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改造丨胡陈粮仓 —— 流水的大乐之野,铁打的小白墙

民宿改造丨胡陈粮仓 —— 流水的大乐之野,铁打的小白墙

继山居岁月、小镇生活、苏州水乡之后,大乐之野来到了下一站-浙江宁海,在一片本该被人遗忘的地方,爆改了一处老粮仓。

大乐之野,是上古时代难以寻觅的美好之地,如今,它已成为我们追寻自然与自由的秘境。而这家由老粮仓改造的民宿,从纯粹的储物到隐于自然的栖居,就像一场超越时空的奇妙旅行。

老粮仓变身精品度假房Old granary turned into a boutique holiday home

大乐之野·胡陈粮仓民宿位于宁海胡陈乡大麦塘,这座上世纪的老粮仓,被设计师们改造成了民宿圈里的有一个“网红”,它既是宁海目前最大的精品民宿,也是“美丽宁海”评选的十佳民宿之一。

设计师利用闲置资源,通过改建提升,保留粮库特有的独立景观,打造别具风情、品位高端的个性化民宿,使之成为胡陈休闲旅游的一大亮点。

- 房子原貌 -

胡陈粮仓地处气势磅礴的天台山脉,房子四周山形绵延起伏,项目占地约5400 ㎡,由5栋1956年建造的单层建筑和两栋后期加建的二层和三层高的砖混结构建筑组成。

在改革开放前,这里是胡陈乡主要的粮食储藏和供应站,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自2006 年后,粮站的功能渐渐弱化,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粮仓虽然紧临交通繁忙的S215省道,然而周围群山环绕,非常宁静,走进老粮站区域,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一般。原来的建筑除了两栋为二、三层,其余五栋都是单层,是典型的粮仓建筑。

粮仓的窗户极小且平均距离地面2.5 m以上,开窗主要以通风为目的,不考虑采光功能,甚至为了满足储存粮食的需要而尽量限制光线的射入,和民宿酒店的功能相去甚远。

- 方案设计 -

项目场地围绕着一块三角形空地展开,空地的北侧和西侧是山,南侧是新建的泳池和作为餐厅的A栋建筑,东侧是C栋客房和围墙,它们共同围合着这片空地,形成一个仅供观赏的“内庭院”。

设计保留了原来粮站的主通道,这条4.5 m宽的通道随着老粮站建筑呈折线状,主通道的右侧为仓库改成的E栋民宿客房,左侧是新建造型新颖的B栋二层小楼和原仓库改造的A栋民宿大堂和餐厅。

为保证视野的开阔,民宿仅局部设置了两层的空间,其余均以一层为主;空间秩序通过入口庭院、B栋建筑、主次通道、较为封闭的内庭院、开敞的草坡有序组合,空间变化上既有分隔又不失关联与渗透。

从储物空间到对舒适度有很高要求的酒店客房空间,如此两个极端的功能转换成为本项目建筑与室内空间改造面临的一个挑战。如何使多栋新老建筑在一个非常紧凑的场地中保持关联,是本次项目设计思考的重点。

- 实景展示 -

改造后的民宿依旧背靠群山,视野开阔,整个建筑群依据地形呈L型布局,非常具有层次感。设计师谨慎的处理了原有建筑格局和场地关系,使得粮仓的总体风貌和空间感受得到较为完整的保留。

民宿的入口呈现着超现实的场所质感,抽象的"白盒子"正对主入口,空间上直截了当。建筑立面保留了原有毛石质感,形成了建筑与山地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了设计师对建筑与场地关系的思考。

