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大明朝命运的人:黑衣宰相姚广孝

改变大明朝命运的人:黑衣宰相姚广孝

洪武十八年(1385年)马皇后去世后,洪武皇帝朱元璋从民间选拔了十名僧人,准备分给诸位藩王讲经荐福,这些六根未尽的和尚们聚在一起,讨论哪位王爷权利更大,哪位王爷的封地更繁华。只有一名叫道衍的和尚站在他们旁边默不作声,仿佛这一切和他没有关系,但是实际上他心里比任何人都要激动,因为今天是他等待已久的机会。突然大殿里安静起来,议论纷纷的僧人们都闭上嘴吧,原来王爷们都已经进来了,道衍和尚用微闭的眼角余光看见,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已经向他走过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燕王朱棣走到衍和尚身边时,他并没有注意到这位名叫道衍僧人,在他即将走过的时,僧人突然开口说话道:“燕王殿下,贫僧愿意跟随您。”朱棣微微一愣,看着,这兀然出现的和尚说到:“为何?”“贫僧有大礼相送。”这句话引起了朱棣的兴趣,在贵为王爷的他面前什么礼物能称的上大礼。“哦,何礼?”道衍正色答道:“大王若用我,贫僧将送大王一顶白帽子。”燕王虽然学识有限,但是王上加白是什么字他还是知道,于是他走进和尚低声怒斥:“你是何人?不要命了么?”道衍和尚却笑着闭上了眼睛,嘴里轻声低声吟唱起佛经,仿佛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因为他知道燕王对这礼物一定感兴趣。果然不久,道衍听见一个低沉的声音说道:“跟我来吧!”道衍和尚后来的俗家名字叫:姚广孝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元十五(1278年)年姚广孝出生于常州一个世代行医的家族,孩童时期的姚广孝就才华横溢饱读诗书,有一天他在街上无意间看见元朝僧官过境的宏大的场面,于是在心里立下要改变这世界的志向,于是到十四岁他就剃度出家当了和尚,法号道衍。当和尚后他成天也不礼佛诵经,却拜一名叫席应真的道士为师,学习内容包括权谋机变、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的阴阳术数之学。经过长期学习和磨练,道衍不但学得能吞天换地、改朝换代的权谋本事,他还交游广阔,和当世许多名流都交上了朋友。

图片来源于网络

道衍和尚学成了一身经天纬地的本事后,却没有施展本领的环境和渠道,他只能依靠四处云游来消遣壮志难酬的烦闷,并磨练心志和增广自己见闻。有一天道衍云游到佛门圣地河南嵩山,突然有一个相士打扮的人拦住了他的去路,主动要给他算命,这位相士说:“高僧相貌奇异,长一双三角利眼,犹如病虎啸山林,贵不可言,这样命格的人有风云天下的能力,天性却会深陷杀戮罪孽中,最后必会和刘秉忠一样,位极人臣。”刘秉忠是元初有名的僧人,是元世祖忽必烈首席谋士,后官拜元朝丞相。道衍问过相士姓名后,大喜过望,原来是著名的相士袁珙,也更加坚定自己有机会一展所学的志向。

图片来源于网络

道衍和尚经过漫长曲折的等待,终于在50岁那年迎来了改变生命的春天。燕王朱棣与道衍相逢后,一见如故、言谈甚欢,来到北京后,朱棣任命道衍当庆寿寺的住持,那段时间里他们“迹甚密,时时屏人语。”(史书记载)道衍和尚从此走进大明帝国波澜壮阔的政治舞台,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改变了大明帝国的命运。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太祖朱元璋驾崩后,建文皇帝朱允炆即位后,立即实行消藩的政策。野心勃勃的道衍利用这个机会,终于将同样不甘屈居人下的燕王朱棣说服起兵造反,1399年(建文元年)六月燕王朱棣在北京宣布尊祖训、诛奸臣、为国“靖难”起兵出征 。这时的道衍如鱼得水,燕王所有的造反计划都经过他严密的谋划。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棣长期在前线征战期间,道衍协助世子朱高炽守卫着燕军大后方北平,让燕王能专心在前方与明军交战。道衍不但将北京镇守得滴水不漏,还在后方运筹帷幄出谋划策,朱棣围攻济南三个月相持不下时,他急忙送去书信“师老矣,请班师。”将朱棣所犯的战略错误及时予以纠正。东昌之战朱棣被明将盛庸打的损兵折将,士气低迷,朱棣本人也失去继续造反到底的决心,受道衍当场呵斥:“殿下,已经无法回头了!我们犯了谋逆之罪,已是乱臣贼子,若然失败,只有死路一条!”,再次坚定了朱棣造反到底的决心。在燕军几乎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时候,朱棣最后在道衍建议下,利用京城防御空虚,改道徐州直袭南京,最终取得靖难之战最后的胜。

图片来源于网络

1402年6月13日,燕军由金川门金陵攻入南京,建文帝自焚,燕王朱棣进入南京城,“靖难”之战结束。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征战,僧道衍人终于如愿以偿帮助燕王朱棣登上皇帝宝座,成为靖难第一功臣,同时改变了大明历史命运。朱棣称帝后,封道衍为僧录司左善世,复原姓姚,赐名广孝,不久又加封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并大量赐给他金银财宝,房屋、美女。朱棣还十分尊重姚广孝,在和他交谈的时候,从来不直接叫他的名字,而是叫他少师官职。而他将明成祖朱棣赐予的府邸、宫女全部奉还,自己在寺庙里过着半僧半臣的清苦生活,并将赐予他的金银全部带回常州分给宗族亲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姚广孝虽然成功实现自己的抱负,帮助燕王朱棣当上皇帝名扬天下,最终也让他落到众叛亲离的地步。他曾经回常州去看望姐姐,姐姐却紧闭大门不见他。他去在故乡去拜访老友王宾时,老友也闭门不见,只让人传话:“和尚误矣,和尚误矣”,在次回到去看望姐姐时,又遭到姐姐的责骂。1418年(永乐十六年)心力憔悴的姚广孝一病不起,在病榻上姚广孝向明成祖朱棣请求,释放已关押了十几年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放出溥洽不久,姚广孝随即病逝,时年84岁。

部分情节参考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