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活化石——人民海军早期序列中的原川江炮舰

红色活化石——人民海军早期序列中的原川江炮舰

“嫩江”号浅水炮舰

“嫩江”舰原为英国海军扬子江舰队炮舰“猎鹰”号,1931年5月18日在英国亚罗造船厂下水,随后被拆成大件运抵中国,委托海军江南造船所组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舰退往重庆躲避战火,英国政府随后考虑本国难以对该舰进行补给和支持,决定将该舰赠送给中国政府,1942年3月17日该舰被正式移交给中国海军,改名“英德”。1942年12月“英德”舰成军,编入第二舰队,因一直停泊在重庆日机轰炸半径之外的江面待机,该舰得以幸存到抗战胜利。1948年该舰列编江防舰队,调防湖北沙市至宜昌江段。1949年11月30日该舰在重庆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1950年5月18日,该舰抵达南京,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改名“嫩江”,后编制改为吴淞要塞区水警处,1952年改在淞沪基地水雷大队,1955年调整至海军扫雷舰第四大队。1958年10月8日该舰从人民海军退役。

排水量:372吨

主尺度:45.72米×8.76米×1.83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齿轮式透平蒸汽机,2座海军部型水管锅炉,双轴推进,2250马力

航 速:15节(最大)

武 备:47毫米战防炮1门,96式25毫米机关炮2门(推测)。

“怒江”号浅水炮舰

“怒江”舰原为英国海军扬子江舰队炮舰“塘鹅”号,1907年在英国亚罗造船厂开工,1908年下水,随后被拆成大件运抵中国,委托海军江南造船所组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舰退往重庆躲避战火,英国政府随后考虑本国难以对该舰进行补给和支持,决定将该舰赠送给中国政府,1942年3月17日该舰被正式移交给中国海军,改名“英山”(同级舰“海燕”号滞留在上海黄浦江,因拒绝向日军投降最终被击沉)。1942年12月“英山”舰成军,编入第二舰队,因一直停泊在重庆日机轰炸半径之外的江面待机,该舰得以幸存到抗战胜利。1948年该舰列编江防舰队,调防湖北沙市至宜昌江段。1949年11月30日该舰在重庆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1950年5月18日,该舰抵达南京,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五舰队,改名“怒江”,其后舰史不详,推测和“嫩江”舰一同退役。

排水量:310吨

主尺度:56.39米×8.84米×1.3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齿轮式透平蒸汽机,2座亚罗型水管锅炉,双轴推进,2250马力

航 速:16节(最大)

武 备:47毫米战防炮2门,HO-103型12.7毫米机枪6挺(推测)。

“赣江”号浅水炮舰

“赣江”舰原为英国海军扬子江舰队炮舰“矶鹞”号,1933年6月6日在英国桑尼罗夫特造船厂下水,随后被拆成大件运抵中国,委托海军江南造船所组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舰退往重庆躲避战火,英国政府随后考虑本国难以对该舰进行补给和支持,决定将该舰赠送给中国政府,1942年3月17日该舰被正式移交给中国海军,改名“英豪”。1942年12月“英豪”舰成军,编入第二舰队,因一直停泊在重庆日机轰炸半径之外的江面待机,该舰得以幸存到抗战胜利。列编江防舰队,1948年被部署在长江下游,1949年4月23日林遵率海防第二舰队部分军舰起义时,该舰因机械故障被遗弃在镇江附近江面,后被解放军俘虏,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1950年4月23日该舰列编华东军区海军第五舰队,改名“赣江”,推测因舰况不佳,数年后即退役。

排水量:185吨

主尺度:51米×9.35米×0.63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往复式蒸汽机,1座海军部型水管锅炉,双轴推进,600马力

航 速:11.25节(最大)

武 备:47毫米战防炮1门,96式25毫米机关炮1门,HO-103型12.7毫米机枪4挺(推测)。

“太原”号长江炮舰

“太原”舰原为美国海军扬子江舰队炮舰“威克”号,1927年12月28日竣工于海军江南造船所,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在上海向日军投降,12月15日编入日本海军支那方面舰队上海根据地队,改名“多多良”,日本战败后于1945年9月在南京被中国海军接收,以山西省省城太原来命名为“太原”号,列编在第二舰队/江防舰队,部署在长江下游,1949年4月23日参加了海防第二舰队的起义行动,加入解放军,但在5月4日,该舰在采石矶江面被国民党空军飞机炸沉。

排水量:370吨

主尺度:48.59米×8.25米×1.55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立式三缸三涨往复式蒸汽机,1座桑尼罗夫特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1950马力

航 速:12.5节(最大)

武 备: 96式25毫米机关炮3门,九三式13毫米机枪3挺,九二式7.7毫米机枪2挺。

“舞凤”号浅水炮舰

“舞凤”舰原为葡萄牙海军炮舰“澳门”号,1910年在英国亚罗造船厂竣工,建成后运往澳门地区服役,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为加强广东、香港地区的内河防御,日本政府和葡澳当局协商,于1943年将该舰购买,编入日本海军,改名“舞子”,隶属第二遣支舰队。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舰在广州被中国海军接收,更名“舞凤”,列编广东江防炮艇队,后改属海岸巡防第四艇队。1949年10月14日因解放军进军广州,该舰舰长李皋于10月20日发动起义,率该舰加入解放军,更名为“舞凤3-522”,后编入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其后历史不详。

