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君越与雪铁龙爱丽舍相撞:到底是谁强谁弱呢?

别克君越与雪铁龙爱丽舍相撞:到底是谁强谁弱呢?

网上有一个帖子,一位别克君越车车主和大家分享了一起交通事故。这是一起别克君越与雪铁龙爱丽舍相撞的十分惨烈的交通事故。这位车主描述道:“当天我正常行驶在马路上,在一个拐角处的时候遇到了一辆逆行的雪铁龙,当时我的车速比较快,没有来得及刹住直接撞上!事故造成对方车上四人受伤,而我的车上人员无恙,两车受损都比较惨。交警赶到后判定对方70%责任,我由于超速负30%责任。”

网帖分享的君越车被撞之后的情景

从车主分享出来的图片中可以看到,两车受损都十分严重。根据这位车主所说,别克君越受损情况是,保险杠、中网、大灯等覆盖件已经全部报废,甚至粉碎了,已经看不到它们的踪影,防撞梁都呈现出了粉碎式的损伤,但A柱和驾驶室没有受到丝毫影响。雪铁龙爱丽舍受损情况是,车头损伤与别克君越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前挡风玻璃被撞破,前防撞梁基本完好,但也没能保住内部零件,估计发动机已经受损(请注意用词是估计)。

网帖分享的爱丽舍被撞之后的情景

有人将这个帖子进行了转发,并加以评论。这个转发的帖子说,“太可怕了,这就是A级车和B级车的差距吧!”“法系车在美系车面前不堪一击,雪铁龙外壳明显比较脆弱。”还说,“别克君越的翼子板没有明显的损伤,其车身用料是十分靠谱的,很‘美系’……”。这位转帖者还得出结论:“通过这起事故大家应该对别克君越的安全性有一定的了解了吧!对方雪铁龙爱丽舍的整体受损比较大,看来B级车和A级车在车身强度上还是有不少的差距的”。

网帖分享的被拉走的君越车

对于此位转帖者的观点,许多网友不服气。有的说,“拿C5正面撞击英朗试试!都不是同一级别的还在这吹!”有的说,“爱丽舍A柱都没有变形已经很不错了”。有的说,“爱丽舍都能把君越弄残成这样,不用C5C6来,用天逸、C4就能把君越干成碎片。”有的说,“这次事故爱丽舍表现得也不差,A柱也没有变形,安全性很可靠!”有的说,“如果与摩托车相比,君越车将显示出压倒性优势,转帖者可能更加高兴”。

暂且不论别克君越车主说的是真是假,也不论转帖者和网友观点的对与错,只是先普及一些汽车安全常识,也算扫一扫安全认识方面的盲。如果连汽车安全常识都不懂,就发帖有贬有褒,除了自己出丑之外,还有可能形成误导,有必要讨论一下。网上有许多这样的帖子,一会儿贬个车,一会儿贬那个车,一看内容却是完全不懂汽车常识的自说自话,实在不好。

汽车安全实际上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个方面。主动安全就是尽可能不出事故,保证措施主要是制动系统和操纵系统,让驾驶员能够看得见各方面的情况、能够避开障碍物、能够刹得住车。这个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说。

被动安全就是一旦发生重大事故之后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保证措施主要是安全带、安全气囊和车架吸能设计。核心在于三点:一是保证乘员生命安全而不是让轿车撞不坏,二是以汽车变形为代价保证乘员的生命安全,三是轿车的安全性绝对不是要硬碰硬,绝对不是外壳越硬越好。

对于这三点,非专业人员既不了解,也不理解。举个例子就明白了。这与一个人从楼上坠下是一个道理。如果掉在硬质地面上,地面不会有损坏,但是人却受伤甚至失去了生命;如果掉在软质地面(比如软泥)上,地面被破坏了,人却是伤得不重甚至不会受伤。还比如,打篮球的人都知道,在接到球的时候,双手是要往后收缩一下的,这就是避免手腕受伤。轿车的被动安全也是这个道理,在巨大能量撞击下,让轿车有所变形(相当于楼上坠下掉在软泥上),消耗一部分能量,避免撞击时产生的巨大冲力全部传递到乘员身上,从而间接保护乘员安全。

