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街头,才能看到教育的无奈!

走上街头,才能看到教育的无奈!

01

有一天乘公交车,恰逢学生放学,上那辆车的人也有点多。车门刚一打开,一群人便围上去了。

我后面有个小学生,手上举着雪糕,身体拼命往前挤。终于顺利从我身边挤过去,挤到前面抢到一个座位,可是雪糕却在我身上留下了一道印记。

我下意识喊了一声:“哎呀”,小孩子看了我一眼,身边的老人,应该是奶奶,也朝我看了一眼就走掉了。

还有一次乘公交,有个孩子在后面不停地吹玩具哨子,让人很心烦。听见他妈妈在喊:某某某,你别吹了。孩子没跟她在一个位置,看妈妈离自己很远,也就不肯停下来。

最后快到站时,他们一起站在车门口,孩子又吹了。妈妈狠狠地瞪了一眼,说:“让你别吹你听不见吗?这个哨子多少人拿过,上面有多少细菌你知道吗?”

我有点惊讶。

因为孩子的哨声确实影响到别人了,我以为妈妈会说:“你吵到别人了,在公共场合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可是妈妈并没有。

02

说起教育,我们都觉得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其实在学校里,老师也是从学习管到品德。

很多老师上过思品课。不管是讲道理还是演小品,学生们接受得都特别快。

比如:

师问:“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会有什么后果呢?”

学生们个个嫉恶如仇:“那样很危险,会发生交通事故!会影响交通秩序!也许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那应该怎么做呢?”

“要看交通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

你问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也知道。

可是,我偏偏经常看到路上有学生肆无忌惮地跨越马路中间的栏杆,别说交通信号灯了,斑马线都到不了。

03

所以,懂得并不代表就可以做到。

明白道理和实际行动之间也许隔着一条学校教育无法填补的鸿沟。

我想在公交车上小男孩如果在学校里把雪糕弄到老师身上,应该会说对不起。

如果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过马路,他必定会遵守交通规则。

所以,我们在学校看到的孩子表现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一定的欺骗性。

而只有走上街头,在各种不同的社会场合,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孩子,也才能知道学校教育有时候也很无奈。

04

谁可以扭转这些无奈?家长是重要的力量。

也会有人说,什么都要家长管,从学习到品德,那学校是干什么的?

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一个人要具有良好的品行不是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的,而是能把这种思想根植于自己的内心,并在生活中处处以此为标准。

和孩子相处时间最多的,自然是家长。

也有家长说,什么都管,太累了。

其实在品行方面和学习完全不一样。

如果一个家庭中长辈能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孩子道德品行养成就不会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父母从小就要求孩子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在所有的场合下都这么要求,父母也这么去做,那么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就会成为孩子自然而然的行为,也就不必刻意讲道理。

05

回到文章最先前的例子,当孩子弄脏了别人的衣物却不知道道歉时,家长应该告诉孩子需要怎么做。

当孩子发出的声音已经影响到别人时,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是公共场合,吵到别人不礼貌。而不是只告诉他细菌伤害自己的身体,因为孩子会觉得,我不怕细菌啊,所以我吹哨子并没有错。

有时候我们也会觉得,孩子嘛,还小,等到长大就好了。

在碰瓷老人出现后,网络上流行一句话:不知道是坏人变多了,还是老人变坏了。

不管是哪个,我们都看到了,不是孩子长大了问题就能解决的。

鲁迅先生说:

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