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刚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就试射“无限射程”超级导弹

美刚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就试射“无限射程”超级导弹

“我们没什么好隐瞒的,我们展现的是我们的成就。”在美国宣布启动中导条约退出机制之际,2月17日,俄塔社透露更多有关国产“海燕”超级巡航导弹在1月份试射成功的信息,提到它具有近乎无限的射程,其奥妙就在于内置小型核反应堆,被视为突破美国导弹防御、恢复大国军力平衡的“撒手锏”。俄国防部第12中央科研所首席研究员谢尔盖·佩尔采夫强调,“海燕”导弹的结构设计和材料工艺通过了飞行试验检验,“目前正在细化要求的基础上完善各组件的结构,同时还要继续完善制作、组装和测试导弹的技术流程,以保证工程质量”。《军火库》杂志编辑阿列克谢·列昂科夫特别提到,“海燕”属于战略导弹,不大可能投入常规作战,正因为反应堆采用核燃料,因此战斗部也势必采用核弹头,旨在精确摧毁敌战略基础设施。

图说:“海燕”巡航导弹车间。

不是新鲜货

从俄罗斯红星电视台之前发布的画面看,以镜头里的科研人员为参照,“海燕”长度应超过10米,弹径大约1米,显然只能由大型平台发射,而它还是采用有翼的气动布局,更多瞄准大气层内飞行,但列昂科夫强调“海燕”也实施高空飞行,节省燃料(即便有反应堆),延长续航力。他指出,正因为射程和续航力的“不可思议性”,“海燕”具有较强突防能力,它能选择多边的航路,令敌人任何防御变得千疮百孔。“在导弹领域,西方军工业没能发展出‘海燕’这类导弹,因为他们没有造出能在大气层内以及太空中工作的小型反应堆,总之,如果没有这样的‘心脏’,一切都是枉然。”列昂科夫如是说。

图说:“海燕”巡航导弹。

但美国詹姆斯·马丁不扩散核武器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助理乔舒亚·波拉克指出,弹载反应堆没什么奇妙,早在60年前的“冥王星”巡航导弹项目上应用过,其要害是弹载反应堆小型化及其与推进系统的集成模式。就可行性方案而言,主要有反应堆与直接循环涡喷发动机、或与间接循环涡喷发动机集成的方式,前者是空气由发动机前段吸入,直接流经反应堆核心加热,取代常规发动机的燃料燃烧,之后被加热气体穿过涡轮,带动压气机工作,废气从尾喷口喷出,并由此循环往复,后者的原理很相似,只是空气穿过的是热交换器而非反应堆本身,反应堆产生的热量由工作液(液态钠或高压水)带至热交换器处,理论上能传送更多热量,提升系统的效率。波拉克认为,无论选择哪种,“海燕”所用反应堆的小型化和密封性都将是巨大的工程考验,“仅仅一次成功的试射不能说明问题,况且俄方认可的成功指标是否被外界承认,恐怕也是个问题”。

问题多于答案

俄罗斯普里马科夫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萨韦利耶夫说,尽管俄总统普京在2018年3月的国情咨文中把“海燕”列为六大尖端武器之一,但依然缺乏证据说明它的军事和战略价值,况且还有能进行部署的弹头数量问题。萨韦利耶夫认为,“海燕”导弹哪怕部署,其数量不会“多到颠覆战略平衡的地步”,毕竟它受到《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监管,该条约签署于2010年,规定美俄部署的战略弹头和炸弹不得超过1550枚。对各方来说,运载工具也有700件的部署上限。萨韦利耶夫指出,考虑到俄财政困境,可预见的将来,“海燕”导弹即便服役,都不可能多到扭转“俄弱美强”格局的地步。但他觉得,这些导弹可能影响地区政治局势,“如果证明核动力导弹很有效,别的国家可能也会起而效法,导致国际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图说:”“先锋”弹道导弹。

波拉克则从技术上质疑“海燕”导弹的存在意义。弹载反应堆具有许多现实技术从未遇过的要求和特性,首先是如何保证发射维护平台及其人员不受核辐射伤害,“要是地面核电站或核动力舰艇,反应堆外面都有厚厚的防护壁,但总不能在寸土寸金的导弹里修厚墙吧”。其次,水平再高的国家,提炼核原料时仍无法确保品质绝对稳定,意味着反应过程难以控制,常常放射出强大的辐射和热量,如果批量生产“海燕”导弹,就必须找到非常稳定的核原料,这是不现实的。第三,一旦导弹在寿命期限内发生动力故障需要维修,必须先要花费漫长时间对其实施辐射清除,否则没人能够靠近。最后一个无解的课题是,如果核动力导弹在天空发生故障或遭攻击坠毁的话,对地面造成的核伤害难以估计,尤其是落在己方境内,这还没算导弹喷出的尾焰是带放射性的,说得直白点,就是导弹尚未飞到敌国,恐怕就把自己的空气彻底污染了。

不在使用,而在威慑

事实上,鉴于导弹属于“一次性武器”,美国自从1962年抛弃“冥王星”核动力导弹项目后,就从未考虑过导弹核动力化的念头。倒是据美国《国家利益》报道,美国军方曾收到过核动力无人机方案,由它们携带精确制导空对地弹药实施对时敏目标的常规打击任务,或充当战略武器的监视传感器。但美军终究给这个奇葩想法说“不”,因为一个理由就能把这种方案送入冷宫——如果这样一架无人机被黑客操纵,被迫撞毁,或被改变方向去袭击另一个目标,该怎么办?同样的道理,没有万全把握的核动力巡航导弹一旦部署,“太阿倒持”的危险远大于“一剑封喉”的概率。

图说:“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发射。

可是俄罗斯地缘政治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康斯坦丁·西夫科夫提出另一种思路,普京当初公布六种匪夷所思的新武器,目的不在使用,而在威慑,“一旦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必将不顾一切地发展‘海燕’‘先锋’等可变射程战略导弹,届时就连导弹上升段飞行都不确定,无疑大幅增加美国反导拦截难度。如果防御变得毫无意义,那么华盛顿才会认真倾听莫斯科的意见。”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约翰·海登坦言:“美军没有阻止俄新式导弹的任何办法,这些能携带核弹头乃至自带核动力装置的导弹如果逼近,即使有50%的拦截成功率,还是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巨大灾难。”

图说: 俄罗斯总统普京懂得“实力语言”。

客观上,俄罗斯密集发布新式导弹,仍可视为谋求与美国妥协的政治努力。如果俄美就“后中导条约时代”的安排形成共识,那么“海燕”巡航导弹、“先锋”远程弹道导弹将与“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组成轻重搭配、远近结合的新一代战略打击系统,只与美国战略核力量抗衡。如果美国坚持退出中导条约,“海燕”“先锋”将主动缩小射程,降格为战略战役导弹,与“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搭配,组成彻底覆盖从欧洲到中东的快速打击系统,成为极具破坏性的“导弹集群”,抵消美国及北约的常规军力优势。

总之,导弹之所以成为俄罗斯的“新语言”,是因为美国越来越不想听苦口婆心的“传统外交俄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 | 新民晚报记者 吴健 特约撰稿人 张韶华

编辑 | 包雍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