的是,促销不利,只卖750件衬衫。250件衬衫只好亏本出售,堆积库房等待下一次促销。

而现在呢:

商场通过互联网以10为单位订货,商家现在对于销售的衬衫估数要准确的多。一旦不够,立马可以补货。这样商场基本没有压货,也不需要太多的仓储压力。

这一趋势,除了中国和越南,多数发展中没有能力抓住。

这也势必减少制造业转移的动力。



4.)中国政府决策机制是唯一的。

批评和诟病中国政府的声音很多。

但就这些年的发展来看,在经济意义上的决策效率,没人可比。

中国的增长不仅归功于廉价劳动力和大规模生产。企业可以低成本运作,只要发展。很多问题,可以先搁置。

别的不说,光是工人待遇或环境保护,这是其他国家无法越过的坎。

不过,产业转移确实也在发生。

去除短期贸易战因素,产业转移与人口结构变迁直接相关。

从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可推断,印度、越南在未来5-10年间的劳动力人口的规模优势将继续扩大。

印度的潜在劳动力规模超过中国只是时间问题。

在全球城市化的大趋势下,印度越南两国都将有巨大的人口流向城市给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基础教育完成率还会继续提高,这将给两国工业化创造更加显著的人口红利。




但是:

越南:模仿中国发展经济的意愿强烈。不过,九千万的人口和中国十四亿悬殊太大。规模之差,很难弥补。

印度:人口规模大,但语言多样,市场割裂。同时经济上模仿中国的意愿不强。

如果一定要论好坏,那么印度作为崛起的大国胜出是大概率。至于很多谈到的语言多样、种族分层、文化分歧,这恰恰是活力的表现,也是长期发展动力所在。如果市场完全是一个面孔,连交易都不用做了。

而越南作为中国紧邻,也是儒家文化圈区域,又直接受益与各种自由贸易协议影响,再加上越南职业教育比一般国家更有优势。越南的速度和发展空间不可小觑。无论短期,长期都是可以看好。

印度也好,越南也好,都有一定的能力,某些领域他们肯定在将来比中国有优势。他们和当年中国不同的是,今天的他们需要面对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而中国当年没有另外一个像今天中国这样的国家需要面对。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下一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