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10部纪录片代表了2018?主流叙事、创新表达都是关键词

为什么这10部纪录片代表了2018?主流叙事、创新表达都是关键词

导读:在“2018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的入围名单中可以看到,过去一年的纪录片创作在类型上进一步丰富,围绕家国命运的“大片”更接地气,而传统中的“小众题材”也逐渐走出自身特色。

文 | 多米

今年1月,由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光明日报文艺部主办,纪录中国理事会承办的“2018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系列推优活动”中,推选并公布了2018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入围作品题材、类型多样,由此可以一览中国纪录片在过去一年发展中的主要着力点。

时代主题特色鲜明

因为取材于真实的特性,纪录片通常在塑造国家形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无论是央视还是纪录片公司都积极行动,2018年国内致敬时代主题的纪录片不胜枚举。而在本次推优的10部纪录片中,有5部都是围绕国家形象、改革开放、革命抗战等相关主题展开。

这些作品不仅限于在传统电视频道播出,还有像《出山记》这样的院线纪录电影。从内容上看,五部作品中,《我们一起走过》和《西南联大》类似,都是以历史脉络为主线,通过真实的故事细节对历史进程展开梳理和回顾,分别讲述了改革开放40周年的进程和西南联大在战争年代保持风骨、薪火相传的传奇历史。

另外的三部主旋律作品,则体现了广电总局“记录新时代”的倡议和要求,从不同角度切入,讲述新时代下中国的发展状况。院线电影《出山记》讲述的是贵州脱贫攻坚的历程,从特定的小区域着手,具体展开一个省份的扶贫故事,带观众见微知著地认识国家的时代发展历程,具有历史意义;《极致中国》以自然美景入手,顺便展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态魅力,比较突出的是,节目以中外主持人合作,并共同参与探险竞技的形式进行,让观众在欣赏景色之余还能感受到更多的惊喜和趣味;最后《创新中国》则选择了目前最为主流的国家形象纪录片形式,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案例,展现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表现国家的科技实力,留下当代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拼搏进取”的一份影像记录。

总之,无论采取怎样的表现手法,对于当代中国在民生、科技、人文、自然等方面的展现,都是2018年纪录片的主要着力方向。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一年中,纪录片行业用作品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小众标签渐成气候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首次播出就取得不俗成绩。当时,美食纪录片的类别在市场中还没有被画出清晰的轮廓,《舌尖1》的热播让人们发现纪录片也可以这样亲民而生动;

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首播反应平淡,经过B站的发酵却一跃成为网络爆款,在人们感慨互联网影响力的同时,也对文博类纪录片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017年,电影《二十二》以超高的票房和话题度在各年龄层受众之间引起广泛讨论,以真实影像对话近代历史,再次唤起人们对于曾经伤痛历史的思考。

就这样,不再拘泥于保守的自然类纪录片,国内纪录片人在一次次尝试中逐渐找到了人文题材的一些落脚点。

在2018年的十部推优作品中,从《风味人间》《如果国宝会说话2》的身上,我们又见到了曾经这些“小众”标签的影子。当年或许还是摸着石头过河,而如今美食类、文博类纪录片已经发展出逐渐成熟的模式,观众对此也不再陌生,创作者在考虑人文题材时可以减少许多后顾之忧。

另外,为了呼应世界杯的举行,央视推出了纪录片《足球道路》,通过探寻法国、巴拿马、英国、西班牙、德国、冰岛等国家中足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透视背后的多元文化,在国内球迷中间获得了好评。

可以看到,国内纪录片镜头的关注领域正在逐渐丰富,更多的突破与探索还在路上。

如何更好地讲述生活?

纪录片的艺术形式进入中国之后,其题材的选择曾经经历了从先锋色调,转向底层书写的轨迹。对于鲜活个体的关注和刻画,一直是许多纪录片人希望实现的事情。

2018年暑假,关注平凡人物故事的纪录电影《最后的棒棒》《大三儿》票房表现并没有重复《二十二》的辉煌。然而,另一些从小人物入手展现人文关怀的作品紧接着出现,达到了相当的品质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本次名单中的电影《生活万岁》继续聚焦大城市中小人物的生活,用一段段普通人的人生故事展现生活本身的温暖和色彩,引起了广泛的共鸣,票房成绩比上述两部纪录电影翻了几倍。今年年初,院线纪录片《四个春天》同样收获好评。因此可以说,国内现实题材的纪录电影并没有持续滞于低谷,找到了面对观众真诚而有效的沟通方式。

另外,今年还有一网评极高的综艺黑马,正是巧妙地借力于纪实拍摄的形式。《奇遇人生》采取了纪录片和综艺真人秀结合的形式,每一集更换嘉宾,在未知的旅途中对明星进行同步采访拍摄。一方面,纪实的形式贴合了很多受众对明星真实生活态度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节目话题中涉及艺人本人价值观的内容在网络迅速传播发酵,几乎每一集播出后都有相应的话题度,导致《奇遇人生》的热度一度居高不下。

在这个案例中,借着综艺的外衣,纪实作品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也找到了一条爆款之路。虽然这种跨界的尝试刚刚开始,但不可否认的是,纪录片的样态正在更加丰富。

基于生活本身,是纪录片具备人文关怀的基础。对于纪录片如何讲述生活的尝试和思考,始终都是纪录片工作者不可忽视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