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艾蒿,人间的仙草

乡情散文:艾蒿,人间的仙草


今天是端午节,风清气爽。很早出去踏青的人们陆陆续续回来了。她们手里有的拎一大串五颜六色的葫芦,有的拿一小把艾蒿,一边走一边把艾蒿放到鼻子边嗅嗅,好一个温馨画面。

随着年纪的逐年增大,年节的概念也变得无所谓了,有的时候似乎感觉还有些害怕。今天,闻到了艾蒿味儿,一下子就钻进了肺腑,馥郁的香味激活了大脑中沉睡了许久的细胞,蠕动着,把思绪拉到很远很远。

我的老家在松花江边的漂河旁,艾蒿在我们那个地方是常见的野生植物。它生长在路旁、沟边、田头、荒郊、坟地等地方。株高大约过大人膝盖。在嫩苗的时候是绿色,长高了,变成了灰白色。叶片是椭圆形的,形状很好看,像女人的手指伸开的样子。它们一株株玉立,一簇簇挨挨挤挤,风姿绰约,随风摇曳,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清香味儿。

艾蒿是野生的,就像那个时候,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一样,没有人管理,平时更没人去注意它。只是到了端午节,去采集它,才发现,它已经蓬蓬勃勃,就像我今天无意间闻到它的香味一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生活都很贫困。没有打火机,抽烟、做饭点火都用火柴,而且,火柴都是凭票供应的。为了节省钱,夏天,老乡们把艾蒿采回来,放在太阳下晒蔫,晒到半湿半干的时候,编成长长的艾蒿辫子,粗细如拇指。然后放在太阳下彻底晒干。艾蒿辫子宛如一条条灰白色的蛇,静静地卧在农家院子里。

人们把晒干的艾蒿辫子一圈一圈地盘成一个圆儿,装在柳条筐里,用一根钩子吊在屋里椽子上,艾条一端从筐里垂下来,一直垂到距离火炕一米左右,用火点燃,“火绳”像一条倒挂的银蛇,口里含着火。老百姓叫它“火绳”。火绳整天燃着,冒出少许白烟,散发出一股清香味儿。好闻。吸烟的人,装上满满一烟袋锅儿叶子烟,然后把烟袋锅儿对准火绳,烟就着了。这样,家里吸烟的人一整天不用火柴。直到晚上人们睡觉了,火绳才被熄灭。火绳散发出的香气还能驱走蚊蝇。那时候,一到夏天,家家户户都编许多条火绳留用。

如今,我还记得母亲在漫漫的夏夜里,在氤氲的艾草香一直伴随着我情景,她给我讲为什么端午节要吃鸡蛋,房前屋后为什么要插艾蒿,讲屈原那个老头儿……我听着听着睡过去了,梦见“火绳”明明灭灭,天上星星眨眼,屈原站在遥远的船上,手中拿着艾草,要跳江,我拦也拦不住。

每年的端午节,母亲早早让我们去野地里去采艾蒿,艾蒿采回来后,她就将它插在房门的上面,窗户框上。我们也朦朦胧胧懂了母亲的愿望,是为了避邪,也不让虫子进屋来,全家平安。

艾蒿还可以治病,那个时候我们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母亲总是用艾蒿熬水让我洗身子,然后,吃两片止痛片,出一身汗,第二天就好了,又活蹦乱跳起来。

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渐开。端午节插艾蒿的现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原始时候插艾蒿是一种祭祀活动,现在,已经是一种文化现象。时代变化了,农村里一些植物因为化肥和农药的作用,已经绝迹。但是,艾蒿还是青青绿绿的,没有人去给它进行转基因改造,也没人去给它施农药、化肥,它还是原生态样子。这也许是人们最喜欢它的理由吧,人们嗅到它,嗅到了远古,嗅到了先民的气息。

时光荏苒,如今又是一个端午节。我又一次嗅着艾蒿的香味,想起来与这艾草有关的乡里乡情,内心洋溢着脉脉的温情。

艾蒿,我心中的仙草,纪念屈原的时候,我也要为你写一篇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