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酒店改造丨这家时尚酒店内部,有你想象不到的老北京胡同风景

民宿酒店改造丨这家时尚酒店内部,有你想象不到的老北京胡同风景

城市最美的风景在哪里?它,往往就藏在弄堂里巷里,那些居民交流的日常耳语、邻里往来的柴米油盐,都成了最让人怀念的记忆。

在北京,真实丰富的平民生活,就在胡同里。老北京的胡同,不仅是交通的衢道,还是城市的脉络,有人间烟火气,也有时代的风貌,数百年的生活景致就在那里。

如今,随着商业的发展,这种风景因为高楼大厦的兴建而渐渐消失。然而,有一家精品酒店,却将北京旧有的胡同风景融入空间设计中,它便是位于新鲜胡同的“新鲜酒店”。

一个根植于胡同文化的精品酒店

新鲜酒店位于北京中心地带,东城区东二环路银河SOHO的转角处。这个低预算的酒店临近新鲜胡同,处于大面积的传统四合院胡同区,但现在,这些胡同的入口大多被新建的商业建筑所遮挡。

这个1000平方米的酒店曾是一间传统的宾馆,共两层,一楼是很普通的酒店大堂,二楼被机械化地隔成若干小房间,光线昏暗,和所处的胡同社区环境氛围相去甚远。

在北京,丰富的胡同文化和生动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地被高盈利和千篇一律的房地产所取代。而新鲜酒店的设计改造,则是努力将胡同的气氛和历史融入到其中。

酒店的主题是“恢复记忆”,于是设计的重点放在周围社区的传统形式和材料上。酒店的主立面整合了传统胡同的一种反向的形式,一堵巨大的砖墙内切割出胡同的剪影,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将阳光带入休息室和大厅。

正面一个醒目的酒店标志,黑砖、天然的木头和玻璃反射出周围的胡同景象,玻璃立面是一种对外开放的姿态,邀请客人进入酒店。同时,这种内挖的入口空间很容易给人一种安全感,让住客自然而然有到家的感觉。

往来的路人可以看见室内的一派悠闲自由的风景,演绎着胡同作为公共空间,人们在屋子前休息聊天、打牌甚至跳舞的画面;这种邀人入内共襄盛举的场景,增添了不少亲切感。

进入到酒店,砖块与木料向空间内部延伸,在过道一侧还安置了一面绿植墙营造出胡同的街景氛围,表达着新鲜酒店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绿色生活方式设计的专注。

有意思的是,设计师将内部走廊设计成巷子里的胡同过道,在沿途也摆放了植物,使得内外空间原本不同的氛围被逐渐淡化,如此一来,犹如酒店自身创造了一条胡同。

过道一边是铺着青砖的墙,一边是一小木房子,里头摆上桌椅,这感觉就跟胡同大杂院居民回家一样。在小过道里走着,从邻居的窗前走过,身边还有邻居种的花花草草。

走廊的灰砖搭配木造屋件与墙面呈现强烈对比,有种路边露台的错觉。入住后让人不自觉地想起在胡同里散步,从而让住客体验到悠久的胡同历史和现代的混合感。

胡同的感觉一直延续到酒店里面,前台也是在一个小木房子里,就像是房东的家。住客在房东家领了钥匙,然后在胡同里找自己的屋子。

酒店一楼作为旅馆的接待大厅、休息区以及公共空间使用。由一楼通往二楼的楼梯,用浅色木板纹地砖和暖色调的木板,还有灰色墙砖互相映衬,让空间温馨有温度又不是历史感。

两层小楼虽然看起来被灰砖与木料包裹,但实际有着出众的采光性。开敞的木格栅和天窗确保楼梯区域明亮,而隐藏的照明设备则会在夜间提供充足光线。

二楼是一个长达50米的走廊,与普通宾馆的冗长乏味不同,这里沿着走廊布置了许多小房子,为客人提供了多种的娱乐休闲、工作和会议空间。

在这里,可以交流唠嗑、打破陌生人之间不熟悉的尴尬;营造聚会场所、公共场所或邻里胡同氛围的是整个酒店的核心想法。

走廊的左右都有房间,为增加公共区域和客房的面积,设计团队将房间的数量减少到50个,并将休息区域重新布局。

酒店的客房以温暖没有攻击性的实木为主,明亮白墙与木质家具相结合,营造简约现代的住宿环境。

全木质的衣柜和桌子简洁有格调,细细的木栅格透着中式家具的韵味;整体的风格可以说是非常轻盈的古香古色,安静且温暖,窗外的阳光洒进房,自然的气息氤氲在房间里。

结束语

老北京的胡同,不仅是交通的衢道,还是城市的脉络,有人间烟火的气息,也有浓郁的时代风貌,数百年的生活景致就在那里。更重要的是,可以让现代人温故知新。

新鲜酒店将老北京的胡同风景融入空间设计,保留了对这座城的记忆。它的存在也希望能成为这座城市的提醒:地方的建筑与文化形成久远,应该是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石与之共存,不该被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