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相知”:北美西部华人与印第安人族群形象的对立与多元

“弱者相知”:北美西部华人与印第安人族群形象的对立与多元

印第安人是北美的原住民,华人多以打工者的身份远道而来,两者间并没有根本性的殖民矛盾。随着华人移民的迅速增多,在某些区域形成唐人街式的规模聚居优势。与此伴随,华人与印第安人彼此的认知表现出较强的多面性,不同时期、不同部族、不同地区的印第安人对华人抱以了不同的态度,反过来华人也形成了对印第安人的多元认知。

第一、华人与印第安人相互的友好形象

在十九世纪后半期,北美华人和印第安人是北美社会中弱势族群的典型代表,在这样的背景下,双方可谓“同病相怜”,具有相互亲近的倾向。华人以互惠的方式处理与印第安人的关系。他们不带走,也不索取。他们带来礼物,分享食物,彼此建立关系。这一切都使得华人在面临极端歧视的年代,与印第安人建立了友谊。


第二、华人眼中印第安人的“兄弟”形象印第安人和华人不仅肤色和外貌接近,而且在文化上还有许多相通之处,比如两者都有大家族聚居,敬鬼神、拜祖先、崇天地等。由此,部分华人在来北美之初一度将印第安人视为与自己同种族群体,怀疑印第安人是流散在海外的华人后裔。

不过,华人的认亲冲动并没有得到多数印第安人的积极回应。虽然印第安人的确与华人外貌相像,但印第安人基本上对“兄弟”身份并不认同,极力将自己与华人区别开来。比如:印第安人的一位酋长也说:“印第安人和华人不同,中国人中混血多。我们如果和华人打架的话能够用箭射杀掉华人,而华人则不善于打仗。”在这种情形下,华人视印第安人为同种族兄弟的幻想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第三、印第安人眼中华人的“低等”形象


印第安人是白人种族主义歧视的受害者,但印第安人并未和华人等族群形成共同反抗种族主义的合力。相反,有些印第安人把被白人的歧视迁移到更弱势的华人身上,对白人歧视华人的言论多有迎合。比如1873年,加利福尼亚印第安牧师詹姆斯·克里索斯托·布沙尔甚至直接称华人为异教徒,是邪恶非道德的人。他认为华人是低等的,华人的文明是停滞的,华人智力低下,“配不上做人类”。甚至,因为歧视华人,印第安女子一旦和华人结合,就被族人排斥、驱逐和威胁的例子也屡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