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明了一个字,却曾被女性痛骂三年,如今却广泛使用。

他发明了一个字,却曾被女性痛骂三年,如今却广泛使用。

他发明了一个字,却曾被女性痛骂三年,如今却广泛使用,直呼真香

刘半农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对我们国家的民智开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关于刘半农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相传,他有一次想编写一本记载如何用各地方言骂人的书,于是在报纸上征集素材。没想到他的这个举动招来了赵元任、周作人、章太炎等国学大师,他们轮流用各地方言将刘半农骂了个遍。其中骂得最恨的是赵元任,身为一名天才语言学家,精通湖南、四川、安徽等各地的方言,一个人就将他骂了半天。

刘半农对中国文字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发明了一个字,这个字即使在现代也经常用到,那就——她。

在中国的古代汉字中,是没有“她”字的,当提到第三人称时,无论男女,都是用人字旁的“他”来取代。然而当外国书籍大量传入中国以后,女性第三人称指代词(比如英文的“she”)的翻译就成为了一个难题。

有的人用“伊”,这个字确实典雅,因此在鸳鸯蝴蝶派的小说里经常可以看见。有的人学日本用“彼女”来指代“她”,比如周作人,但是在小说中用“彼女”,看起来会显得十分累赘。一时间,都没有什么统一的答案。

后来刘半农提出用“她”来指代“she”,这个建议激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

有人认为“你”“我”都没有男女之别,为什么要在第三人称上以男女划分?有的人认为中国文字中的“他”已经具有指代第三人称的功效,为什么还要额外添加一个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有一群人在这场讨论中反对的声音最大,对刘半农骂得最恨,那就是当时的女权主义者。

她们认为,男女应该平等,为什么要特意发明一个字以体现男女差异?指代男性的“他”是人字旁,而女性不是,这是一种不把女性当人看的歧视。为了呼应女字旁的“她”,在文章中女性将“他”中的人字旁改为男字旁,写作“男也”

还有的人认为,在中国文字中带女字旁的字都不是好字,比如奸、妒等,也是一种对女性的歧视。可以说刘半农被女权主义者扣了一顶大帽子。

但是因为实在是方便好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她”字。1932年,教育部发布《国音常用字汇》,正式将“她”编入常用字中。由此,中国人开始广泛地使用“她”字。现在女权主义者,应该也只能对这个字的发明说“真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