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原创》是挖掘好歌曲的最佳表达吗?

《这!就是原创》是挖掘好歌曲的最佳表达吗?

3月9日,由优酷、腾讯音乐、灿星制作共同打造的《这!就是原创》开播,成为优酷“这!就是”系列2019年的首发作品。



节目由《中国好歌曲》原班人马制作,定位是“首档互联网原创音乐人竞技成长秀”,邀请金曲歌王萧敬腾、独立音乐人陈粒、先锋音乐人王嘉尔化身“原创捕手”,捕捉“心怀猛兽”的原创音乐人,为当代原创文化发声。



应该说,面对华语乐坛近十年的萎靡不振,和原创音乐综艺品类的长时间空白,今年无论是步入第七个年头的《歌手》,还是卫视平台即将上新的几档音乐节目,都将创作重点锁定在了“原创”二字上。

某种程度来看,《这!就是原创》打响了2019年原创音综的第一枪,相比三年前《中国好歌曲》的电视综艺形态,节目更遵从了网综时代的创作特质和叙事逻辑,但这种模式革新真的是挖掘好歌曲的最佳表达吗?



逻辑内核:“中国好歌曲”的互联网突围

总体来看,虽然同属于一支制作团队,但相比于电视综艺《中国好歌曲》的创作表达,发源于互联网的《这!就是原创》在赛制编排、剪辑方式以及舞美视效上都进行了诸多改变。

创新压迫性赛制

在赛制编排上,《这!就是原创》很大程度顺延了《这!就是街舞》的内容模式,首期是“表演+选人”的逻辑,开头也是队长的大秀舞台,即三位“原创捕手”的单曲首发展示。



选人阶段,《这!就是街舞》让四位队长分别占据一条街区,398名选手自主选择去到任一队长街区进行考核。《这!就是原创》在海选环节首先亮出了大数据时代的流量算法,让105组唱作人在QQ音乐“猛兽原创榜”上进行为期7天的打榜,前10名直通晋级。榜单是这个节目的初始值,这是大众用户发挥的第一道筛选作用。

另95组争夺剩余的40个名额,萧敬腾、陈粒、王嘉尔分设三个区域,拯救榜单外的“遗珠”。同时规定,如果第一位队长没有选择拯救,选手还可以去其他拯救区继续排队,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三次机会。

第二期节目组更新赛制,在开启“乐队拯救区”后,采取换位替换权利,尽可能筛选出最有资格的唱作人。应该说,这样的规则很大程度缓解了选手发挥失常的遗憾,也让原创,这一非常强调主观判断的选择更具客观性和公平性。压迫性、创新性的赛制编排,也更趋向于网综的设计表达。

加大真人秀的篇幅占比

在剪辑方面,除了完成选手晋级的叙事主线,节目还将大量镜头给到了“创儿”和“原创捕手”的真人秀部分。

从常驻明星来看,三位“原创捕手”在音乐风格和创作理念上各有不同,前两期也透过剪辑塑造了三种特质。独立音乐人陈粒走感性人设,在前两期内容里数度落泪,比如听完《蓬蒿人》和《不如来跳迪斯科》后,表达了自己对选手处境的理解,侧面展现音乐人苦熬多年的不易。



韩流偶像出身的王嘉尔走随性人设,选拔时侧重舞台表现力,首期奔走“求”名额,搞笑的行为状态,展现了不同的导师色彩。



金曲歌王萧敬腾走严苛人设,比如点评说选手会给父母、大地、宇宙写歌,但绝大部分都是动机太好,大过音乐本质。整体强调专业属性,高标准下也展现了和选手的戏剧冲突。



从选手群像来看,剪辑也塑造了不同的典型人物。比如忘不掉前女友的邓见超,争论歌曲情感表达的邓子月,原创“门外汉”徐徐若枫等。

应该说,对萧敬腾而言,音乐本质远大于动机,音乐的故事背景他并不在意,但对陈粒来说,有关歌曲的背景描述反而增加了听者对作品情感的理解,这种导师间标准的差异,评选方式的不同,以及与选手的行为互动等,都会带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加大真人秀段落的剪辑篇幅,让节目看点更为丰富。

强调“猛兽下山”的视觉识别

在舞美视效方面,节目舍弃了电视综艺中常用的“主舞台+评审席”设计,以“猛兽下山”为主题搭建了一个沉浸式舞台,形成独特的视觉识别。舞台中央的火山展现了音乐人呼之欲出的表达欲,围绕火山分设的三处拯救区则让导师与选手集中在一起,以一个更平等的视角呈现音乐人之间的双向选择。

在花字方面,节目组在各组选手的歌词呈现上,配合曲风内容都采用了不同的花字设计,这一点还是十分有心的。

而在选手晋级故事的讲述之外,节目还在不同段落添加了文字抒情部分,加大了情感和价值观表达。但整体来看,煽情比重过多,有些许生硬。

总体来说,作为一档原创音综,相比三年前《中国好歌曲》的电视综艺形态,《这!就是原创》更遵从了网生内容的创作特质和叙事逻辑,更接近年轻用户的表达语境。



节目找到挖掘好歌曲的最佳表达了吗?

2014年《中国好歌曲》出现,节目回归音乐本质,为原创音乐人开辟了一方净土。在播出的三年间贡献了《卷珠帘》、《悟空》、《野子》等优质且具备传唱度的歌曲,赵雷、苏运莹、戴荃等音乐人也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但虽然口碑获得业界认可,收视的下滑让节目在2016年选择停播。



原创音综这几年几乎是行业空白,去年《无限歌谣季》呈现的是一首原创歌曲从创作、编曲、录制、练习到演出的整个过程,可以说又将大众视野拉回到原创这件事上。《这!就是原创》从制作团队到导师阵容,再到选手都充满了原创基因,但在呈现上选择了更具网感的表达方式,节目的目标群体就是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但是,这种创作思路是挖掘好歌曲的最佳方式吗?节目中有曾获金曲奖的雷鬼唱作人Matzka,有“南拳妈妈”主唱梁心颐,有QQ音乐三巨头之一徐良,有抖音爆款《学猫叫》原唱小峰峰等。可以说多元性的人物选择构成了原创音乐人群像,首期也带来了说唱、民谣、电子音乐等各种类型作品,但单期数十首作品的一次性轰炸,极易降低观众对优秀作品的敏感度。

同时,相比电视综艺直观呈现出的成熟音乐作品,《这!就是原创》更多着眼于作品的半成品状态,节目展现的是随着流程推进,音乐人逐步完善作品的过程。比如萧敬腾打断选手袁野夕《星河》的表演,直接给出晋级名额,为的就是保留对歌曲的新鲜感和期待值。



但这就导致首期能够被大面积传唱的爆款作品很难出现,《好的,晚安》、《蓬蒿人》虽然有小范围传唱但并未出圈。且前两期的创作重点更多是以争议性选手拉动话题热度,初期缺乏精致而完整的原创作品,让节目的表达内核稍微有些本末倒置。



冷眼君认为,今年将原创音乐作为内容切口的节目还有《乐队的夏天》、《我是唱作人》等,这是今年的一个创作热点。从内容架构和理念传达来说,《这!就是原创》作为“先锋兵”有着清醒的行业认知,也确实真心诚意想要对原创音乐市场做点贡献,但颇具网感和养成式的模式设计,真的是挖掘好歌曲的最佳表达方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