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混战——记9.2料罗湾海战中的双方海军舰艇们

暗夜混战——记9.2料罗湾海战中的双方海军舰艇们

“55甲”型护卫艇

55甲型556艇,该艇为第一代“海上猛虎艇”

该型炮艇是“52甲”“53甲”“54甲”等炮艇的替代型,鉴于当时人民解放军海军大量装备的50吨级炮艇在航速、火力方面尚无法对台湾地区海军装备的摩托化炮艇构成威胁,海军舰船修造部于1954年8月设计了该型炮艇,艇体线性参考了“6602”鱼雷快艇,设计代号“0102”,属于钢制近海巡防炮艇。

该型首艇由沪东造船厂建造,1955年1月开工,5月9日下水,12月交船,定型为“55甲”型,又称75吨炮艇,航速、火力较此前的各型炮艇有较大提升。不过,尽管采取了类似鱼雷艇的滑行艇型,但该型艇的自重较大,配套的主机功率不足、航速不够,在试航时并无法实现高速滑行效果,是为该型的设计缺陷。

在首制艇后,该型艇的批量建造交由求新造船厂、广州造船厂、大连造船厂承担,所制造的炮艇就近装备东海、南海、北海舰队的炮艇部队。该型艇布局合理、紧凑,且火力强劲,装备后逐渐淘汰替代了原有的50吨级炮艇,成为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二代主力炮艇,在20世纪5、60年代东南沿海拦截台湾地区特务舰船等战斗中,屡屡奏功,是当时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明星舰型。其中较为著名的战例有:1958年9月1日,东海舰队驻厦门水警区巡逻艇31大队装备的该型“556”“557”“558”艇重创了台湾地区海军“沱江”舰,成为人民海军历史上以小胜大的著名战例。

排 水 量:73吨(正常)

主 尺 度:25.5米×6.06米×1.36米(全长、宽、吃水)

动 力:2座M50Ф1柴油机,2400马力;2座3Д6柴油机,300马力;部分为2座M50Ф1柴油机,2400马力;2座3Д12柴油机,600马力

航 速:22节(采用3Д12柴油机的型号)

续 航 力:500海里/11节

武 备:B-11型37毫米双联装机关炮2座,12.7毫米机枪2座

“123B/K”型鱼雷快艇

123B型鱼雷快艇

本型艇西方统称为P-4型鱼雷艇,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发、装备的高速鱼雷艇,采用滑行艇型,铝合金艇体,具体分为安装有平面搜索雷达的123K型,和无雷达的123Б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第7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中华人民共和国近海防御形势吃紧,为了尽快加强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战斗力量,开始向苏联购买包括鱼雷快艇在内的海军技术装备,本型艇即在这一背景下购得。

1950年8月,人民海军在青岛成立快艇学校(后一度迁移至威海刘公岛),为大量装备鱼雷艇提前进行人员培训,同月,苏联向中国交付首批6艘本型鱼雷艇,全部用于快艇学校教学训练。1951年,苏联分两次向中国交付36艘本型鱼雷艇,据此编成鱼雷快艇第1、11、21、31大队,配置于青岛基地、中南军区海军、华北军区、华东军区海军,成为人民解放军海军拥有鱼雷艇部队的开始。

1958年9月1日夜,鱼雷快艇1大队“103”“105”“174”“177”“178”“180”艇在金门以南海域,参加了击沉台湾地区海军“沱江”舰的战斗(射出的鱼雷没有击中任何敌舰,损失两艇)。

排 水 量:20.74吨(123Б),21吨(123K)

主 尺 度:19.5米×3.7米×1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M50柴油机,2400马力

航 速:42节(最大)

续 航 力:400海里/13节

武 备:450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12.7毫米双联装机枪2座(123Б),450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14.5毫米双联装机枪×1(123K)