排水量:133吨

主尺度:36.5米×6米×0.6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立式三缸三涨往复式蒸汽机,2座亚罗水管锅炉,双轴推进,250马力

航 速:11.8节(最大)

武 备:47毫米战防炮2门(推测)。

“湘江”号长江炮舰

“湘江”舰原为日本海军炮舰“鸟羽”号,1911年7月7日在日本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开工,11月7日下水,11月17日竣工,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该舰在上海参与击沉了英国炮舰“海燕”号,俘虏了美国炮舰“威克”号,1945年日本战败后,该舰在南京被中国海军接收,更名“永济”,列编在海军第二舰队/江防舰队。1948年该舰在湖北江陵郝穴镇成功阻击了试图渡江的解放军,因此更名为“郝穴”。1949年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该舰随江防舰队西撤到四川万县,11月28日该舰奉命和“永安”舰一起护送运载陆军前往忠县的民生公司商船时,舰长李世鲁发动起义控制该舰,随后该舰经过和沿岸的国民党军交火后安全抵达解放区巴东,加入解放军,后被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1950年4月23日该舰被改名为“湘江”,其后舰史不详,推测在五十年代末退役。

排水量:250吨

主尺度:56.4米×8.23米×0.79米(长、宽、吃水)

动 力:3座立式双缸双涨往复式蒸汽机,2座ィ号舰本式燃煤水管锅炉,三轴推进,1400马力

航 速:15节(最大)

武 备:47毫米战防炮1门,MK-3型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1门,96式25毫米机关炮2门,九三式13毫米机枪4挺(推测)。

“闽江”号长江炮舰

“闽江”舰原为日本海军炮舰“势多”号,1922年4月29日在日本播磨造船所开工,1923年6月30日下水,随后被拆解送往中国,由上海东华造船厂负责合拢。竣工后一直部署在长江。1938年12月10日在长江岳州段支援陆军作战时被中国海军布设的水雷炸掉了整个舰艏,随后该舰以倒车的方式退往上海,由江南造船所修复。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舰被中国海军接收,改名“常德”,编入海军第二舰队/江防舰队。1949年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后,该舰随江防舰队大部撤往重庆,11月30日解放军进驻重庆,该舰于12月1日宣布起义加入解放军,被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1950年4月23日该舰被更名为“闽江”,列编在吴淞水警区,1952年编入淞沪基地水雷大队,1955年调整至海军扫雷舰第四大队。推测在五十年代末退役。

排水量:338吨

主尺度:57.9米×8.23米×1.02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立式三缸三涨往复式蒸汽机,2座ロ号舰本式煤油混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2100马力

航 速:16节(最大)

武 备:47毫米战防炮1门,96式25毫米机关炮1门,九三式13毫米机枪1挺,HO-103型12.7毫米机枪2挺(推测)。

“珠江”号、“乌江”号长江炮舰

二舰原为日本海军“热海”号和“二见”号炮舰,“热海”舰于1928年11月6日在日本三井玉野造船所开工,1929年3月30日下水,6月30日竣工;“二见”号于1930年2月28日竣工于日本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后一直在长江水域活动,1945年日本战败后由中国海军在南京接收,分别更名为“永安”、“永平”,列编海军第二舰队/江防舰队。1949年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永安”舰被留防在四川万县,11月29日该舰和“郝穴”舰一起起义,由忠县下驶,一路同沿岸国民党军队交火后进入巴东解放区加入解放军。“永平”舰则先和江防舰队各舰一起退往重庆,随后在12月1日宣布起义加入解放军。二舰都被编入华东海军第一纵队,1950年4月23日被分别改名为“珠江”和“乌江”。“珠江”后曾列编在人民解放军海军淞沪水警区护卫艇二十一大队,定舷号229。“乌江”舰其后舰史不详,二舰推测在六十年代末退役。

排水量:205吨

主尺度:45.3米×6.79米×1.13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立式双缸双涨往复式蒸汽机,2座ロ号舰本式煤油混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1200马力

航 速:16节(最大)

武 备:47毫米战防炮1门,96式25毫米机关炮2门,HO-103型12.7毫米机枪3挺(推测)。

“涪江”号长江炮舰

“涪江”舰原为日本海军“隅田”号炮舰,1940年5月31日竣工于日本藤永田造船所,是二战期间日本设计的最新式的长江炮舰。日本战败投降后,该舰停泊在上海,1945年9月被中国海军接收,更名为“江犀”,列编在海军第二舰队/江防舰队。1949年该舰被暂借给海防第二舰队,部署在湖口以下的长江下游江段布防,当年4月23日该舰参加了海防第二舰队部分军舰的起义行动,参加解放军,编入华东海军第一纵队。9月19日被寻找起义军舰“长治”的国民党空军飞机炸伤,幸而未沉。1950年4月23日该舰改名为“涪江”,编入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吴淞独立水警区,后编入人民解放军淞沪水警区护卫艇二十一大队,定舷号228,推测在六十年代末退役。

排水量:304吨

主尺度:48.5米×9.8米×1.2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齿轮透平机,2座ホ号舰本式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2200马力

航 速:17节(最大)

武 备:三年式76毫米高射炮1门,双联装93式13毫米机枪1座,HO-103型12.7毫米机枪3挺(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