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逃票,妈妈把女儿“卖”了:你爱孩子的方式对了吗?

为了逃票,妈妈把女儿“卖”了:你爱孩子的方式对了吗?

01

前些日子微博上看到一个发生在江苏泰州的新闻。

张女士带着女儿坐火车,到泰州站的时候,她只给自己买了一张站票,没有给女儿买儿童票。出站的时候,火车站工作人员看到她女儿有可能需要买儿童票,就例行公事地要对这个小女孩量身高。

这时候,张女士为了躲票,竟把女儿丢在火车站,独自出站了。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工作人员联系上张女士的时候,她竟然说:“那么多漏票的不查,为什么就查我们?女儿给你,我不要了!”

听到妈妈说不要自己了,女孩哭得更加厉害。

我也是一个女儿的妈妈,看着视频里的小女孩边哭边喊妈妈,心里很不是滋味。把这么小的孩子留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她该多无助多难过啊。

为了逃区区一张儿童票,竟把孩子丢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这不是变相地卖女儿吗?你女儿还没有这张票值钱吗?

更可怕的是她还把当逃票当成理所当然,逃票失败了就拿女儿当挡箭牌,让孩子为自己毫无教养的行为买单!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我们想怎样就怎样的。

可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父母,错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处置”。

2

朋友在电话里带着哭腔说:“她说恨死我了!”

原来,就在刚刚,朋友又把女儿臭骂了一顿。当她把二宝放到床上后看到女儿还在那里写作业,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写个作业有这么难吗,你这个脑子是猪脑子吗?从放学回来就一直写都写不完,你打算通宵吗……”

没等朋友骂够,女儿说了句“我恨死你了”,之后就冲了出去,一下子消失在了夜幕中。朋友追出去的时候,已经看不到女儿的身影了。

冷静下来的朋友后悔不已,女儿明明是因为懂事地帮忙做家务才没有时间做作业的。

而朋友不过是因为孩子的陪伴问题跟老公吵架窝了一肚子气,而女儿刚好撞到了充满火药味的枪口上。

女儿被朋友当“出气筒”,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难怪女儿会“恨”她!

有研究表明,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两种极端的人格:一种是性格懦弱自卑,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一种是特别叛逆且有暴力倾向。

除此之外,经常被打骂,孩子跟父母之前的关系可能会越来越差,可能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

就像《奇葩说》里跟父亲关系不好的颜如晶说的:和父亲说话超过一分钟,我都觉得长。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会用更好的方法教育孩子,而不是让孩子为你的坏情绪买单。

03

董洁和潘粤明曾经的结合被网友们称为“金童玉女”,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就爆出离婚的消息。

但是两人并没有像别的夫妻一样和平分手,而是在网络上互撕互黑了很长一段时间。

离婚后,董洁还禁止潘粤明与儿子相见。我想,这比离婚本身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还要大啊。

董洁曾经说过,她和儿子的关系不太正常,她把儿子当男朋友,说自己和儿子在一起就像恋爱中的女人。

她一天要亲儿子一百次,要求儿子所有的关注都在她身上,一旦儿子去玩了,她就觉得被冷落,马上扭头就哭。

她还威胁儿子要关心她,每次儿子都要哄她她才开心。

她儿子已经被在感情中受了伤的她绑架,试想一下,这样的童年会快乐吗?

孩子只有在健康的爱的土壤里成长,才会开出绚丽的花朵。

所以,如果爱,请深爱;如果不爱,可以选择“一别两宽,各自生欢”。

但一定要记住,孩子是用来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

自尊男孩手册
¥25.4
购买

04

《无声告白》里的莉迪亚,是一个集父母宠爱于一身的女孩,却有一个不幸的人生。

她父亲是一位贫困的华人移民后代,从小饱受排挤、孤立,所以渴望融入白人世界得到尊重;而母亲是地道的白人,不甘平庸的她想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一直都没有变。

莉迪亚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所以他们坚信,女儿能实现他们被搁置的梦想。

他们把所有筹码都压在女儿的身上,虽说很爱很爱女儿,但他们忘了,女儿也应该有自己的人生。

莉迪亚死了。

母亲一心要找出凶手,她不愿相信好好的女儿怎么会死了;莉迪亚的哥哥觉得隔壁的坏小子铁定脱不了关系;只有莉迪亚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

其实,她的父母才是把她推向死亡的帮凶。

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但是有时你所渴望的,未必是孩子需要的。

你的梦想并不是孩子的梦想,就算你木已成舟没有办法改变,孩子也不是延续你梦想的木偶。

就像书里说的:父母越是关注,对你的期望就越高,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到你的身上,最终把你压垮。

所以,爱,请适度。

05

孩子只是寄托于父母而生,他们拥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我们没有资格剥夺孩子做自己的权利。

就像《育儿基本》的作者真心爸妈所说:“养育孩子是选择与责任,不是投资,不可以宣示所有权、控制孩子的人生、期待孩子的回报。如果一定要说付出生命、收获生命,那么毫无保留地对孩子付出爱意,当他成长为独立、自由、快乐、幸福的人时,你将获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吧。”

我在书房码字时,3岁的女儿在门外安静地玩自己的玩具。

我偶然抬起头,看到女儿也刚好看过来,她突然咧着嘴一笑,便跑过来抱着我说:“妈妈,我爱你。”

我顺便搂紧她,亲了亲她的额头说:“宝贝,我也爱你。”

得到妈妈的爱后,她便跑开了。

孩子没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也没法选择出身,不管家境如何,TA只想被爸爸妈妈爱着护着。

我们为什么爱孩子,只因为TA是我们的孩子,再无其他。

爱,不应夹杂着任何的企图和乞求任何的回报。

毕淑敏在《家问》写道:“一花一世界,一家一宇宙。婴儿降临在世上,家是包裹他的蛹壳。倘若家中注满健康的爱的花粉,他就吮吸着它,用爱的字样构建着自己的听觉嗅觉知觉,渐渐地酿成心中小小的蜜饯。”

我们每个人也曾经是个孩子,只是有的人忘记了而已。

无条件的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爱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

高晓松给女儿写过一封信:“我猜你一定是带着剧本来的,所以我们不会多打扰你,让你学这学那,或者不让你干这干那,你就自由且自然的长大吧。唯一的希望是你长大后的剧本里,还有我们的角色,哪怕是路人甲乙,都好。”

父母的格局、眼界、勇往直前勇气将会给孩子插上一对翅膀,让他走得更远,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做好自己。

孩子,你不用委曲求全,不用假装幸福,你只要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