“美坚”号坦克登陆舰

美坚号

“美坚”舰前身为美国LSM型坦克登陆舰“LSM-76”号,1944年开工,战后被中国轮船招商局购入,改名“华201”,1949年滞留香港,1952年5月被裹挟回台湾,征入台湾地区海军,改名“美坚”,编入登陆舰队,1950年6月1日定舷号“349”,1958年9月1日夜,该舰在“维源”、“沱江”、“柳江”三舰的护卫下从澎湖马公基地出发前往金门料罗湾为金门守军运送补给,参加了“九二海战”并全身而退。

排 水 量:520/1095吨(轻载/满载)

主 尺 度:62米×10.5米2座.51米(全长、宽、满载吃水)

动 力:2座GM型柴油机,双轴,2880马力

航 速:12节

武 备:MK-3型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1门,20毫米厄立肯机关炮4门

“维源”号巡逻舰

维源舰

“维源”舰前身为美国PCE型护航巡逻舰“PCE-869”号,1942年9月2日在美国俄勒冈州阿尔比纳引擎与机械工厂开工,1943年2月6日下水,9月19日竣工。1945年8月28日被租借给中国,1945年9月12日被中国海军赴美接舰团接收,改名“永兴”,1946年7月21日回国后被编入海防舰队并被正式由租借改为赠送给中国海军。1946年10月10日该舰被编入以护航驱逐舰“太平”号为旗舰的西沙群岛巡阅舰队,12月1日西沙群岛中的一座岛屿被命名为“永兴岛”(现为三沙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随后又于1947年前往南沙群岛巡阅。1948年该舰被调往华北掩护在华北战场崩溃的台湾地区海军部队撤运。1949年5月该舰被调往淞沪地区协防。5月1日该舰停泊在吴淞口时舰上部分官兵发动起义试图夺舰,该舰舰长陆维源被起义官兵枪杀,但最终起义在该舰其余军官的指挥下被镇压,归于失败。随后上海撤守,该舰撤往舟山定海,8月30日该舰改名为“维源”(新名取自被5月1日被起义官兵枪杀的“永兴”舰长陆维源),编制改列海防第二舰队。1950年6月21日该舰定舷号“42”,1958年该舰列编海军六二特遣队南区巡逻支队驻防金门,9月1日夜该舰在为补给船队护航时遭到解放军鱼雷艇突袭,史称“九二海战”(台湾方面称“料罗湾九一海战”)。

排 水 量:945吨

主 尺 度:56.24米×10.08米×2.87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通用GM12-567A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800马力

航 速:14.8节

续 航 力:3900海里/10节

武 备:美制MK-22型76毫米舰炮2门,MK-1型40毫米双联装博福斯机关炮2座,20毫米厄立肯机关炮5门,反潜刺猬炮1座,深弹发射炮2座,深弹投放轨2条。

“沱江”号、“柳江”号巡逻舰

沱江舰

“沱江”舰原为美制“PC461”型猎潜艇“PC1247”号,1948年6月15日被美国移交给中国海军,更名“嘉陵”,但因舰况不佳在左营基地维修至1949年6月1日成军,列编在第二舰队,曾先后在浙江、福建沿海对大陆进行骚扰,1954年4月1日改名“沱江”,继续执行对大陆沿海的骚扰和破坏行动,1958年9月1日夜,该舰协同“维源”、“柳江”等舰护卫“美坚”号登陆舰从澎湖马公基地出发前往金门料罗湾为金门守军运送补给,受到解放军东海舰队驻厦门水警区巡逻艇31大队装备的“55甲”型“556”“557”“558”艇的围攻被重创,侥幸被拖到马公基地,9月9号被拖船“大明”号拖往左营基地,最终被判定伤势过重,失去修复价值报废,11月1日除籍。

