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日军一个神操作逼得蒋介石捶胸自责:我对不起国家

淞沪会战,日军一个神操作逼得蒋介石捶胸自责:我对不起国家

1937年11月5日,日军登陆杭州湾北岸金山卫,迫使淞沪战场国军全线撤退,最终得以攻占上海。蒋介石后来检讨错误:“上海开战以后,我忠勇将士在淞沪阵地正与敌人以绝大打击的时候,敌人以计不得逞,遂乘虚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这是由我们对侧背的疏忽,且太轻视敌军,所以将该方面布防部队,全部抽调到正面来,以致整个计划,受了打击,国家受了很大的损失,这是我统帅应负最大的责任!实在对不起国家!”

蒋介石坦诚“对不起国家”

忽视杭州湾北岸防务,南京统帅部责无旁贷

八一三淞沪会战,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和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使得日军在上海的进展非常困难。日军参谋本部于10月20日决定以第18师团、第6师团、国崎支队及第114师团为基干,组建第10军,增加到上海方面。作战要领如下:“军应协同海军在杭州湾北岸登陆,并尽快向上海市西南方地区前进,与上海派遣军共同击灭上海周围之敌。”

南京统帅部并非没有考虑过日军登陆杭州湾的可能性。1933年,陆军大学第10期学员就曾到金山卫附近作野外战术实施,不过当时主流的意见是杭州湾北岸河港纵横,登陆后活动困难,因此未予应有重视。1937年春,陆军大学第14期学员又到杭州湾北岸实地战术演习,结果形成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这一带海岸平山浅水,只有澉浦、乍浦、金山卫三处小港口,可停靠小型舰船,大部队登陆极受限制。另一种认为当今形势迥异,日军仗着海军和航空优势,很可能由此登陆,袭击上海侧背。

日军绘制的杭州湾北岸登陆示意图

淞沪会战开打不久,蒋介石曾经得到报告,金山卫有日本水兵登陆侦察。随后军统方面组织勘测组,迅速完成了川沙县、金山卫至杭州湾的摸底调查任务。在一份总结报告中,调查组较有预见性地指出:“因金山卫硬滩地带港湾水深,日本很可能选择此处登陆,应加派重兵防守。”

10月18日,军委会第一部情报指出,日军有可能登陆杭州湾,但错误估计登陆部队最多一个师团,不会对上海战局有什么影响。22日,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报告军政部长何应钦:“闻敌将有3个师团来沪增援,其先头部队有(26)日可抵沪。”遗憾的是,这些情报都未能引起南京方面足够重视。

国军换防之际,日军登陆之时

11月4日晚,防守杭州湾北岸的第62师主力陆续调防浦东川沙,但奉命接防的第63师又迟迟不到位,陶柳师长只得留下一个营部指挥两个连,等待友军到来。漫长的杭州湾北岸这时几乎形同虚设,一百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只剩下湘系军队第63师、第62师两个连和部分炮兵部队。尤其是金山卫附近,两个连的防守力量莫说阻敌上岸,即使寻常警戒也是抓襟见肋。

国民政府第63师官兵

与此同时,日军庞大的登陆部队正在悄然接近,据《南京作战之真相——熊本第六师团战记》:“次日(指11月2日)清晨,来到甲板上,船已驶入大洋深处。前面是导航的驱逐舰,紧随其后的是望不到尾的运输船纵队。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在空中划出一道道长长的烟带。过了一会儿向东望去,其他船队也排成同样的一列纵队,与我船队并驾齐驱。那是曾在五岛列岛附近集结训练的第18及第114师团的船队。由近两百艘船只组成的庞大船队,排成两列纵队的场面蔚为壮观。”

日军登陆船队渐渐接近中国大陆。为了不被中国军队发现,船队调整了航道,绕了一个大弯向杭州湾入口处的舟山群岛驶去,以便日落后通过该群岛。4日午夜时分,日军船队在进行灯火管制、无线电静音的状态下驶入杭州湾内,距离金山卫、金丝娘桥、全公亭海岸线约4公里外下锚停泊。5日凌晨3时左右,打头阵的国崎支队率先选择金山卫城西侧开始登陆,日军士兵奋力划动小船前进,虽然天空繁星闪烁,却因晨雾弥漫,只能模模糊糊望见登陆地点。

日军航拍金山卫登陆

同样,中国军队监视哨也看不清海上日军的活动情况。国崎支队发出登陆成功的信号,日舰即刻向岸上国军阵地发炮。防守金山卫西南海月庵的第62师一个连急忙进入战壕应战,炮兵第2团第6连的4门山炮亦第一时间进行还击。然而这点守备力量实在是杯水车薪,第62师步兵连很快抵挡不住,炮兵连倒是十分勇敢,在郭文河连长指挥下,使用零线子母弹,以每分钟25发的最快速度发射,极力迟缓敌人的进攻。

谷口胜当年是日军第6师团第13联队的士兵,他回忆说:“小艇以惊人的速度驶向岸边,突然轰地一声,一个巨大的水柱出现在眼前。水柱又连续三次出现在船的前后,头顶上方也频频响起步枪的射击声。我们呼喊着向前冲锋了约一百五十米,到达前方的机枪掩体,而那里却空无一人,地上只散落着弹壳和水壶。在机枪掩体的后方是一个小村庄,在那里发现三具敌人的尸体。”

