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与中国(一)

高句丽与中国(一)

高句丽与中国的关系,或许可用“叛服不常”四字带过。高句丽建国之初仅在浑江、鸭绿江中游占据一小片土地,四面皆敌:西面为汉辽东、玄菟二郡,南为乐浪、带方二郡,北面是夫余,东边有沃沮。因此,除了对周边小邦和夫余、沃沮进行吞并、打击外,对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时战时和的态度,但中心是围绕着蚕食、兼并上述四郡进行的。在五世纪初达到了其战略目标:上述四郡先后入其囊中,夫余等也先后征服,西至辽河,东、北已无强敌,东南与百济、新罗接壤。427年长寿王从丸都城迁都平壤,致力于向朝鲜半岛南部发展,以打击百济、新罗为主;对中国则以辽河为界,采取守势。

  高句丽立国之初,主要精力在于吞并周边小国以及应付夫余这样的大国,还没有力量敢向中原叫板。高句丽建国称王后,西汉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也承认其高句丽王号,并令玄菟郡管理。但是在王莽篡汉时,王莽降高句丽国王为侯,又在匈奴反叛中原后,集结三十万大军并征发高句丽人助攻。高句丽人不愿和匈奴打仗,派去的兵纷纷逃亡塞外为盗寇,还打死了辽西大尹田谭。王莽派大将严尤来讨,严尤摆了个鸿门宴,斩了高句丽边将延丕,大获全胜。王莽大悦,下旨贬高句丽为“下句丽”,高句丽王为“下句丽侯”。高句丽从此以后就成为东北的一大边患。公元14年高句丽人占领了属于玄菟郡的高句丽县,这是第一次攻陷了汉家的郡县。

公元28年,东汉发兵讨伐高句丽。高句丽坚壁清野,退入国都〔今吉林集安县〕附近的丸都山城据守。汉军围困了三个月,高句丽人在弹尽粮绝之际,以犒军为名,派人给辽东太守送去了酒和捉到的鲤鱼。汉人以为城里粮草充足,只好退兵。四年后,汉光武帝重新册封恢复了高句丽的王号。但高句丽并未因此而停止对东汉的侵扰,公元37年向乐浪郡发动进攻,一度占据。七年后,光武帝派兵渡海收复了乐浪,阻止了高句丽的扩张,并划定朝鲜半岛上的萨水〔今清川江〕以南地区归东汉直辖,以北属高句丽统领。从此时起,高句丽的触角开始伸入了朝鲜半岛。

此后高句丽与东汉中间维持了六十余年的和平,高句丽太祖王高宫在一世纪的下半期一直频频出击,周边小国陆续纳入其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