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经济版图:各省数字经济总量排名及占GDP比重

中国数字经济版图:各省数字经济总量排名及占GDP比重


山川网:“全面推动区域产业升级转型”这句话,我想每个关注(区域)经济领域的朋友都不会陌生。也常有朋友和我讨论,眼下中国的东部发达地区正在加速把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那么劳动密集型产业被大量转移走之后,东部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又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答案并不难猜,因为早已被写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之中。“全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数字经济,正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下一轮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核心产业。

所谓数字经济,事实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数字经济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和商务活动都数字化的全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系统。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交易迅速增长。数字经济主要研究生产、分销和销售都依赖数字技术的商品和服务。

截至2018年末,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公司中,有七家公司均为数字经济驱动型,其中中国的两家公司也位列其中:苹果、微软、Alphabet(谷歌母公司)、亚马逊、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

那么在堪称是未来时代产业皇冠的数字经济领域中,中国各地区的发展情况究竟如何呢?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及占GDP比重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已经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超过20.3%,显著高于当年GDP增速(6.8%),占GDP比重更是达到了接近三分之一体量的32.9%。

而事实上如果我们再统计数字经济对整体国民经济的综合带动作用,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对于GDP的贡献已经达到55%,接近甚至超越某些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的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提速,大致启动时间正是在进入新世纪后。2002年,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还处于万亿级水平,占比当年的GDP比重也仅有一成左右(10.3%)。

而时间到了2017年时,中国的总体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超过27万亿,占比当年GDP比重已经超过三成(32.9%)。从2002年到2017年的15年间,中国数字经济体量增长超过20倍,远超同期其他行业增长及GDP增长情况。

数字经济作为一个新型的经济系统,其主要组成行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电信业、广播电视业和互联网行业。

其实最为大家关注的互联网行业,根据中国信通院测算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营收达1.4万亿元,同比增速超40%;总市值达9万亿元,同比增长73.4%。


各省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增速数据


数字经济总量方面,2017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湖北、福建、河南、四川、河北、湖南、天津、安徽、辽宁。


不过即使在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中,内部分化情况也十分明显:广东、江苏是全国唯二数字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的省份,也就是说在广东、江苏两省,2017年各自的数字经济贡献了相当于一座上海的年度地区产值(3.06万亿)。

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方面,2017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湖北、重庆、辽宁、四川、安徽、广西、河北。


对比发现,数字经济占GDP比重40%以上的地区仅有三个:北京、上海、广东,这也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经济系统,一线城市在该领域的强势。

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在30%~40%的地区也有七个,其中有五省市为东部地区,其余两省市湖北、重庆,也均处在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而武汉和重庆,同样也是近些年发展颇为强劲的新一线城市,这与两地主打数字经济产业转型关系密切。

体量之外,各省市的数字经济增速差异同样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2017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分别为贵州、江西、广西、四川、陕西、山西、新疆、安徽、宁夏、江苏、福建、河北、河南、广东、云南。


以上数字经济增速排名靠前的省份,是值得大家在接下来重点关注的部分。


各省信息通讯产业&数字经济融合规模及占比数据


当下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阶段,早已摆脱初期的行业壁垒,与传统、实体行业实现了加速、深度融合。

在数字经济总规模中,2017年信息通信产业规模为6.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8.4%,占GDP比重为7.4%;数字融合部分规模为21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9%,融合部分占数字经济比重由2005年的49%提升至2017年的77.4%,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7%提升至2017年的25.4%,融合部分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达79.2%。

这样一来我们发现,地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融合度越高,越能够有效实现新旧经济的升级,在换挡中保持经济增速,在转型中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信息通信产业部分,2017年规模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山东、上海、四川、福建、河南、湖北、重庆、安徽、天津、辽宁和陕西。


数字经济融合部分,2017年规模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分别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上海、湖北、北京、福建、河南、河北、四川、湖南、辽宁、天津和安徽。


综合来看,数字经济领域各省市发展水平的差异化,主要受到既有经济基础与政策力度两个方面影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数字经济强省,其本身也是经济体量大省。

而数字经济发展增速比较突出的贵州和江西两省,则是由于在制造业拉动经济大发展时代的落后背景,同时成为当地无负担全力“押注”数字经济换道超车的利好。两地政府都曾出台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文件,引领和推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


重点大区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最后,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在全新的城市群和经济带时代,各大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情况。

长江经济带地区,按照地理区位,可分为上游地区(四川、重庆、 贵州、云南)、中游地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下游地区(上 海、江苏、浙江)等三个区域。

测算结果表明,总量方面,2017年长江经济带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2.2万亿元,三个区域总量规模从高到低分别为下游地区、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数字经济总量分别为65718亿元、32381亿元和23817亿元。

占比方面,2017年长江经济带地区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32.6%,三个区域数字经济占本区域GDP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下游地区39.2%、上游地区27.5%、中游地区27.1%。

增速方面,2017年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同比增长21.6%, 三个区域数字经济同比增速从高到低分别为上游地区24.6%、中游地区22.2%和下游地区20.2%。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2017年数字经济规模达 到30305亿元,占该地区GDP比重为3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 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7.4%,显著高于本地区GDP增速。

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2017年数字经济总量达到14393亿元,占本地区GDP比重26.0%,低于全国6.9 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2.7%,低于全国数字经济20.3%的增速。

珠三角地区(包括广东),2017年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6648亿元,占GDP比重为40.8%,是我国数字经济最为发达的重点区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同比增速高达21.7%,高于全国平均增 速1.4个百分点。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2017年数字经济总量为10762亿元,占本地区GDP比重为23.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薄弱的区域,但该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增速较快,2017年同比增长21.6%,成为除珠 三角地区以外增长最快的区域。

而数字经济发展活跃地区,对于地区居民最大的利好,还是之于就业。初步测算表明,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数达到1.71亿人,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已达到22.1%,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信息通信产业部分就业人数2017年达到1175万人,同比增长11.0%,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就业人数达到1.6亿人,同比增长13.1%,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我国创造新型就业岗位的重要渠道。

在全国各地纷纷把做大人口规模,吸引人才落户作为下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时,谁能够在数字经济领域拔得头筹,谁就能够在人才争夺这场无声的战役中占据优势。

而就在前不久,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13个新职业: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农业经理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

大家可以清楚发现,13个新职业几乎全部都为数字经济相关岗位。这些“新”的岗位,对于从业者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明显提升的同时,也在薪资待遇上大幅提升,对于年轻人吸引力巨大。