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雷达这么牛,为何预警机之父曾经“连死的心都有了”

中国雷达这么牛,为何预警机之父曾经“连死的心都有了”

王小谟,中国预警机之父。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然而,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人看到了成功的结果,却并没有看到艰辛的过程。谁能想到,他在研制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时,曾经“想死的心都有了”。

王小谟,上海金山人,1938年生。著名雷达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他是2012年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我们先从一个雷达知识讲起,以前的雷达是两坐标的,只能看到距离和方位,不像三坐标雷达一样还能看到高度。在中国,突破三坐标雷达难题的是王小谟。在这里,有必要引用一下公开介绍:先后主持研制过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多部世界先进雷达,在国内率先力主发展国产预警机装备,提出中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构建预警机装备发展体系,主持研制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引领中国预警机事业实现跨越式、系列化发展,并迈向国际先进水平。

王小谟从小就喜欢两件事,第一是京剧,第二就是无线电。他考进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学习雷达专业。毕业后,到国防部第10研究院南京第14所从事雷达研制工作。

上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开始研制三坐标雷达,但是因为后来中苏交恶,项目中止。王小谟参加工作的时候,只看到苏联人留下的一些基本资料,距离成品还有非常遥远的路要走。仅工作两三年后,年仅二十五六岁的王小谟就开始负责新型雷达的研究。然而,由于动乱,项目被迫停止。后来,英国人研制出的雷达在世界上热卖,这对王小谟刺激很大:中国人并不落后,别人能想到的方案,我们中国人也能想到,甚至能比他们提前想到。但是,这需要最起码的稳定的环境支持。

上世纪70年代,因为国家三线建设。王小谟到了贵州。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王小谟在山沟沟里面摸索了十年,克服了重重困难,研制除了383三坐标雷达。但是,成功并不是那么轻易的来的。1979年,王小谟和同事在武汉对383雷达样机进行试飞,结果样机表现打摆子,时好时坏,他们一遍遍排查原因,用了三个月时间也没能解决。后来,他在回忆中说:“那时候说真的是死的心都有了”。但是,毕竟心有不甘,他们没有放弃。最终发现,各路接收器都没有问题,但当12路在一起工作时,彼此之间有轻微干扰,影响了灵敏度。这个问题发现了,解决了,雷达成功的最后障碍扫除了。对此,他总结说“越是低潮越是要能干多少干多少,不能闲着,保持人的韧性和弹性,否则机遇再次降临的时候什么都干不了。”

有这样的精神,我们就能理解,王小谟为什么能够带领团队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众所周知,以色列本来要跟中国一起研发预警机,但被美国给搅黄了。其实,即便在合作过程中,以色列也不给中国核心技术。国家决定我们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时代再一次把挑战和机遇摆在了王小谟面前。王小谟团队把“我们一定要争口气”这个口号做成大标牌,挂在试验场,每天都能看到。王小谟认为,中国预警机取得成功,不是一个人一个团队的成功,而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成功,“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也是为什么其他国家用了十几年,而我们只用五年就能把预警机研制出来的原因”。

在这里不得不提,空警-200在最后一次试飞的时候失事,机组人员全部遇难。有一件事让王小谟终生难忘。机组上牺牲的一位烈士出身农村,当地有关方面去慰问,问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位母亲说:“没有什么要求!我这个儿子是为国家献身的,不是什么坏人。”

要创新,首先你要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要争气,首先你要相信奉献精神最可贵。无论王小谟,还是他的团队,还是为中国雷达、中国军工整体发展做出贡献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无不要有这样的精气神和朴实无华的奉献精神。现在,有些人动辄指责怀疑我们的发展,其实是因为其内心深处已经乱了,不再相信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再去看外界,自然带着有色眼镜。所以说,不忘初心,实在是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