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背后的“网红大爷”:创收23亿、走遍9371间房,让600年故宫惊艳全世界

故宫背后的“网红大爷”:创收23亿、走遍9371间房,让600年故宫惊艳全世界

文|阿一

今年的元宵佳节,600年历史的故宫如同空中绽放的烟花——红爆了!

这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以来,首次开放夜场——“紫禁城上元之夜”

为了这场等待了一个世纪的视觉盛宴,上千万观众摩拳擦掌,为了3500张门票“决战紫禁之巅”。

一经开票,官网崩溃,甚至有网友愿出4000元求票。

可惜千金难买千年情,无票群众只能转战故宫背后的景山,抢占最佳观景区。

正月十五,紫禁城中,千门开锁万灯明,万人簇拥动地京。

宫墙深深,仿佛有一个声音:“这个地方,已经好久没热闹过了。”

城墙之上,有一老者,鬓发花白,俯瞰花灯映照下的72万平方米故宫,眼神里有感慨、慈祥和坚毅。

老者名叫单霁翔,是故宫博物院的院长。

600年的故宫被打扮得漂漂亮亮,64岁的单霁翔却朴素到了尘埃。

一双老北京懒汉鞋,下身老布裤子,上身白衬衣,脖子上挂着工作证,一副看门老大爷的打扮。

用单霁翔自己的话说,他是中国最大四合院的看门人。

生于四合院,长于四合院,单霁翔的血液里流淌着深深的四合院情结。

自1954年7月单霁翔出生之时起,一家人辗转搬家四次,北京城里各式各样的四合院住了个遍。

扶着东四块玉的青砖墙学步,坐在大门巷胡同的大门槛背书,又在美术馆后街的传统四合院里迎娶了他的新娘。

八十年代后期,单霁翔一家搬进了故宫旁的第四座四合院。那时单霁翔35岁,是一个中国建筑史的教书匠,也是5岁孩子的父亲。

周末,他总是带孩子去“皇上住的地方”玩,孩子在玩的时候,单霁翔在给故宫的各类细节史料拍照研究。

到了第五次,孩子再不愿意去了。

而醉心历史与古建筑的单霁翔却在冥冥之中与故宫博物院结下了无尽的缘分。

在进入故宫工作之前,单霁翔做了十年的文物工作。

“不是在考古挖掘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几乎全年无休。

深埋地底的文物终有一天会输给时间,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遗产岌岌可危,单霁翔不容许自己有片刻停歇。

如今的故宫日新月异,一副欣欣向荣之态,七年前的故宫却遭遇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灭顶之灾”

2011年5月8日,故宫发生失窃案件,引发公众对于故宫安保的质疑;

58小时后,案件侦破,故宫向公安机关赠送锦旗“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其中“撼”字应为“捍”,错用与否引发各界争议;

5月11日,有记者爆料建福宫成私人会所;

5月19日,有消息指出,因怀疑泄露故宫建福宫修建豪华会所的机密是内部人所为,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除了所有员工。

短短九天时间,故宫博物院深陷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解雇门,长达80年的腐朽管理体制终于蛀塌了民众心中的信任。

如果前两者还停留于网络争议的层面,那么后两者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同年7月4日,国家一级乙品“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人为原因严重受损,事件发生26天后故宫才正式对外通报,是为瓷器门

8月2日,网友“龙灿”微博爆料故宫瞒报曾经有过4起文物损伤,是为瞒报门

8月3日,网友披露故宫藏品北宋珍贵书札现身拍卖场,是为拍卖门

8月9日,媒体披露清宫旧藏木制屏风修复时遭水浸泡损伤,是为屏风门

同日,媒体披露故宫内部人员勾结导游私分票款,后演变为故宫方面屈从勒索,支付封口费,是为封口门

8月18日,网友爆料,故宫部分古籍丢失,上报副院长后被要求不再追查,是为古籍门

8月中旬,故宫端门外西朝房开设多处民营展览室,实际展览内容不足,且存在偷税行为,是为偷税门

2011年的夏天,“十重门”大开,隔在了民众与故宫博物院之间。

当这座中国人心目中的文化圣殿再次立于舆论中央的时候,已是千疮百孔。

人们纷纷质疑:国之重任,是否所托非人?

