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收取二维码使用费?真相究竟如何!

日本要收取二维码使用费?真相究竟如何!

如今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移动支付”,早已成为了世界人民的焦点。而支撑着移动支付存在的就是所谓的“二维码”,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高楼林立的城市之中,随处可见二维码的身影,毫不夸张的说:二维码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可是很少人知道,被中国人运用到极致的二维码实则是日本人的发明,而最近有传言说:日本将要收取二维码使用费。究竟真相如何?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二维码的“前世”:来自生产现场的声音

二维码之父:原昌宏

现在被广泛使用的二维码,是为了汽车部品生产工厂和配送中心开发的。真正开发二维码的是一家叫做“DENSO-WAVE”的公司,这家公司是从世界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DENSO(电装)公司分离,如今名为DENSO-WAVE。二维码又称QR码,QR的英语是“Quick Response”。从此可见,QR码是为了高速读取信息而开发的。指挥二维码开发的是一名叫做原昌宏的人,早在1980年代日本的制造业、物流业以及零售产业就开始广泛地使用“条形码”。根据原昌宏介绍:进入了90年代,日本的制造现场开始追求“多品种少量化”的生产模式,这就需要更加细微的生产管理,而作为管理基础的条形码已经无法满足当时的管理需求。简单说明一下:

条形码:条形码分为JAN(EAN、UPC)、CODE39、CODE128、NW-7、ITF等多种形式,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就是JAN CODE,在日常销售的商品之上都会有。只不过其容量有限,有些只能储存数字和简单的字面以及符号;QR码:OR码的容量要比条形码大很多,只存储数字的话最大可以存储7089文字;英文可以存储4296文字;汉字可以存储1817文字;从组合来看,二维码更能够在多场景来运用。

1992年,在电装公司开发过条形码读取器和光学文字识别装置(OCR)的原昌宏听取了现场“希望更快读取条形码”的想法,开始着手进行研究。当时电装生产现场为了突破条形码容量的限制,将多张条形码贴在同一张纸上进行操作。然而毕竟存储空间有限,作业人员一天扫描1000余次条形码,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最初原昌宏将目光聚焦在改良扫描装置之上,但是随着研究的进行,他深感“只是改变读取速度无法真正的解决问题”。于是决定:开发一款能够存储更多信息,更加快速的,并且可以对应汉字存储的条形码。

二维码的“前世”:历时一年半的开发

二维码在日本又称为“2次元コード”,直接翻译就是“2次元码”。条形码是横方向开展,又被称为“1次元码”,现在二维码的特征是可以在横竖两个方向存储信息。最初原昌宏的开发团队只有2个人,他们面临最要紧的课题是:如何高速且有效的读取二次元码上的信息。与一次元码相比,二次元码的位置更难识别。于是原昌宏就想到:可以在二次元码之上做一个定位标识,通过该定位标识“告诉”扫描仪二维码的读取位置。他在二维码的上方两边和左下方做了三个四方形,通过该四方形的位置让扫描仪定位二维码的存储信息的有效部分,从而正确且有效的读取到二维码信息。如果细心的观察,你会发现:传统二维码的上部和左下方都会有正方形的标识,那就是“定位模块”。

但当时却出现了另一个难题困扰着原昌宏,那就是:要将定位模块做成什么形状?如果二维码之上有或者旁边有相同形状的图案的话,同样会对读取造成困难。因此,为了避免读取器无法识别,定位模块必须是独一无二的形状。鉴于此,原昌宏和其团队开始研究杂志、包装箱以及宣传单上的印刷比例,他们调查了无数印刷品,得出了现在印刷时“最不常用的比例模式”,那就是:1:1:3:1:1。如果读者手边有可以测量的工具的话,完全可以自己操作一下,二维码边角的四方形无论从哪个方向进行测量,其黑白部分的比例都是1:1:3:1:1。通过一年半的开发和研究,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原昌宏团队终于开发出能够高速读取的二维码。

