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过年了,这些情况下要求孩子懂礼貌,其实很没有礼貌

快要过年了,这些情况下要求孩子懂礼貌,其实很没有礼貌





✎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培根


曾经问过一个做幼师的朋友最喜欢什么样的孩子,答案既不是最聪敏也不是最漂亮的孩子,她最喜欢的是最懂礼貌的孩子,其实也不难理解,一个一上来就甜甜地打招呼,总是笑脸盈盈,还会帮助老师的孩子确实是非常讨人喜欢。


比起智商超群、技术卓越,长相惊为天人,“懂礼貌”确实是成本较低的竞争力加分项,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得到“懂礼貌”的赞美,因为这个评价不仅是对孩子的评价,也折射出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水平,这份关联性让部分家长更加不遗余力地要求孩子“懂礼貌”,以便让自己脸上有光。


见人打招呼是生活中最为基础并且应用最广泛的礼仪,尤其是到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或者客人来家里做客,第一件事就是招呼孩子出来“见人打招呼”,孩子在房间写作业也一定要揪出来问声好再放回去。

前段时间去我老公亲戚家做客,亲戚非常热情的招呼我们,我们到的时候他们家孩子正在玩游戏,结果被爸爸一把抢走游戏机,要求他出来跟我们这几个陌生长辈打招呼,孩子自然是很不高兴,去抢游戏机不成,还狠狠地朝我们盯了一眼,大喊“我又不认识他们,还我游戏机!”,爸爸架不住面子,一下子火气就上来了,也不顾我们正在一边,一边骂道“你这死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一边抄起家伙就要打孩子,我们第一时间上前阻拦,以免事态恶化。



尽管这个孩子的家长素来脾气暴躁,但对于孩子不愿意跟人打招呼,这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却是非常耳熟的,即便脾气温和的家长也不免会以此批评孩子。但是孩子不爱打招呼就是不懂礼貌吗?其实未必。

❶孩子天生性格内向

性格的内向和外向只是不同,并没有孰优孰劣,内向的人心思细腻,往往更在意别人的感受,尊重别人的意志,勤于思考,更能安静地创造,或者胜任细致的工作,给人一种更稳重的信任感,我们常常误把“缺乏自信”当做了“内向”,以至于“内向”逐步被认为是一个缺点,美国心理学家做过调查,40%的美国公司高管都是性格内向的人,内向和成功毫不冲突。

内向的孩子会不那么擅长和生人接触,需要更耐心的引导,一句“我们家孩子胆子小,不懂礼貌,不好意思”看似对客人很有礼貌,却对孩子很不礼貌,一方面给孩子贴上了“胆子小”、“不懂礼貌”的负面标签,强化了孩子对自己的负面定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此刻家长并没有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尊重,而是无意识地把他们当做了自己的“面子”。



我们大人见到生人也会有一些紧张不安,孩子的胆怯也应该被体谅。内敛的孩子很难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得热情洋溢,但随着社会化能力的提高,他会慢慢改变。

❶孩子不喜欢人家

孩子和我们一样,也会对别人有喜恶,我们大人对不喜欢的人会掩藏自己的喜恶,

但对于前运算阶段(2至7岁)幼儿来说,自我中心主义就是典型的认知特征,他们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体谅别人的情绪,不喜欢的人就说不喜欢了,这是一个认知发展过程,并不是孩子的品性问题。

如果我们是那个不被喜欢的客人,也不必太过在意,孩子不喜欢我们很可能只是我们今天喷的香水不合他们的口味,又或者我们进门穿了他妈妈的拖鞋让他不高兴了,他们的不喜欢并没有什么恶意。

❸孩子不想被打扰

玩游戏就是孩子的工作,我们工作的时候不喜欢被打扰,孩子也是一样,我正在专注地码字,家长突然强制要求我出去跟我并不是很在乎的人打招呼,其实我会不高兴,孩子则有可能反应地更激烈。别把孩子正在做的事看成一件小事,在他们的世界里,那都是非常重要而神圣的工作,如果我们需要打断他们,至少我们要有起码的礼貌,征求下他们自己的意见。