从民怨到民愤,面对崩塌的民意,2011年的故宫“丢物又丢人”。

一错再错的故宫,陷入空前的信任危机。

此刻的故宫,已是风雨飘摇,积重难返。

9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开始了清点故宫之路。

危难之际,他要到故宫去!

最困难的时候,他必须要站出来!

五个月,二十几双老布鞋,他走完了故宫9371间房屋。

据说,六百年来,只有两个人走遍了故宫的9000多间房屋。

一个是单霁翔,另一个是他的秘书周高亮。

那5个月里,单霁翔常觉得能听见文物的声音:在呼吸,在叹气,在呼救。

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现如今竟有一半荒草丛生、霉味扑鼻;

周恩来总理捐赠的兵马俑躺在昏暗的地下库房,在架子的最底层不见天日;

端门外的售票处拥挤混乱,每天都有来看故宫的孩子在故宫的大门外走失。

七年前的故宫令单霁翔心惊,六百年的紫禁城、八十年的故宫博物院,不该是这副模样!

万幸,他来了!

2012年1月,单霁翔临危受命,执掌故宫。

故宫管理者能否对属于全民的文化遗产尽爱惜之情、尽保管之责,他必须对公众有所交代。

偌大的紫禁城压在单霁翔的肩膀上,五十八岁的他大概从未想过他的第五座四合院会如此沉重... ...

紫禁城,一座大的令人茫然的城。它是大地上长出的天空之城,人在天地间,也在历史与现实间。

二十八尺城墙,隔着两个世界,墙外是日新月异的新中国,墙内是六百年的历史兴衰。

1925年10月10日,紫禁城更名“故宫博物院”,正式对民众开放。

紫禁城顶着博物院的名字过了八十六载,但它真正成为一座实实在在的博物院是在单霁翔上任以后。

九行八业,每每到了领导视察的时候,各路人马总是戏精上身,粉饰太平,恨不得把那一点点的业绩包装成左右企业未来的历史功绩。

鬼马院长单霁翔却反其道行之,并且回回如愿。

单霁翔说:“越是主要领导来的时候, 我们一定给看最不好的地方,给他看荒草萋萋的地方,给他看霉味扑鼻的地方, 这样领导的责任心油然而生,就给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屡屡得逞。”

未开放区域,荒草丛生

乾隆皇帝退位之时自己篆刻了一枚方印,由于故宫地下仓库条件有限,造成印壳开裂。

单霁翔捧着方印给领导看,“这是世界上最老的皇帝亲刻的方印,因为保管不善,胶开了。”

领导马上询问:“那为什么保管不善啊?”

院长解释因为仓库年久失修,条件有限。

领导对单霁翔的言外之意了然于心,“那改善这个保管条件需要多少钱啊?”

院长脱口而出:“4个亿!”,领导沉默了。

单霁翔也不说话,他在等那个答案,替库房90万件文物等那个答案,替中华文化宝库等那个答案。

所幸,领导又问道:“那你们地下库房保管多少文物啊?”

单霁翔就把因仓库失修导致的文物损毁,桩桩件件摊在领导面前,说尽库房破败,文物珍贵。

所言之事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领导很快做出批示:上对祖先,下对子孙,我们这代人要负责,要把这件事在当代做了。

这一次他又得逞了,欢天喜地的拿着4亿拨款去修他的宝贝仓库了。

一边要让文物从历史里健康地活过来,一边又要让中国文化体体面面地走下去。

“把壮美的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在守业,更在革新。

故宫是木结构建筑,为防止火灾,长年不敢通电,大白天里面也是黑咕隆咚的。

所以观众参观前三殿、后三宫时,总是挤在门前、趴着玻璃看。

特别是到了冬天,要先在窗上哈一口气,再用手一抹,脸贴着玻璃往里头望也看不到什么。

“这不叫博物馆!”

