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至今的一道传家菜

民国至今的一道传家菜

《酥焖鲫鱼》属于鲁菜系,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名肴。

对我家来说,这是一道带有年味儿的传家菜,吃上这道菜,一家人才算过年。《酥焖鲫鱼》好吃但不好做,不仅准备食材工序繁杂,加工时需要注意的技术环节也不少。

首先在选鱼上就有讲究。要选长度在11cm到14cm之间的鲫鱼,太大或者太小都不好。个头太大,骨头不容易炖酥;个头太小,外形又容易炖烂。鲫鱼能买到鲜活的最好,刚死却新鲜的也可以,腮红鳞亮,开膛后腹肉嫩粉色,说明肉质新鲜紧实。

做这道菜,第一要义就是要“大佐料”,不要不舍得放。

葱要选中间最好的部分洗净切片。蒜得用颗颗饱满的,也切片。

如果吃得讲究的,那姜得先去了皮再切片。

撒配料前,要先在锅底扣一只硕大的平盘,为的是炖鱼的时候最下方的鱼不会糊锅。

然后葱姜蒜辣椒花椒大料就跟不要钱一样撒进去。而且是铺一层鱼,就撒一层配料。

叠得就像多层的汉堡包一样。

撒配料的同时,还得有佐料上的考究。过去祖上的长辈做这道菜时,还是民国的时候,市面上还没有生抽老抽之分,用的就是普通的酱油。颜色和味道听说都略微重一些。后来有了生抽老抽,做这道菜就开始用不同的酱油综合调味了。放的比例生抽多老抽少,生抽调味,老抽调色。等到了如今母亲为我示范时,又增添了蚝油进去,为的是进一步提香提鲜,同时也就减少了生抽的比例。

鱼类去腥要用到料酒(黄酒),市面上5元左右的都是酒精调和出来的,香气比较“冲”不够“润”,最好选用3年或者5年酿造的无添加的黄酒,做出来味道绝对好不少。

所谓“酥鱼”,就是鱼整体变得酥软,连刺都是酥的,可以和鱼肉一同吃下去,既补充了钙质,又省去了挑刺的麻烦。而做成这种酥香的口感,靠的是醋的巧妙运用。这道菜用的都是酱油、白糖、米醋等很家常的调料,但其所用的分量和比例,却蕴含着几代人对厨艺的理解和烹饪的智慧。

这道《酥焖鲫鱼》还有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炖鱼的火候。最好用砂锅,普通不锈钢锅也行,旺火烧开后转文火慢炖,盖锅盖时在锅边架根筷子,用来透气。

根据鱼的多少,一般要炖5到8个小时,对耐心和精力都是个考验。不过闻着满屋飘荡的香气,一切辛苦也都值得了。

做好的《酥焖鲫鱼》,色泽红亮,软而不烂。鱼骨酥香,鱼肉多汁。

而且有经验的人,都会耐心等到鱼肉放凉后再吃,比刚出锅热的时候吃,要好吃很多倍。

祖上太姥爷曾进入天津大学食堂掌勺,后来太姥姥习得这道菜,并一辈一辈传了下来。

如今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近百年的历史了。

今年我学得很认真,因为母亲语重心长地说:“明年这道菜,就该轮到你来做了。”

一道菜,一个家族,一段历史。

今年笔者认真学习了这道传家菜的手艺,在浓浓的年味儿中,体会了一个家族技艺的传承。

在此也衷心祝愿所有读者过年都有收获和成长。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