❹孩子没有准备好

家里突然造访的客人或者出门遇上意料之外的一堆生人,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他们可能还没有做好和这些陌生人建立联系的准备,我们也曾在安全教育里让他们警惕生人,要他们突然接受那么多陌生人有一些困难也并不奇怪,如果提前能够孩子沟通,告诉他今天有什么安排,会见到什么人,或者更具体地形容下每个人,就能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更从容地接待客人。

❺孩子情绪不好

谁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有时候就是不想搭理别人,就想沉溺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孩子还不太会处理情绪问题,我们没有理由因此而处理孩子,接纳他们的此刻的情绪,包容他们的“不愿意”,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远比打招呼要更迫切。





希望孩子成为人见人爱的那个懂礼貌的好孩子,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执念,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要孩子问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吗?”

“如果孩子不打招呼,是什么原因?”

“我是在引导他还是在强迫他?”

“我能够尊重他的拒绝吗?”

然后把更多功夫花在平时,而不是在需要发挥的时刻再颐指气使地强迫他们。

❶家长示范先打招呼

与其叫孩子“叫人”,不如自己先主动上前打招呼,再给孩子介绍下客人,并以询问的口气,问问孩子是否愿意跟他打招呼,如果孩子不愿意,不要打击他,我们可以说“好吧,我们宝贝还没有准备好,没关系,等你想跟客人打招呼的时候再跟他们打招呼好了,如果你跟客人打招呼,他们会很高兴的”,这样能够给孩子提供选择的空间和调整的时间,并给他们主动问好留下一点动力。




❶父母榜样

很多人总是把更多的关怀和尊重给了外人,却往往容易忽略给我们最爱的人以尊重和礼貌,我们在外对生人彬彬有礼,回到家对父母的态度却傲慢无礼,这些孩子都看在眼里,孩子不会听我们怎么说,他们会模仿我们怎么做,不要嘴里说着要懂礼貌,却用最无礼的方式教育他们什么是“虚伪”。




❶打招呼绘本、故事等

任何孩子个性、习惯的问题都可以借助这类孩子喜闻乐见的媒介,绘本动画中的小偶像的正面行为都是给孩子的引导,比我们的唠叨要管用很多,有时候孩子还会成为我们的老师,纠正我们的行为呢。

绘本比如《小熊宝宝绘本--你好》、《打招呼》、《打招呼,你会吗?》、《Say Hello To The Jungle Animals》等等。许多早教动画也包含礼仪教育部分。


另外,咱们礼仪之邦的传统文化也结合了很多礼仪故事,结合生动的故事远比枯燥的说教更能打动他们。

❹模拟练习场景

可以模拟绘本场景,或者自己设计相关的场景,在家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我们可以先扮演主动打招呼的人,再和孩子互换角色,熟悉场景后,在现实生活中就能更自如地应对了。

❺丰富孩子生活

多带孩子出门走走,见得人多了,孩子对生人的适应力会更强一些,扩展视野不一定要带孩子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旅行,楼下小区也是一个很好的社交场,让孩子多与社会接触,他们才会在实践中掌握社会规则。


不爱打招呼的也不一定是熊孩子,我们希望给孩子的成长一点时间而不是成为那个逼迫他违背意志打招呼的熊家长。我的孩子没有热情地跟你打招呼,如果我不曾努力去引导孩子学习礼仪我会感到羞愧,但是如果我的孩子还在学习,我请求你的谅解,如果可以,也希望得到你的帮助,你也可以主动和我的孩子问好,问问他能不能跟你问声好。



旺妞说:

所有的道德感都应该内化于心,才外化于行,而不是强迫出来的,不要用道德绑架孩子,把他们当成了我们的面子,而忽略了他们的“里子”,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打招呼”,比“打招呼”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