国军使用山炮阻击登陆日军

日军第18师团一部在金山卫城南侧登陆,也同样遭到国军的英勇阻击。炮兵第18联队的士兵石井宗逸后来回忆说:“凌晨5时,紧随步兵后,我们顺着绳梯,踩着战友的头和手向发动艇移动,敌方炮弹源源不断飞来,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把头缩起来。海上驱逐舰也向敌方发射舰炮炮弹,在第一场战斗发生时我们都有些发懵。”

随着日军飞机投入战斗,国军的抵抗逐渐被瓦解,海月庵守军只剩下20余人,炮兵连伤亡过半。由此可见,日军的谍报工作简直无孔不入,登陆行动选在中国军队换防之际,有效减少了阻力和伤亡。

日军占领国军的防御工事

金山卫阻敌失利,湘军旅长以身殉国

金丝娘桥乡公所海防哨事务员朱希文等10多人发现日军登陆,即在迷雾中开枪抵御,直至全部牺牲。驻守白沙湾的第62师另一个连急忙奔赴东司城布阵抵抗,东司城高约7米,守军比较沉着,待日军进入有效射程以内,机枪、步枪齐发,给予日军一定杀伤。

拂晓之后,守军终因寡不敌众,大部殉国。第63师师长陈光中得悉日军登陆后,亲率第373团第2营在金丝娘桥一带反击。该团第1、第3营则因电线被炸断,与师主力部队失去联系。战至深夜,第1营两名连长阵亡,官兵伤亡过半,第3营仅营长以下30多人冲出重围。

第114师团第66联队第3中队进军略图

第187旅少将旅长李伯蛟率部阻击日军第6师团,在金丝娘桥附近中弹殒命。李伯蛟1897年出生于湖南邵阳,民初投军湖南军阀赵恒锡部,不久入湖南陆军第3师军官讲习所学习。20年代在湘系何键麾下历任骑兵团排长、第4师连长、第19师营长等职。1934年升任第63师第187旅第374团团长,1937年升任第187旅旅长。他是杭嘉湖抗日战场上牺牲的第一位国军高级将领。

陈光中把师部的小汽车给卫士传达手令,要第187旅坚守阵地,不料小汽车急驰到前线时,即被日军俘去。天明之后,杭州湾北岸海防阵地完全被日军优势火力覆盖,陈光中在乍浦匆匆收容第187旅,下令全师沿海岸土堤大道往海宁长安镇撤退。第63师师部公文总收发胡啸华感叹道:“我第187旅在金山卫、金丝娘桥的守备部队,整日浴血苦战甚至短兵肉搏,给敌人以重大伤亡,我官兵也颇多壮烈牺牲。”

全面抗战之前,国民政府在杭州湾北岸修筑的防御工事

6日上午,第63师顺利抵达长安镇,陈光中交给第373团中校团附周桢一项重要任务,寻找铁路工人破坏沪杭铁路沿线桥梁。此时铁路职工都已走光,周桢焦急中找到长安镇的电话总机,冒昧请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骅接电话。

省府秘书与我通话,我说陈光中师长请省政府爆破队迅来长安镇炸断铁桥,阻敌进犯。仅约一小时后,爆破队火车赶到了,陈光中仍要我协同爆破队约二十人从嘉兴到长安镇一段将五六座铁桥炸断。国家损失虽大,但延缓了日寇进犯杭州。我师在长安镇休整几天后开赴杭州。”

杭州湾北岸战斗示意图,红色为日军,蓝色为国军

7日,日军编组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命令第10军主力进至松江附近,协助上海派遣军在苏州河以南地区的作战,同时准备对昆山方面的攻击。日军参谋本部明确规定华中方面军的作战区域大体是苏州、嘉兴一线以东地区,当时还无意沿沪杭铁路进攻杭州。

1980年代中期,浙江省平湖县政协文史委走访调查,据目击者张福来等老人记述:“这一仗打死的日本鬼子真是木佬佬(很多的意思),尸体多数被拖上舰艇,但有不少就地火化或土埋。”实际上日军登陆金山卫的伤亡并不大,以打头阵的国崎支队第41联队为例,该联队攻占金山卫城的代价仅是阵亡4人、负伤13人。第6师团和第18师团的伤亡可能要重一些,但总体是轻微的。

日军炮兵上岸

换一个角度,日军登陆杭州湾北岸彻底扭转了整个淞沪战局,从世界战争史、军事史来看,也是属于“神操作”。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梳理、分析国军淞沪会战的失败原因,金山卫阻敌失利无论如何都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当然,即便金山卫海岸线屯集重兵,也势必难以久守,一来中国空军战力薄弱,二来中国海军没有出海作战能力,以血肉之躯自然无法抵御日军飞机、舰炮的狂轰滥炸。金山卫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淞沪鏖战三个月,国军早已疲惫不堪,如果能适时后撤至吴福线、锡澄线再作持久抵抗,倒不失为上策。可惜蒋介石过于考虑政略,迟迟不愿放弃上海,没有及时调整应变,这才是最应该检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2、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湘军与淞沪抗战》,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 全国政协文史委:《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政协文史委:《民国时期的陆军大学》,1994年版。

5、 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政协文史委:《杭州抗战纪实》,1995年版。

6、湖南省政府参事室、湖南省文史研究馆:《文史资料选编第三辑》,1985年版。

7、黄自进、潘光哲编:《蒋中正总统五记——困勉记》,台北“国史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