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诸葛亮的黑历史

细数诸葛亮的黑历史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人物,其一生为了蜀汉朝廷尽心尽力、勤勤恳恳,直到他去世才停止,这一举动也感动了无数后世文人墨客。不过人总是难以成为完美之人,诸葛亮虽然在小说中被塑造的如同是天神一般的存在,但实际上,真实的诸葛亮不是天神,他也是普普通通会犯错误的人,他只是无法挣脱时代的局限性,也有很多缺点和黑历史,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1、主张杀刘封


看过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刘备在还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收养了一个儿子,他就是刘备的义子刘封。刘封一生为刘备征战无数,但仅仅因为嫡子刘禅出生后,刘封可能会威胁到刘禅的地位,就被诸葛亮谏言杀死了,斩杀的理由是没有及时救援关羽。

但实际上,上庸的主将是孟达,刘封不过是副军将军,在孟达明确反对的前提下,刘封是无法调动军队的,何况当时上庸一带刚刚占领,刘封很难抽出有限的兵力去救援兵败的关羽,这的确是事实。而在孟达反叛后,刘封依然坚守城池与孟达交战,不接受劝降,直至兵败后自行返回成都。这一切都表明,刘封对于蜀汉对于刘备始终是忠心耿耿的,他的罪名远远达不到被处死这么严重的程度。同时,对于原本人才就不多的蜀汉来说,刘封作为逐渐成长起来的年轻将领,是蜀汉未来的希望。只是可惜的是,诸葛亮觉得到刘封过于刚强,若是刘备仙逝之后,蜀汉刘禅继位,恐怕难以控制刘封,所以劝刘备为刘禅铺路,将刘封除掉,以免将来成为刘禅的绊脚石。在刘封被赐死之后,刘备突然回过神来,念及当初的父子情分当即大哭流涕,可是终是无力回天,为时已晚矣。

2、纵容法正


法正是从刘璋阵营投靠到刘备阵营中的,能力强,但缺点是心胸狭隘,极具报复心,据《三国志》记载,法正在做了蜀郡太守后,越发的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很小的恩情和私怨,都必定给予回报或是报复,因此害人无数。按说这种挟私报复行为,对于一向主张法纪严明的诸葛亮来说,是决不能容忍的,但诸葛亮在得到法正乱纪的行为后,居然说了句“以前主公你被困在荆州之时,在北边有曹操虎视眈眈,在东边又有孙权蠢蠢欲动,不过还好有法正的辅佐,这才能得到如今的自在安宁,所以法正算是大功臣了。所以如今怎么能制止他限制他的自由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说,法正对蜀汉有功,不应该禁止他发泄的行为。

3、刻薄百姓

诸葛亮一生都致力于北伐,恢复汉室,平定中原,直至病死在前线,这的确反映诸葛亮是一位贤臣、能臣、忠臣,但另一方面,战争的最大受害者却是蜀汉的百姓。原本是天府之国的四川地区,在诸葛亮主政期间,蜀汉连年征战,导致蜀汉国内百姓深受其战乱的剥削,土地更是因为壮士服兵役而荒废了。就连《三国志》都评价说:“诸葛亮辅助执政期间,刑法条令太过严峻,施法有太过急率,而且连年征战太过剥削老百姓了,因此无论是坦坦荡荡的君子或是遮遮掩掩的小人,都对他心怀怨气。”当然,这个算不上是诸葛亮的黑历史,毕竟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人物,他的思想境界超脱不了那个时代,在效忠主上的理念下,忠于皇帝、为刘姓江山打拼才是正确观念,至于百姓是否疾苦,并不是当时的评价标准。

4、南征的失败

5、

在七次擒拿孟获时,让诸葛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发挥的淋漓尽致,但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南征,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南中地区钱粮兵员。南征的成功,不仅让蜀汉获得了更多的粮草军械,也获得了无当飞军等能征善战的少数民族兵员,但结果却是让南中地区的民生更加凋敝,最终激起了更多的反抗。就在诸葛亮南征结束后,南征时任命的官吏全部都起兵造反,杀害当时镇守南中的守卫和将士们。自从丞相诸葛亮讨越平定嶲郡、高定之后,蛮夷们都开始起兵造反。所以,当蜀汉灭亡之际,刘禅打算逃亡南中的时候,谯周一语道破“丞相诸葛亮南征能够胜利是因为兵力强大,蛮夷被逼的山穷水尽,最终为了保住性命不不得不投降,归顺我蜀汉朝廷。后来又因为要给我蜀汉大军供给粮草、兵马,南方蛮夷无一不对蜀汉心怀怨气,都说丞相是祸国殃民之人啊。”这虽然是谯周为投降造势,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南中这个地方的确对蜀汉没有多大好感。

最后,以上所谓的黑历史都是用今天的评价标准来说的,但放在古代,诸葛亮的行为却是一位忠臣贤臣所应该做的,所以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标准和眼光来责备一位古人,毕竟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和任务,而这些在时代里闪耀的人最终是有着推动历史和文明进步的使命以及任务,这其中的重要性不是我们所能够评价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看历史时要拾取好的一面,免摒弃坏的一面的缘由,所以也只有以一个鉴赏者的眼光去看史书,明其瑕疵,知其华美,才可以真正的成为一个与古人交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