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价格连续四个月下滑,难道居民手头真不宽裕了?

居民消费价格连续四个月下滑,难道居民手头真不宽裕了?

如果冬天很冷,我们保持温暖的方式是人造取暖,然后静等春天的到来。

春节刚过,真正展望2019年经济行情的数据陆续出炉。而对于广大劳动群众来讲,物价的波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能管窥经济运转行情。

最近关于物价的数据是居民消费价格CPI指数,从我个人的实际感受来说,春节期间的猪肉价格不高,水果不便宜。

1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数据显示并不理想,这不仅反映出物价放缓,消费市场不活跃,市场总需求有待提振(春节假期消费增速首次跌破个位数,同时创下8年来新低),而且重要的是,这项数据与央行的货币政策挂钩,造成货币宽松力度将要加码?

居民手头真不宽裕了?

在小城市,一般手里有点闲钱的青年都会在临近年关买车,一是过年走亲访友方便,二是彰显自己的经济水平。汽车消费在国内貌似是第一大件消费品,(房地产归为投资),汽车消费的行情波动不仅反映出居民消费意愿,更能反映出经济行情的走势。

引人注意的是:从今年1月份乘用车销量数据来看,汽车消费市场继续萎靡不振。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乘用车销量为202.11万辆,同比下降17.71%,降幅较上月进一步扩大;环比下降9.5%。创下近七年来的最大降幅,同时也是连续七个月负增长。1月份汽车销量237万辆,同比下降15.8%。

数据不仅反映出汽车消费市场的寒气逼人,间接反映出国内消费市场并不乐观。而消费一直是作为拉动国内经济的马车,其对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

从汽车消费市场大幅下滑的因素来讲,主要包括国内经济在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后,国内汽车市场消费具有饱和的趋势,(这里的市场饱和不是指增量饱和,国内汽车市场增量空间是很大的,但是既有消费能力又有消费意愿的人,出现了饱和)。

另外,于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也存在关系,消费的前提之一是收入预期,当经济不太景气时,往往冲击到收入预期,从而抑制了消费的潜力。

对于此,在此前发改委,工信部等十部门印发推动消费增长方案时提到:多措并举促进汽车消费,更好满足居民出行需要。(“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构”等具体措施)。旨在为促进汽车消费市场增长做出努力。

相对来说,当前国内整体消费市场并不是很乐观,消费市场很广阔,基础也很具有优势(超过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但是受到一些众所周知的因素,消费潜力并没有完全被挖掘出来。

然而就这样的环境下,消费目前依然成为拉动国内经济第一引擎,之所以消费成为第一引擎,原因是投资和净出口这两架拉动经济马车的疲弱衬托出来的。

当然,从拉动经济的增长角度来看,消费的可增长空间更大一些,效果更健康一些。在经济下行周期环境下,能让消费变得更活跃,需要“变相”的增加居民收入,包括现在的财政减税降费,为个人减税相当于变相的增加了收入。

另外,还有一些商品政策补贴也能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当然,能促进消费的是通过经济发展来提高居民收入,所以说,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才是硬道理。

提高居民收入迫在眉睫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增速比1-11月略低0.1个百分点。

从这项整体的消费数据来看,消费在历史低位徘徊,消费市场并不是很乐观,另外,去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8.2%,增速比11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终结了连续2个月的下滑态势,表现出消费有所企稳,但尚需进一步的发力,以此通过消费需求端来带动经济发展。比较有意思的是,人人都想消费,不仅满足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能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消费降级”的市场讨论让现实很骨感,钱袋子不够宽松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从根子上讲消费的前提是收入及收入预期。在国内经济数十年的发展中,最新的数据表明,国内拥有超过4亿人口的中产收入群体,以及人均GDP收入接近1万美元。这一方面说明,一部分人的收入情况是比较乐观的,另一方面说明,国内消费市场非常广阔,强大国内消费市场是具有底蕴和基础的。但为什么当前消费市场还是不够活跃呢?

还是要从收入和收入的预期来下手,具体来说,目前有些刚性商品对收入形成挤压,从而对消费形成挤压,从另一个维度上讲,对缓解商品对消费的挤压,便是曲线提高收入,进而促进消费。

对于多数人的预期收入来讲,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从而让一部分人对收入预期并不看好。从经济发展对收入预期的角度来看,目前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在实施有效的措施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带动经济发展,企业更好发展,有利于提高劳动群众的收入。

整体来讲,想要让当前消费市场保持更加活跃,让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大,那么就当前的经济环境而言,提高居民收入迫在眉睫,(注意,这里是指提高中产及以下群体的收入,当然,现在很多经济政策也是有益于提高居民收入。)。

提高居民收入可以从挤压消费的刚需商品入手,挤压消费的三大刚需商品是哪三种?这是一道送分题。另外,是从拉动经济角度入手,这方面已经取得很多成绩。

更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收入,以此来拉动国内的消费市场,不仅可以对冲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更会让国内经济迈上新台阶。这些事情一直在做,包括“房住不炒”“药品带量采购”等等,所以说,国内经济未来可期。

从物价到货币宽松力度将要加码

近日,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9%,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1.3%,服务价格上涨2.4%。1月CPI同比增长1.7%,为连续四个月下滑,创一年新低,同时也是为连续第二个月处于“1时代”。

这么看下来数据就比较有意思了,1.7%的同比增速虽然处于温和通胀,但放缓的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尤其是在临近春节之际,按理说应该受到春节因素的“加持”,物价应小幅上涨,然而却并没有。从个中物价情况来看,该月同比涨幅比较大的是羊肉,上涨12.7%,而猪肉价格同比涨幅-3.2%,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涨幅为-6.1%,油价的下降减轻了运输成本,让很多相关商品价格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物价的波动与央行的货币政策相挂钩,一般来说,当市场通胀压力较大时,央行会通过货币紧缩的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当市场通货紧缩或者是没有通胀压力时,央行会通过货币宽松的政策来刺激市场,尤其是在经济放缓叠加通货紧缩的时候,货币宽松的力度往往会加码,刺激来的更猛烈些。

从当前的我国经济发展行情和通胀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经济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合当前CPI指数连续四个月下滑,1月PPI同比仅为0.1%,距离PPI通缩只有一步之遥。市场需求端并不是很活跃,CPI指数难言有回升的趋势,造成通胀压力不大,反而市场担忧市场通缩的到来,经济行情和市场通胀情况均给货币宽松带来有利条件(美联储释放鸽派信号也是有利条件),接下来在应对措施中,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即货币宽松力度存在加码的可能。

说到这里,需要就国内的货币政策引申一下,即当前的货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银行里并不缺“钱”,关键是钱往哪里流?

过去承载着货币流动性的领域是投资中的基建和房地产,(过去一段时间国内高速发展取决于负债驱动投资的路径),而现在,这两个“用钱大户”受到多方面的制约,承载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好的愿景是钱流向实体经济中的制造业,尤其是带有技术含量的制造业,这样不仅能带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且有利于企业调结构转型,目前正在向这方面领域前进,但是看起来规模和需求并不是很乐观,而且时间上和进展上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