NO.1 | 新老建筑,与山对话

原场地由一条主通道连接前后两个庭院及围绕着庭院的7栋老房,设计师在尊重现有肌理前提下,调整和梳理空间格局,让空间组合疏密相间,以便人在不同尺度中游走体验。

正对着大门口的是一栋新建建筑,它作为作为接待、会议和茶室等功能使用。新建筑的东立面在功能空间分界处作了一个折,进而形成围合空间,供人们停留交谈。

因为地域风貌淳朴,再加上远处的自然山景,新建筑在型体、体量和材料运用上,都尽可能的保持低调,用抽象简洁的几何来回应环境。

餐厅及其它公共辅助设施,则被安排在临近入口庭院的几栋老建筑中。餐厅北面是新增加的泳池,泳池面向视野开阔的草地和远处的山。

对于场地中6栋建筑的改造,设计师保留了原有结构体系,仅将所有在2.5米以上的窗户扩大, 并按平面布局的需求,有节制有选择的将部分窗户不仅水平方向扩大而且纵向扩大至2.5米以下, 这样增加了室内空间的舒适感。

在外立面的处理上,设计师将毛石上厚厚的白色涂料去除, 让毛石的天然色彩还原, 毛石以上的水泥轮廓仍然保留了白色涂料, 窗洞两边的砖墙上外挂深色的塑木墙板。 去除了涂料的天然石材的建筑与远处的山体似乎融为一体。

而对建筑边际线的处理以折线呈现,与背景山体岩石的刻凿痕迹有种相似感,同时建筑的人工性和自然的山体又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反差,相似与反差同时出现,仿佛是在默默地进行着一场对话。

NO.2 | 室内材料与尺度的调节

在室内外设计上采用了许多新颖的手法,比如入口处作为接待及会务的新建筑,设计师顺应着场地在接待与会议功能空间的分界处作了一个“折”, 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围合空间,引导游客前往接待室。

而北端的会议室,用了磨砂U型玻璃,隐约可以看到通向二楼茶室的楼梯。这种磨砂颗粒肌理,在建筑外立面上与细腻的外墙涂料和刷白的粗糙砖墙形成对立统一,也为室内空间增添了一些朦胧感。

在餐厅室内改造过程中,使用槽钢包覆支撑老木结构的构造处理,一方面加固了老结构的强度,另一方面正好解决了走线大量,最终呈现的效果又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了粮仓过去的旧模样。

餐厅中,裸露的木梁和望板,让老房子的整个屋顶结构一览无余,而洁白的墙体和浅灰色的地面现代感十足,两者对比鲜明而又协调统一。悬挂在横梁上的玉米棒子,颇有大丰收的喜感和粮仓的特色。

粮仓过大尺度的室内空间本身是个不宜用来居住的空间,设计师通过“盒体”嵌套的方式来化解室内单一性, 这些赋予了实用功能“盒体”满足了民宿客房功能上的要求,并通过对尺度的调节来唤起人的身体在空间中的知觉性。

与民宿餐厅的设计一样,设计师在客房天花上采用了老旧材料和结构暴露,置入了很多和日常尺度相近的盒子及使用界面,使客人在高耸的空间中找到一些“熟悉的日常感”,化解空间过高空旷的感受。

这种形式改变了通常用隔墙来区分空间的方式,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和具体性。在室内的材料的运用上,设计师保持了一贯的朴素自然的风格, 实木板,素面水泥,槽钢,乳胶漆,冷轧钢板有序结合使用, 营造出了室内平静温馨的氛围。

整个场地中最小的两间客房面对的是最开阔的景色, 我们在原建筑的西侧加建了阳光房和露台,满足了客房功能面积的需求也增加了这栋建筑的体量感和存在感。

新加建的阳光房和露台将室内空间水平方向延展至室外, 阳光房的天窗从视觉上纵向延伸向天空和远处的山景, 从不同的角度将远处的山景带入室内。

民宿的客房极大程度的保留了粮仓的特色,同时也营造了一个舒适安逸的休息环境;高大的落地窗视野开阔,在这里泡上一杯茶,便能慢慢享受着山中的那一份宁静。

- 结束语 -

从纯粹的储物到隐于自然的栖居,就像一场超越时空的蜕变。倘若要勾勒出生活最该有的样子,或许应该是干净的、简洁的,并留有时间印迹的空间。

民宿是近年来国内较为热门的建筑类型,在对粮仓这一独特建筑类型的改造中,我们输出的是轻简从旧的设计手法,这是对建筑过去的一种尊重,也是在传达一种清净的度假生活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