最初的二维码在生产现场被广泛的使用,相对于原先的条形码而言,二维码有着“天生的优势”。在生产现场经常会出现油污或者脏污,二维码即便是被遮盖或者破损,只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就不会失效。而条形码则不同,如果粘上污迹,条形码就无法读取,所以花费在重新打印条形码上的时间也非常之多。同时二维码更加便利的高速读取性也让现场的操作人员倍感便利,生产线上流动的产品的方向并不固定,读取角度每次都不相同,有定位模块的二维码完全攻克了这个难题。原昌宏对于开发二维码一事,这样评价到:在此之前,我们开发过条形码、OCR以及各种图像识别装置,所以积累了很多图像处理、文字识别等相关的技术,有了这些的积累才有了如今的二维码。

欧洲专利局从2006年开始,设立Popular Prize大奖,为了表彰在推进技术、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发明,但是获奖的都是欧洲发明家。随着二维码迅速发展,被全世界范围的人广泛认知,2014年Popular Prize大奖竟花落日本,可见二维码的影响力当真深厚。

公开的二维码专利

提到中国二维码的蓬勃发展,那就不得不说一说一位名为“王越”的人,他被媒体称为“中国二维码”之父,某家媒体这么形容他:王越是中国最早进行二维码创业的人,也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推动二维码技术研发、最早向海外出口二维码引擎的人。那么可能会有人问,日本人发明的二维码会不收取专利费用吗?原昌宏团队发明了二维码以后,确实申请了专利,现在依然可以查到。

日本专利第2938338号:二维码专利(后续称①号专利)日本专利第2867904号:二维码读取装置专利(后续称②号专利)日本专利第3716527号:二维码读取方法专利(后续称③号专利)

上图是日本专利厅公开的①号专利信息,如今二维码的专利已经公开,时间是1995年10月3日。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申请专利成功的日期是1994年3月14日,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公开专利,可见电装的开发部门最初就不打算收取此专利的专利费用。

上图是日本专利厅公开的②号专利信息,公开日期为1996年7月12日,申请日期为1994年12月26日,时间间隔不到两年。

上图是日本专利厅公开的③号专利信息,公开日期为1998年8月7日,申请日期为1997年1月28日。

DENSO为何公开专利?公开专利不收费吗?

DENSO-WAVE AUTO-ID营业部推进室课长田野敦

讲到现在或许大家都明白了二维码的为何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那么历史一年半开发研究的成果为何会选择公开呢?公开的专利会永久不收费吗?现任DENSO-WAVE AUTO-ID营业部推进室课长田野敦针对二维码公开专利一事这样说到:(当初は)QRコードを読み取れるリーダーを売るのが主な目的で、QRコードでお金を取ろうとは思わなかった。(最初)主要想卖读取二维码的机器,并没有想过靠着QR码挣钱。不过QR码免费使用,也必须要符合《ISO/IEC 18004》所规定的范围,如果超过该范围的话,同样会对DENSO-WAVE造成侵权的行为。中国的二维码扫一扫的专利拥有人是凌空网创始人徐蔚,2014年时日本已经有了2万多个关于二维码相关的专利内容,但是并没有一个与二维码扫一扫专利冲突的,所以二维码扫一扫并未对日本的专利构成侵权的行为。换句话说,中国人无需在二维码业务上为专利费买单。

专利是一种“权利”,而非“义务”,所以公开不公开全看发明公司或者个人的意愿。其实日本公开专利促进产业发展的事例并非DENSO一家,其中代表的例子就是松下幸之助公开收音机专利。昭和7年,松下幸之助从发明者手中收购了收音机重要零部件的专利,他并未一家独占而是公开于世,促进了日本收音机产业的快速发展。

结束语

网上所讲“日本二维码收费”一事,其实属于传言而已。在日本DENSO的官方网站之上,有下面的宣言:QRコードは国家規格や国際規格で規格化されており、誰でも仕様を入手することができ、かつ規格化されたQRコードについては、デンソーウェーブが保有する特許(特許第2938338号)の権利行使を行わないことを宣言しています。(翻译大意:QR码如今已经成为国家规格和国际规格,无论是谁都可以拿到这种规格。同时在此宣言,拥有专利的(专利号:第2938338号)DENSO-WAVE公司不会行使专利相关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