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第一年的习俗,有些流传至今

宝宝出生第一年的习俗,有些流传至今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仪式感,在宝宝出生这一年,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讲究”,比如报喜,三朝做胆,拜床母,做满月,理胎发,百日礼,收涎,吃姑米,抓周等等,很多习俗有一定的地域性,也有些习俗已经失传。

过去的这些习俗,多源自对生命的敬畏,由于医学不发达,婴儿夭折情况非常常见,拜神,祈福等形式都是在为孩子平安长大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婴儿习俗的转变。

1.报喜

旧时通讯不便,交通也不够发达,当宝宝出生后,婆家人会专门派人向娘家告知,这就是报喜的来历,去报喜会带去礼品拜祭娘家先祖,也会带给媒人一份喜酒,娘家收到报喜及礼品后,会回赠坐月子的补品。

而今等不及宝宝出生,娘家人怕是已经守在产房门口,报喜自然是没有那么讲究了,产妇及家人也会通过网络向身边挂念自己的亲友报平安。

2.三朝做胆

古代的宝宝出生后不会每天洗澡,出生后会用安全的油脂涂抹宝宝全身,并且裹起来防止皮肤问题,直到三天后,由祖父母为宝宝行沐浴礼,在澡盆中放三块大小适中的石头,太小会“胆小如鼠”,太大又怕“胆大包天”,还要放进代表富贵的桂花叶,代表福气的龙眼叶,代表吉祥的橘子叶,洗澡过程中会轻轻拍宝宝的胸前,表示让宝宝胆大一些,试图以此抗衡宝宝的惊跳反射。

而今天天洗澡,最多隔一天洗一次澡,也知道惊跳反射并不是因为孩子胆小,不会油裹全身,更不会把洗澡水调的跟锅底一样。这个习俗也几乎淡化了。

3.剃胎发

满月时父母帮宝宝剃下胎毛,做成胎毛笔,寓意未来参加科举高中状元,也有人将脐带和胎毛一起做成印章,取义头发(“发”),脐带(“财”)。另有说法是宝宝出生24天理胎发,寓意长大效法二十四孝,成为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而今剃胎毛越来越流行,做出胎毛笔或者印章大有人在,不过批量生产真的不太保证拿到手的笔来自自家宝宝的头发,倒是越来越不提倡给宝宝剃光头,担心伤害毛囊。

4.满月

由于古时候婴儿夭折情况严重,能到满月就是一个重要的跨越,时至今日,新生儿和婴儿的分界仍然是满月。满月礼既是对宝宝未来的祈福,也是对之前神明的庇佑给予还愿。满月时根据各地风俗,去拜送子观音,注生娘娘,三奶夫人,妈祖等传统神明,并且给亲友送一份油饭或豆饭。娘家人会送长命锁,寓意宝宝长命百岁。

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主家会给亲友街坊送红皮鸡蛋作为“诞生”的礼物。

而今的习惯多是摆酒席,大家欢聚一堂,为添丁的喜悦而庆祝。

5.收涎

宝宝4-6个月的口水多,古代会有收涎礼,准备6-8-12个小饼干和一个寿桃,让宝宝坐在寿桃上,将小饼干穿成串挂在宝宝脖子上,垂在胸前,每个长辈将宝宝胸前的饼干掰下一小块,帮助宝宝擦口水,边擦边说吉祥话“收涎收干干,祝你不再流口水”“收涎收沥沥,祝你早些叫妈妈”等等。

而今都知道,流口水是要长牙了,收涎是收不住的,所以风俗也淡化了,只有少部分妈妈会给宝宝定制带有宝宝姓名生日的收涎饼干,进行“仪式”。

6.抓周

古代抓周既是吉祥的传统,也是为宝宝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做一个“测评”,如果一岁的宝宝还不能爬到吉祥物旁边,或者不会抓,那就一定是出现了问题。不过当时也没什么解决办法。

抓周的早晨,长辈会给宝宝手上放葱(聪明),蒜(精打细算),苹果(平安),然后摆好尺子,算盘,食物等代表士农工商的职业象征,看宝宝的第一直觉去摸哪一样。来预测宝宝的未来发展。

现在的抓周同样是吉祥物或象征物,但是不再纠结于宝宝抓了什么,毕竟行行出状元,未来孩子开心才是最重要。

你身边有什么风俗可以与大家分享吗?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人人有责,希望各位转发,让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