这个目的是通过车架吸能设计而实现的。你看汽车撞击实验,关注的不是汽车损坏程度,而是车上假人损坏程度,因为汽车安全的核心是保护人而不是保护车,在人与车的关系上是舍车保人。汽车撞击实验的目的就是验证吸能设计能否达到目的,并从中找到改进的办法。这是一项重要研究,比较复杂,不再细述。

扫盲之后,再回到转帖者所说的上述事故上面,到底是君越对乘员保护强呢,还是爱丽舍对乘员保护强?不妨将转帖者描述的事实作一对比:君越的保险杠、中网、大灯等覆盖件已经全部报废,甚至粉碎了,看不到它们的踪影,防撞梁呈现粉碎式的损伤,但A柱和驾驶室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爱丽舍的车头损伤与别克君越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前挡风玻璃被撞破,前防撞梁基本完好,估计(注意这两字)发动机已经受损(这只是发帖者的猜测)。但是从转帖者转发的照片看,爱丽舍的A柱和驾驶室同样没有受损。

仅从(注意这两字)两车的损坏程度和对乘员的保护看,两车应该是半斤八两的关系,因为两车前部都被撞得面目全非,并露出了前轮。至于爱丽舍风挡玻璃破了,从图片显示的位置与破损形状看,有可能是被君越车飞出的零件所击中;至于君越车的防撞梁呈现粉碎式损伤,而爱丽舍的防撞梁基本完好,可能是因为两者采用的吸能方式不同。防撞梁变形或是粉碎,也是能够吸收能量的;防撞梁完好,表明爱丽舍吸能设计另有自己的方式,这都不是什么问题。

君越车与爱丽舍在被动安全方面真的是半斤八两关系吗,这是否定的。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从两车的大小和重量看,显然不是一个级别。君越是B型车,爱丽舍是A型车,前者外形尺寸是5018x1866x1459,后车外形尺寸是4427x1748x1476,君越更加“高大”。从整备质量看,君越1510kg,爱丽舍1155kg,君越多出355kg,是爱丽舍的1.3倍。从车梁尺寸看,显然君越车要粗,否则整个车就支持不住,摇摇晃晃,这相当于人的骨头更大。从三个方面看,君越车显然都处于优势地位,两者不在同一级别之上。

如何有人还记得动能公式的话,就知道运动着的物体所产生的动能与自身质量和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自身质量越大和运动速度越快,产生的动能就越大。君越这部大车去撞击爱丽舍这部小车,可见当时的动能有多大!又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可知,两车承受的动能或是作用力是一样大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两车损伤程度基本一样,你说是君越车更强呢,还是爱丽舍更强?这相当于一个高大个子与一个矮小个子相撞,最后两人受伤程度一样,你说谁强谁弱、谁实谁虚?这就是拳击比赛要根据选手的体重分为不同级别的道理。

好了,该归纳一下了。从轿车被动安全也就是对乘员保护角度看,核心内容不是看外壳硬不硬,也不是看轿车能不能被撞坏,而是看能不能有效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在这个方面,尽管每个车企采取的方式各有不同,但目的都一样,算是殊途同归——舍车保人。至于轿车的外壳,除了减少空气阻力这个作用之外,不过是一个装饰,是一个花架子,与安全性没有丝毫的关系。

从转帖者的观点看,他对别克君越与雪铁龙爱丽舍的倾向性是非常明显的。一是在事实上有所选择(前述已经点明)。二是把A级车和B级车两种不同级别的车放在一起比较,得出“这就是A级车和B级车的差距”这种不合逻辑的结论,这与货车和轿车相撞是一个道理。三是一边贬损“雪铁龙外壳明显比较脆弱”,一边夸赞“别克君越的翼子板没有明显的损伤,其车身用料是十分靠谱的”。

正因为倾向性明显,所以转帖才会得出“法系车在美系车面前不堪一击”这种让人惊讶的结论。不用从上述安全常识进行分析,即使从逻辑上就可以看出这个结论的荒谬性:一个车型中的一辆车不代表这个车型的所有车一个车系的一个车型不代表这个车系的所有车型一个国家的一个车企不代表这个国家的所有车企。可是,这个转帖的小编由一辆车的损伤情况而否定或是肯定一个国家的所有轿车质量,而且这种否定与肯定是建立在既是轿车安全知识盲又是逻辑盲的基础之上,其结论是否靠谱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