单霁翔看得痛心。

经过三年研究,最终设计出一套故宫博物院独有的原状照明设施。

紫禁城的中轴线第一次被点亮,人们第一次看清象征巍巍皇权的龙椅,第一次看清太后娘娘的暖阁。

百尺宫墙,千年礼教,也有生活的温度。

灯光之下,太和殿一览无余,殿外的单霁翔毫无懈怠:故宫文化复兴之路,任重道远。

最近几年,年近六百的故宫,成了粉丝千万的“网红”!

从前我们心中的故宫,庄严肃穆、巍峨中透着一股不近人情。

而现在提到故宫,我们想到的却是亲和、搞笑,背后隐藏着一个有趣的灵魂。

2014年,故宫自媒体推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一文。

内容以《雍正行乐图》为参考,包括雍正打虎、戏猴、弹琴等,配文诙谐,页面访问量一度达到8.19亿人次。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百年故宫依旧优雅,却神秘不再。

去年12月,“故宫文创”与“故宫淘宝”因为一支口红大打出手,上演“神仙打架”。

两宫皇子争得不可开交,宫里的单霁翔却坐收渔翁之利——加班加点地生产出90多万支,还是供不应求。

“国家文物局长一再嘱咐我,不要说你们文创产品卖了多少钱,因为别的博物馆压力太大。”

此前,单霁翔说:“别买故宫出的行李牌,因为太好看了,用一次丢一次”。

正是这样的反套路营销将“故宫文创”送上了销售界神坛!

据统计,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在2017年的收入已达15亿元,门票收入8亿元,文创产品已经突破了1万种。

全年总营收15亿人民币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A股如今有3571家上市公司,故宫文创的15亿人民币年总营收,超过了其中最少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总营收。

“我们希望不断扩大开放的故宫博物院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片文化的绿洲。”单霁翔说。

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经播出,好评无数。

退休返聘的老工匠在文物医院哼着小曲儿,剧终时刻,钟表组的王津师傅顺手拿回最佳男演员。

因为这部豆瓣评分9.3的纪录片,一道宫门的两个世界,从此便有了连接。

一个老院长,一群老工匠,择一事而终一生,既修复了时间,也修复了文化。

单霁翔说,我要让国宝活起来,于是国宝便有了新的归宿。

2017年,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燃爆网络——《国家宝藏》。

过去,文物是冰冷的,被安放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

如今,单院长将一手旧牌打出新花样,用旧载体讲出新故事。

历史,不再是上下五千年的数字,而是鲜活的人、事、物的构建。

文物,也不再是“庙堂”之上陌生的物件,它们开始变得生动。

那些曾经在仓库里蒙尘的瓶瓶罐罐,它们有传奇的前世今生,它们是生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码,记录着我们的过去,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

格物致知,以物载情,咏风调雨顺,颂国泰民安。

信息时代,单霁翔赋予国宝一段摩登岁月,亦告诉世人:

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国宝的守护者;

每一件国宝,都是活着的传承。

年近古稀的单霁翔,让故宫和它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留下了厚重深远的历史印记。

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

是单霁翔,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他说:“当朝霞满天的时候,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当月亮升起的时候,望着故宫,我心底就漫出一种,静静守护故宫的幸福。”

于当代人而言,故宫所载是明清风流,

于未来人而言,单霁翔其人必将载入故宫史册。

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个六百年,紫禁城必将壮美如初!

匠人之大者,莫过于以心守护,

匠心之大者,莫过于敬畏传承。

国家把故宫交给他,他把自己交给故宫,把故宫留给未来。

至如单者,国士无双!

部分资料来源:

EMBA、新京报、环球人物、创业邦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The End—

文末相遇,感谢阅读!

将【最人物】置顶/星标

截图发送至后台

我们将从中随机挑选一人

送上一份由【最人物】精心准备的神秘礼物

中奖名单将在第二天的置顶留言中公布

世界那么大,我们想要成全你的小幸运!

看更多深度人物故事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最 人 物

点击好看

为单院长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