“柳江”舰原为美制“PC461”型猎潜艇,1957年7月在西雅图被美国移交给台湾地区海军,改名“柳江”,舷号“123”。该舰连同同批交付的四艘姊妹舰(“东江”,“西江”,“北江”,“资江”),成为台湾地区海军最后一次成批接收美制PC型舰。1958年9月1日夜,该舰协同“维源”、“沱江”等舰护卫“美坚”号登陆舰从澎湖马公基地出发前往金门料罗湾为金门守军运送补给,参加了“九二海战”并全身而退。

排 水 量:450吨(满载)

主 尺 度:53米×7米×3.3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通用公司GM16-268A型柴油机,双轴推进,2880马力

航 速:20.2节

续 航 力:3000海里/10节

武 备:美制MK-22型76毫米舰炮1门,MK-3型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1门,20毫米厄立肯机关炮6门。

附录:料罗湾海战记录

1958年9月1日16时30分我海军雷达观测站发现台湾地区海军猎潜艇:沱江、维源、柳江。运输舰:美坚。自澎湖马公驶向金门输送人员和物资。我东海前指决定以鱼雷快艇第一大队六艇鱼雷快艇、巡逻艇第三十一大队高速炮艇三艘、另炮艇四艘、海岸炮兵二个连掩护,围歼中型登陆舰 美坚。

当日气象:晴,夜间能见度5~20链。风向东北,风力五到七级。中浪大涌(处于两次台风间隙)

23时32分,鱼雷快艇以单纵队,航向75度,航速35节接敌。

23时40分,178艇雷达在左前40链见敌。敌舰随即开火阻截,加之海面浪涌,鱼雷快艇编队失散开来。

23时41~51分,180,178,177,103向维源攻击,但无一命中。174攻击沱江,同样无果。

23时50分,高速炮艇逼近沱江号,距700米时,高速炮艇开火

23时54分,180轮机故障,高速撤退,174误从左弦驶来,两艇相撞,相继沉没。

23时53分~0时08分,高速炮艇连续炮击沱江15分钟,沱江受重创。

9月2日0时09分,556、557、558 ,三艘高速炮艇撤出战斗,救援180,174落水人员,共25人全部救起。

9月2日0时13分,大陆海军全部撤出料罗湾海域。

9月2日0时20分,美坚号在维源的护卫下,不敢卸载,逃出料罗湾,驶向澎湖。

9月2日沱江被柳江拖着马公,修复无果,宣布报废。

此战人民海军损失鱼雷艇两艘,台湾地区海军损失巡逻舰一艘(台湾方面吹嘘“击沉大陆鱼雷艇炮舰十二艘,己方仅伤一艘,以12:0创下了世界海战史上堪称罕见的奇迹”) 。

东海前指情报部门将“沱江”号炮舰从台湾地区海军海军序列中剔除。同时,大陆方面总结鱼雷舰在战斗中的失误,并总结高速炮舰在战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进一步全面发挥高速炮艇的优势。大陆方面认为此次战斗虽没达成击沉台湾地区海军“美”字号运输舰的目的,但通过高速炮艇的出色表现,封锁料罗湾的战役目标仍旧部分达成了。

经台湾军方其他船舰解围后,完全失去动力的沱江号被其他船舰拖回澎湖马公军港。不久,因为无法转运到其他港口,于是在澎湖解体除役。同时,还有另一种说法,称“沱江”号炮舰被“柳江”等舰拖至马公附近海域沉没。为此,国民党海军还于“沱江”号除役当天,举行盛大追思典礼,并在当天将自美国新接收的一艘同级军舰同样命名为“沱江”号(编号125号)。由于战绩出色,“沱江”号蒙蒋介石颁授荣誉虎旗殊荣。另外,阵亡的陈科荣军医中尉除破格升为校级外并入忠烈祠奉祀。除此,舰长刘溢川少校因战功后之后连连晋升,并于1970年代于国民党海军任参谋中将,而担任该战役的总指挥海军总司令黎玉玺,也因该战役与随后成功运补物资和部署美国供应的8吋榴弹炮至金门,于不久之后担任台湾当局的一级上将总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